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被迫从头再来[种田] 第246节_富二代被迫从头再来[种田]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富二代被迫从头再来[种田] 第246节(2 / 2)

  至于原本每年该给他们的蔬果柴薪……已经五年没看到一根柴一棵大白菜了!

  户部尚书也愁啊。

  全大岐要免赋税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地方没钱,国库没钱,皇家的私库能卖的都快被他卖光了,太子现在一个月就吃一回肉,后宫三年没做过新衣服了,皇后都带着宫女们做绣活儿了。

  他再不想办法,就该拿自己祭天了。

  他原本就是管金库的,还管着京城四市的的贸易,自然知道京中谁有钱谁没钱。

  可弘安帝一意孤行要打仗时,已经敲了京中和各地的豪强们不少钱,尤其是京中的高门大户,通通大出血,再逮着他们薅,搞不好会引起什么事端。

  如今大岐外患已除,内忧却不少,经不起大刀阔斧的乱来,要是这些大户们联合起来闹,都不用清君侧,他这个罪魁祸首就得先祭天给大家泄愤。

  但该修的河堤,该修的桥梁大坝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户部尚书都在犹豫要不要牺牲他一个,再让富豪出回血,正是这时候,他在会试考场看到了颜君齐的卷子。

  另辟蹊径啊!

  大岐贵族们赚钱的大头是田地,商贸是其次,虽然大商背后都有人,但官宦不许经商,谁也不敢明面说那是自己的生意。

  何况天下商铺千千万,能影响朝局的贵族占不了十分之一。

  他只要绕开他们,先向中层下手,聚少成多,再徐徐图之,慢慢渗透,就不会招来祸乱。

  国库没钱了,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大伙儿都在一条船,只要不用他们伤筋动骨大出血,又能让国库运转,他们甚至会帮着他找别人出点儿血。

  他派人去隆兴郡急调观阳三县的税赋档案了,另外改商税的折子也改了三稿了。

  历来修改税制都是大事,好在弘安帝本人不是个循规蹈矩、奉祖宗之法为圭臬的皇帝。

  这又仅仅是改商税一项,只要能干出效果,想来不会太难。

  户部尚书正翻阅各地的税赋册子,想着先从哪儿下手能既稳妥又立竿见影,颜君齐和贺颂之来了。

  抠门起来六亲不认的户部尚书瞧见颜君齐,比见了亲儿子还亲热。

  “小颜传胪呀!这才几天就来报到了,坐坐坐,家安置好了吗,派人去接亲眷了吗?我正有些事想问问你,我给吏部送文书,你明日便来户部当值吧。哦,小贺状元你也坐。”

  颜君齐和贺颂之行礼,先将文书交过去。

  户部尚书接过去,递给下属,对颜君齐道:“以后抄文书这事你就别做了,多做点儿正经活儿吧。”

  颜君齐:“……是。”

  这位户部尚书意外的好说话呀。

  颜君齐心思渐动。

  户部尚书让他们俩坐下,开始询问颜君齐观阳商贸与商税的细节。

  无论他问什么,颜君齐都能脱口而出,演算起税额来,速度飞快,贺颂之人都看呆,除了专门学算科的,他还从来没见过有人算账这么快。

  户部尚书自然也不恐多让,随手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比他们家管田庄和店铺的账房还快。

  贺颂之只看到一片残影。

  他对朝中人员熟悉,这位户部尚书年轻时也是翰林出身,在太府寺和户部加起来,任职都没超十年,他还是最高长官……

  贺颂之恍恍惚惚来,恍恍惚惚走,觉得自己还有许多许多东西要学。

  他不知道,户部尚书年轻时候名次不上不下,得不到重用,在翰林院无聊,又没啥事干,加之对算学又有兴趣,闲来一直在自学着玩。

  而颜君齐,完全是受生活所迫。

  卢栩生意摊子越来越大,人又马马虎虎,他这个兼职的账房总管平时要替他操心一切,还要念书上学,时间有限,不得不逼自己算快点儿,再快点儿,多年磨练,处理庞杂琐碎的账目特别快!

  贺颂之回翰林院干活儿了,颜君齐却还在留在户部给户部尚书提供数据和信息。

  颜君齐道:“观阳的变化赖以自观阳至朔州的商路,若放至全国,不具备典型性。”

  户部尚书点头,他迟疑的也是这个。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县城,扔点儿什么过去都可能导致县城发生巨变,不够典型啊……

  颜君齐:“大人何不在近处寻一处做调研呢?”

  “近处?”京城近处势力庞杂繁复,去谁的地盘调研?去查谁他都得挨参!

  颜君齐状若不经意地提到:“南城如何?”

  户部尚书一怔。

  颜君齐:“学生赴京赶考,沿途路过许多郡县,也见了不少大小城池,京城华贵,也只有南城与其他城池商贸最为相似,倒也不必调研整个南城,只需选几处坊市,选典型的行业,高中低各档次规模的铺子、行商、农户等,调研三至五年的账目与变化,数据当是可信的。”

  户部尚书捋着胡子思索,旁听的下属听至此,点头道:“大人,学生也认为此法可行。”

  户部尚书沉吟片刻,“那便试试。”

  正好他和京城各衙门也还算熟,南城本就没多少惹不起的大人物,再避开那些背后有皇亲国戚权贵望族们霸占的街市店铺,只选些中小规模的铺子,应当不会遇到什么难处。

  当即,他已经开始写起折子,这点儿小事,都不用早朝上书,随便写个折子递给中书省报一下,让京兆府派些人手配合便是了。

  他们户部人手不够,隔壁翰林院不是才来了大把的年轻人嘛!

  搞调研总比抄文书有趣吧。

  既然主意是颜君齐提的,户部尚书便让颜君齐和主事一起挑选要调研的坊市店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