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小和尚度厄便进入到一种沉思的状态。
是夜,普真将此事讲述给普圆,普圆听闻之后不禁感慨:
“善哉。善哉。此子慧根已非凡人,你我二人只可引导,不可干扰!”
度厄浑浑噩噩了两日方才恢复正常,谁也不知道他自己悟出了什么道理,又悟到了什么境界…
苏诚与马义听闻以后,也是大为惊奇。
如今九塘事了,马义问起了大家之后有何打算,邀请众人回到天安府,马义想要再招待一番。
普真率先婉拒了马义,如今度厄状态不明,普真就打算在这破庙中为度厄护法,等度厄清醒了再作打算。
苏诚接下来的行程,是受人之托,要去九龙山的九龙门拜访一人,了解一桩陈年旧事。
老侠客马义听后颇感兴趣。通过这两天的相处,马义自然看出苏诚出身不凡,但是苏诚没有主动表露身份,马义自然不好细问。
所以马义对苏诚这个人就非常的好奇!如今听闻苏诚还有一桩要事需要解决。马义当即询问苏诚是否需要助力,自己愿助苏诚一臂之力。
其实侠客这种身份,说白了,就是在民间的管闲事儿志愿者。为人正派,有些本领,在江湖上做那么几件露脸的事儿,都有资格得到一个美号,成为一名侠客。
虽然自古侠以武犯禁,但是大多数的侠客还是敬畏法律的。
楚朝的侠客们基本秉承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却又尊重生命的理念。
确实为朝廷分担了一部分压力,又是义务性质的。所以朝廷对这些侠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于对一些成名已久的老侠客,给予了很高的敬意。
而这些侠客们,行侠仗义一辈子,自然多多少少的有一些职业病,好凑热闹,爱管闲事…
苏诚见马老爷子兴致盎然,想了想,也没有拒绝。
于是四人在此分别,普真和度厄留在了破庙之中。苏诚与马义决定先回去天安府,将事情秉明刘知府,翌日再前往九龙山…
………
闲言少叙,等苏诚与马义处理完一干事情回到马府的时候,天色已晚。
于是马义吩咐府中下人,摆下酒席,今晚要与苏老弟一醉方休。
酒席晚上,二人相谈甚欢,大有一股相逢恨晚之意。马老爷子走南闯北,见识极广,苏诚读书万卷,学识甚深。
马义对苏诚很是欣赏,在三十多岁的年纪,能有如此能耐阅历,很是不凡。
几杯酒下去,马义又是性情直爽之人,实在是按耐不住心中好奇,忍不住问道:
“苏老弟,通过这几日的相处,我观你绝非小门小户子弟,不知远之你到底师承何人?能否一解老哥我心中之惑?”
苏诚闻言,放下手中酒杯,站起身行赔了一礼:
“马老前辈,在下身份有些敏感,故而最初没有实言相告,还望马老前辈莫怪。”
马义也起身还礼,连忙摆手:
“苏老弟见外了,这是哪里话,行走江湖多些防范,应有之义!不知令尊师高姓大名?马某对其着实心神向往!”
苏诚正色拱手道:
“家师苏安。
在下是青苏一脉这一世的天下行走,
苏诚,苏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