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武惠良假借文学讨论的名义,去了刘先生家。
根据前世的记忆,就在今天上午,附近的一家书店因为用电不当着了火,导致店内的一切书本全都烧光,赔了个精光。
武惠良此次去刘先生家,就是为了这件事。
做惯了大生意的他,顺便也想揽几个小生意耍耍。
为什么这么说呢?
九十年代有一种称呼叫做私民户,专门用来形容做一些小成本生意的商人,例如百货超市和书店老板,在北京,有一种专门的称谓叫做‘小倒’,说的就是这类人。
他们仅次于白领,金领,也被称作是社会的中流人士。
而书店的利润,在这个年代同样也不可小觑。
同其他投资相比,开间书店还是比较容易的。只需到当地出版社,或者新闻出版管理社申请一张营销许可证,再到工商局注册一下就行。
按照这年代的进价,普通书本批发进价会按照1.8折来算,卖出去只需五折,换算下来,平均毛利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
与其眼睁睁看着那家书店被烧光,倒还不如以合适的价格,将此全部收购,自己经营。
想到这里,武惠良便在刘先生家里坐了会,等到事发时间前十分钟,悠然的走到那家书店。
“欢迎光临。”书店老板上来迎接,“请问需要点什么?”
武惠良看了他一眼,见他和前世报纸上看到的长相差不多后,便在心里认定了这件事。随后一笑:“哦,随便看看。你这有小说吗?”
“有啊,请来这边。”说着,书店老板就带他来到里面的一张柜台旁边,“这边除了四大名著以外,还有很多近代传统小说……”
武惠良对着柜台望了一眼,随后,随意找了一本《朝花夕拾》翻阅着,看了两分钟后,合上书本,揉了下眼睛:“这本书多少钱?”
“没多少,你要的话我给你按半价,十块钱。”书店老板点了根烟说。
九十年代一本书卖到十块钱,大多数都是正版。而正版与盗版的区别就在于封面,这本书虽然是名家鲁迅写的,可从封面上来看,褶皱不堪,又颇为陈旧。很明显是二道贩子出手的。
按照普通1.8折来算,顶多不超过两块。
而他却把价格抬高成这样,很明显以为武惠良不懂行情。
“十块钱?我说师傅,你不会是在蒙我吧?”
武惠良连忙把书放回原位,说:“隔壁新华那才卖五块钱而已。”
书店老板随即心虚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说:“最多再给你便宜两块。”
“五块钱可以不?”武惠良又问。
书店老板直接不耐烦:“就这个价,爱要不要。”
说完,就准备去往别处。
“等一下。”武惠良叫了他一声。
书店老板说了声‘又怎么了’后,回过头来。
武惠良说:“我们来谈笔买卖吧。”
“买卖?”书店老板挑起眉头,上下打量了他几眼,带有歧视的目光看向他,“什么买卖?”
武惠良说:“把你的这些书,按照进价的1折卖给我怎么样?”
书店老板转瞬就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