楚朝江湖之中,有七家一脉单传的隐世门户,流传久远却鲜为人知,称之为七脉。
这七脉分别是:永定、鬼疆、问命、塑理、青苏、花彩,祸它。
七脉各有不同的使命与传承,一直在延续却很少入世。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永定一脉。
永定一脉只修军法、战阵,多在朝廷效力,担任元帅大将一职,每一次的朝代更替,永定一脉都是大放异彩,这也是他们最广为人们所知的主要原因。
其余六脉大都隐世不出,即便入世也闹不出永定那么大的动静,所以随着时间流逝,渐渐被世人淡忘,不为人所知。
九塘县客栈二层饮酒之人,姓苏名诚,字远之。便是这一代,青苏一脉的入世之人。
青苏一脉起源于五百年前的夏朝。
夏朝应和年间的史官之首叫做苏方。
由于苏方在撰写史书的时候,太过于实事求是,记录了很多圣上不露脸的事儿,圣上检阅史书的时候恼羞成怒,将苏方罢黜,贬回原籍青州。
提前享受退休生活的苏老先生觉得自己人老心不老,不甘于在家中虚度残年。于是背上了笔墨纸砚,毅然决然的踏入了江湖。
朝廷的大事小情不让写,江湖的奇闻异事没人管吧。
苏方就这样走一处,见一处;见一处,记一处。这一走就是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期间苏方还捡了一个灾区的弃童,起名苏录,字广闻。
一位老者领着一个男童,走遍了夏朝的东南西北,记录了一册又一册的风土见闻。
直到苏方六十七岁高龄的时候才停下脚步,回到了青州,苏录此时也已经二十来岁,并且知书达礼,见识广博,学识远超同龄之辈。不幸的是,苏方回到青州刚刚两年光景,就病逝了,临终前将御赐的扇子送给了苏录,扇名“八屏玉琉璃”。
苏方对苏录来说,如师如父。所以苏录陪同苏方的两个儿子一起为老先生守孝三年。
三年守孝期满,苏方的大儿子苏节询问苏录:
“贤弟,你这一身才学,可想报效朝廷?为兄愿为你做这引荐之人。”
苏录却笑着摇摇头道:
“我自幼与老爷子在外面闯荡,风餐露宿十余载,野惯了,只是一乡野之人,登不得大雅之堂,也受不得约束。如今守孝期满,我想重整行囊,接着走我和老爷子没走完的路。”
苏节又劝说了几句,发现苏录态度很是坚决,也不再相劝。只是暗叹可惜,奈何苏录无心朝堂…
就这样苏录离开了苏家,重新行走天下。而这一次,苏录不仅收录着各方见闻,同时也记录下诸多的武学功法。苏录觉得一人独行,多些武艺傍身,终归是好的。
这一行又是数十年,苏录也效仿苏方,收养了一个弃婴,名为苏晨。
而随着苏录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自身的武艺越来越高强,结识了越来越多武林同道,江湖上的人也尊称苏录为苏先生,送了一个美号“博古广闻玉扇仙”。
而每当有人问起苏录的门户,苏录也只以苏方的门徒自居,来自青州苏家,以报答苏老先生的养育再造之恩。久而久之,“青苏”这一脉,也就传开了。
青苏一门,一脉单传,只有三条门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