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圣人仿制这幅画的意图就很难揣测了,既然费了这么大劲让画上的人物能够变成真人,又故意将其散落民间,真是毫无头绪。
因此张禾也做不了什么,只是将画卷挂在墙上,那女子依旧每天下来做饭。
转眼到了中秋,本来张禾是没什么好过,那和尚也不食人间烟火,但是有了女子,就不一样了。
中秋那天,那女子也不惜多变老几个钟头,下来做了好一顿饭,并第一次跟和尚和张禾一起吃饭。
那和尚却没有吃惊,其实和尚有大智慧,早知是那画上的人下来做饭,只不过以前没有说破,也从来没有交谈过。
三人坐在国士苑的小院中,用不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本来就是三个人。
这个中秋,终于有些像个中秋了,早些年的时候,张禾都是一个人过中秋的,而秋天又是最让人感伤的季节。
孤独的张禾,总是每逢佳节倍伤心,这回终于有美女相伴,加上和尚,三人在院子里坐着,望着那向大地洒落着光辉的月亮。
忽然有人推开了院门,朝张禾道:“你来。”
张禾不悦道:“什么事?你是谁?”
那人道:“叫你来你就来,废什么话?”
张禾道:“我操你妈。”说完还觉得不解气,又加了一个字:“滚!”
那人就滚了。
但是那人的出现,让张禾等人兴致大减,尤其是那女子不在画卷中就要变老,没坐了多久便要回画卷上面了。
中秋过后半个月,圆明园的气氛忽然紧张起来了,说是出了大案子,咸丰皇帝十分震怒。
张禾心想,估计是遇着刺客了吧?跟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中秋这一阵,正是今年科考的日子,结果查出六分之一的人舞弊。
科举是国家大事,顺治皇帝祖制,凡是涉及科场舞弊的案子一律处死。
这种人心惶惶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直到过了年才查清,抓了四个要犯,其中之一是户部尚书,大学士柏葰。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有个叫罗鸿绎的想买个功名,找了李鹤龄,李鹤龄又找了同考官浦安,浦安向主考官柏葰求情,柏葰说不行,叫家里的仆人去向浦安解释。
仆人到了浦安家,还没进屋就被塞了银子,然后浦安向仆人哭诉:“这回我就推荐了一个上去,要是中不了,我就没脸混了。”
结果仆人被感动,回去帮浦安说情,主考官柏葰卖了个面子,录取罗鸿绎。
这件案子抓的四个要犯,就是买功名的罗鸿绎、同考官浦安、媒人李鹤龄,还有主考官柏葰。(仆人刚抓进去就意外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柏葰是没有收过贿的,而其他人是收过的。
然后咸丰召集大臣开研讨会,将张禾和和尚也叫去旁听。
开会之前,有人早到有人晚到,在等待的时候,咸丰给张禾介绍了破获这起案子的主要功臣肃顺。
张禾一件肃顺,立刻觉得眼熟,想了一下,却有些哭笑不得,原来此人正是中秋节被自己骂娘的那位。
张禾有些心虚地跟肃顺打了招呼,开始还觉得可能忘了,后来一想,这里都是大人,只有自己变成了小孩的模样,肃顺肯定能记住。
讨论开始,绝大部分的人说:“按照祖制,三人该杀,柏葰免死。”
肃顺道:“按照祖制,四人都杀。”
咸丰道:“让我想想。”
其实张禾认为,柏葰确实不该死,因为他只是卖了同僚一个面子,而且没有受贿。
不一会,咸丰想通了:“柏葰充军,其他三人立斩。”
群臣都道:“正该如此。”
肃顺道:“不可,四人都该立斩!”
咸丰道:“柏葰没有受贿。”
肃顺道:“但是柏葰点了头。”
咸丰道:“我决定了,柏葰过时极大,免官充军。”
肃顺道:“必杀柏葰,否则皇上视祖制为何物?”
咸丰道:“先散了吧,我再考虑考虑。”
第二天,咸丰帝听到了让他吐血的事情。
军机处已经拟好了圣旨,诛杀四人,请咸丰签字盖章。
155。刑上大夫(二更)
咸丰皇帝见到军机处拟好的圣旨,心中大骂肃顺,却无可奈何。
这个时候,如果说是肃顺假传圣旨,那就是明摆着告诉大家,皇上有点搞不定肃顺,连圣旨都被假传。
咸丰帝生气归生气,但还是没有立即下旨,毕竟事关比较重大,那主考官柏葰可是大学士啊,自大清开朝以来,还没有因为科举杀过任何一个大学士,而且柏葰确实没有受贿啊。
咸丰帝秘密召集了张禾、和尚、还有肃顺来商议,张禾和和尚的主要作用是武力威慑。
肃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