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慈心中有些窃喜,又马上沉寂下去。两人斗了一辈子,临了临了,还是自己更聪明一分,赢了一头。虽然现实中赢的人往往输的更多…
所以曲慈跪了下去,没有一丝犹豫,苟且偷生也好,甘心侍逆也罢…正如方凉所言,曲慈做了他认为自己该做的事…
…
看着伏地不起的曲慈,包廉缓了缓心神,上前一步拱手道:
“殿下,老臣入仕四十余载,辅佐先帝二十余载,不论功绩如何,对大楚,对先帝,问心无愧。而今殿下所为,老臣实难认同。还望殿下能成全老臣忠义之名,赐臣一死,追随先帝而去…”
语罢,包廉一揖到地。而还站着的那些文官,此刻也神情坦然,一揖到地,异口同声道:
“请殿下赐臣一死!”
方凉平静的看着这些人,神色不悲不喜,只是淡淡说道:
“准。”
随即叹了口气,有些惋惜的看着曲慈和包廉:
“孝恭、镇远…你二人若早有如此默契,我父皇何至于此…大楚何至于此…”
行清之变以后,楚朝换了天,方凉登基,改年号“中兴”。中兴皇帝上任以后马上对朝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又颁发了一系列的仁政、新政。使得百姓的生活得到喘息,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书回前言,苏诚一行人辞别了刘瑾刘大人,返程回到了九塘县。
众人商议一番,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普真与度厄留在县外的破庙之中。
马义与苏诚带着刘瑾的书信动身去往县令府。
此时已是午后,县令府外除了一队队巡逻的官兵,显得有些冷清。
二人来到门前,敲打门环,唤出府内下人,让其进去通秉,就说来人可了妖僧一案。
没多久,李怀就迎了出来,将二人带到了议事厅。三人纷纷落座,下人沏好了茶叶。李怀缓缓问道:
“不知两位高人尊姓大名?又打算如何帮我抓捕这妖僧?”
近些日子,李怀对于这些个江湖人士已经见怪不怪了,大多都是骗吃骗喝之徒…但是如今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病急乱投医。只要是为妖僧事来,李怀总会抽时间见一见。
苏诚与马义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接着说道:
“不瞒李县令,这妖僧一事的前因后果,这僧人所在何处,我二人俱是知情。不过这其中却有些曲折误会。想必以我二人之言,李大人未必尽信。这里有天安府知府刘瑾刘大人的一封书信,请李大人阅之。前情要节信中均表,还望李大人了解之后,定夺此事。”
说罢,马义拿出了刘瑾的书信递给了李怀。
李怀将信将疑的把书信拆开,仔细阅读起来…
目光不停的在信纸上扫动,脸色变了又变,最后神色复杂的看了一眼苏诚二人,叹了一口气:
“刘大人已然出面做保,下官自当识趣,度厄和尚一事,就此作罢。”
苏诚一喜,成了,小和尚没事了。
马义一惊,坏了,这人情欠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