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阅读_上海七情六欲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部分阅读(2 / 2)

某日,金向老板提议:f公司应参加大陆的一个电子产品展览会。老板同意了金的提议,并拨给金一笔参展费。金和展览会组织者签订了参展合同。金付给组织者以人民币,留下了老板拨来的美金,按照黑市的兑换比例,金狠狠地捞了老板一大把。

和金相比,g公司代理杨显然不在一个层面上,然而杨亦是血雨腥风式的好汉。

一年前,杨以月薪1500元的代价挑起g公司南方片代理的重担。杨百分之一千不满意1500这个阿拉伯数字,但他懂得人什么时候应该口吐莲花什么时候应该缄口不语。昔日杨是何等模样?设计的是军工产品,注定了永不出名;一月拿180元人民币,包括了全部的月奖;偶尔接受乡镇企业的年度致敬,内心的自尊情感与自卑情结还要厮杀一番,与180元相比,1500元可以算是人间天堂,何况每笔成功的生意背后还埋伏着20%的佣金,更何况老板意味深长地许诺:只要杨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公司将安排他去休斯敦受训半年,是休斯敦啊!

1988年的某日,杨带着一个电子产品的项目来到上海市郊某县,他和皮肤黧黑的人们进行着一场艰苦的拉锯战。这些上海农民出乎杨的意料地不好对付,他们先是对这个电子产品项目疑虑重重,随后对杨代表的公司也投以警觉的目光。杨这一战的胜败截至1988年的年底尚不得而知,但作为g公司的“首代”,他带着百倍的热情和斗志迎向了1989年。

秋夜的奇遇与城市板块的错裂(4)

在八十年代末期,金和杨的口袋还远远没被美金、日元、兑换券什么的撑破,但他们自视甚高、又极有信兴,他们在为各自的白皮肤、黄皮肤老板去努力开拓和努力掠夺的时候,同样没有忘记在合适的时候玩弄、欺骗一把自己的高鼻子、塌鼻子老板。

第三代:30岁以下,学院派文化背景,才华横溢、视野开阔,具备〃洋买办〃的两大素质……外文和专业知识,但他们的观念已经超越了〃买办人〃这一层面。

89年5月的某日,龙柏饭店一号楼。现代风格的起居室中坐着香港h公司的总经理、经理助手以及本市某企业的青年工程师史。

寒暄之后,他们谈起正题:史跳槽到h公司,成为h公司的雇员和未来的代理人。由于〃尺寸〃不合,会谈陷于僵局:史要求的是月薪5000港币,而香港方面只答应港币1000,在一番僵持之后,双方不欢而散。

但双方谁也没有遗忘谁。h公司看中史的才华,史则割舍不了h公司给予的机会。数天之后,双方移师〃七重天〃试图再次对接。这回h公司愿以2000港币的月薪换取史的跳槽,史依然泰山崩于前而脸色丝毫不变,他一口咬定5000港币,〃少一分就不干!〃

香港总经理有些不满地说:史先生,请实际一点吗。

史则这样反击: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贵公司是个一流公司吗?

那自然罗。

好,我的要求只是请一流公司给它一流雇员付一流工资!

史不想无谓冒险,一个合同无须保证他的一生但至少应该保证若干年,只有在充分把握的前提下他才会加盟h公司。

史是本市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的优等生,早在学校期间便向他的导师证明了自己的超常智力。进入企业七年后,更用层出不穷的设计思想为自己的声誉打开通道,两次获得出国访问:一次鹿特丹,一次布拉格。这些全都激发了他的内在欲望,对他来说,他人生的基本走向应该是在美利坚的加利福尼亚或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然而,缺乏金钱、缺乏担保人成了横亘在他面前的阿尔卑斯山,h公司因此成了一个绝妙的诱惑。史希望能在两、三年内攒下10万至20万的人民币,随后以这些人民币为助燃剂,实现他人生的更大梦想。

他从来便将〃买办人〃只看作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驿站,在这个驿站上他不会多作逗留更不会死死赖着不走,他的心理因此便变得十分放松,2000元港币他绝对不会松动。

2堡垒中的悄悄掠夺

与“买办人”或者说与“首代们”完全不同的是另外一个人群,它的成员不一、成分复杂,他们可能是心术不正的大小官吏、可能是自命不凡的“八旗子弟”、可能是鬼鬼祟祟的“打桩模子”、可能是瞻前顾后的平民百姓、可能是随机应变的艺人墨客……他们或公开、或悄悄、或赤裸裸、或委婉曲折地掠夺着他们的城市。

“狩猎者”强烈地感觉到了这个“掠夺军团”的存在,感觉到“掠夺人”已是城市隐秘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对动荡的1988、1989作了最好的注释。

下面叙述的肖和汤的掠夺故事,并不基于他们掠夺的规模和掠夺的深度,与动辄百万、千万“官倒”相比,他们的事情在程度上显得差强人意,但他们原先都自命为这个社会的精英并且是这个社会的捍卫者,随后他们深刻地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挖起了这个社会的墙脚,他们开始无情地掠夺这个社会理应属于公共的资源,他们特殊的人生历程在1988与1989这两个年份吸引了“狩猎者”的眼球。

b广告城的鼹鼠

1988年深秋的一个下午,雨后初晴,由本市a艺术公司作东的一个小型联谊会正在黄浦江上的一艘豪华游艇内进行。

来宾已纷纷在舒适的船舱内就坐,他们是颇有名声的企业名流以及早已走红的艺坛新秀……只有一人例外,肖。

49岁的肖一表人材:1米78的身个、十分考究的服饰、精心修剪的发式和洋溢着成熟男子风采的脸庞。某种意义上肖成了那些欲望未灭的徐娘和魂不附体的女生所崇拜的偶像,四十男人一枝花嘛。肖大专出身,但他实际的知识加上人生的积累,又岂是一个过于简单的博士生可以比拟?

作为男人的肖无疑是极具魅力的,但是,对名流和准名流的男女来说,肖充其量只是上海市b公司业务科广告股股长,在共和国官员的二十四级等级表上没有这个级别,游艇内的这个社交圈子似乎不是他呆的地方。

有意思的是,肖虽然坐在船舱一角,但脸上没有丝毫自卑感,透过法国品牌的金丝边眼镜他不亢不卑地打量着人们,一边从容不迫地啜着香茗。

同样有意思的是,东道主以及不少名流也没有忽视肖的存在,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肖的亲热或对肖的敬意。只有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话剧演员忽视了肖,她在分发名片时公然无视肖的存在,还不可救药地冲肖叫道:师傅,帮帮忙,看看雨停了没有?

肖冷冷地扫了对方一眼,不出一声,他表现了一个四十九岁男人的自制力,更正确点说,他表现了圈内人决不怀疑的实力。肖的公司年广告预算为60万。在经理、科长的名义统治下,实际上是肖支配着这笔巨大的财富。肖明白,倘若面前长得倒还不赖但实际过于自命不凡的小丑知道这一点,就再也不会摆出一副豆腐架子。肖还见得少么?所有这些所谓的大小权贵、公子哥儿、老秀新星为了一档新出台的节目、一部新开拍的电视剧以及一个暧昧不堪的新活动,逐一地向他俯首称臣,渴望获得他手中掌控的60万的某一部分。时代变了,确实变了,金钱……尽管是社会主义的金钱……正给他带来和这个世界崭新的平衡关系。

华人小说吧m.hrsxb

秋夜的奇遇与城市板块的错裂(5)

当夜11点,超级联谊会在黄浦江边的码头旁宣告结束。那时,曾经羞辱过肖的女话剧演员已从他人嘴里重新认识了肖,她试图作出补救,先热情洋溢地递上了自己的名片,又特意用钢笔在名片背后写上了家庭的电话号码,随后有意无意地告诉肖,她将要出任一部新开拍的警匪片的女一号,这部绝对卖座的片子恐怕还需要企业赞助。

肖潇洒地挥挥手:这事我想可以坐下来仔细探讨,过几天我们碰碰头吧!

女演员心里暗暗叫了一声“这只男人有点腔调”,她脸上露出了十分的得意,假如她知道这不过是肖玩弄她感情的开始,他一定会把这种得意扔到爪哇国去。老谋深算的肖会慢慢地惩罚这个无知的小人,他要用b公司的人民币抽打她娇嫩的脸蛋儿,他要让她以后深刻地记住在这座城市里谁最有力量,他天生便该控制人而不是被人控制。

现在回到1980年,一个对肖来说极为关键的年份。这年春天,肖走进b公司业务科,主管销售、广告、宣传等项业务。

这是肖第一次被起用,也是肖第一次真正进入权力结构—尽管是低级的权力结构。仔细地端祥自己镜子中的形象,肖还是充满了信心,他一定能在b公司编年史上留下自己的姓名。首先,四十年的人生阅历使他深入地洞察了人性,他能够游刃有余地和任何人周旋……从脾性暴躁的业务经理到自我感觉良好的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时常,他给第一次谋面的男女留下深刻印象,以他的儒雅、机敏和得体。其次(或许这更重要)他正迎来一个属于他的时代:计划经济在悄悄地解体,创造性、想象力、越轨的勇气等等人的素质正慢慢地被社会重视。。。。。。肖自信能够有所作为,肖从来便渴望有所作为,渴望进入社会主流。

肖只是对他栖身的社会所具有的反复无常认识不足,肖也有点忽略了那些曾经决定他个人命运的力量并未消失,从这一点上说,肖还没有真正地进入“成熟”境界。

肖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81年6月3日。上海市某三流小报的一个记者来到肖的办公室,要求肖给他的报纸一个通栏广告的支持,作为报偿,他说:我报愿在第四版上给公司留出一千字的宣传版面。

肖若有所思,忽然微笑起来:一个通栏广告不过2300元,是不是?

记者紧张而又疑惑地注视着肖,他不明白肖为何如此发问:是的,是2300元。

如果我给你4600元,贵报有何感想?

那太漂亮了。你想做两个通栏?

我不做通栏,我只要文章,但不是1000字的文章,是一整版的文章,文章由你来写,对此贵报如何判断?

记者有点瞠目结舌,他没有料到肖会抛出这么个一揽子计划。他不敢说行也不敢说不行,他只向肖保证,他将和报社总编一同认真地研究肖的创造性想法。不久,记者来了回电,说价格倘若不是4600元而是6000元,那就行!

肖当下拍了板:就这个数吧。这回合b公司其实是完胜。一个版面可做四个通栏的硬广告,四通栏便是9200元。现在一整版只花掉了6000元,那就是说b公司赚回3200元。最重要的是,广告始终是自吹自擂,而新闻则是第三者的阐释,对广大的受众来说,它有着广告没有的公信力。

1989年初夏时候,想像力和创造力在上海企业中还微乎其微,正因此,肖的冲击波使b公司的各种人都感受到了。善于妒嫉的人们或真或假地提及肖的做法不过是对西方有些公司宣传手法的拙劣模仿,b公司一些头脑们则非常认真地看待这个大组长的才干,作为b公司头号吹鼓手,肖显然有着他人不及的才干。

肖不言不语但越发雄心勃勃。不久,他便为b公司迅速地组织起一个信息情报网,它的成员是上海各传媒的记者、上海五金交电站的关键人员以及诸大百货商店的经理。。。。。。在这个信息情报网成立之前,肖先组织了一批家电产品。某天,肖屈尊俯就地将这些产品一一送到这些成员家中,他十分谦逊地告诉对方:在试用中请帮b公司找出一些差距,以利b公司的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

当肖目睹他们受宠若惊而又笑逐颜开的脸庞,他便明白以后的一切现在就可以预料:这些信息情报网的成员将为b公司产品作不遗余力的宣传,还将为b公司的头头脑脑们极尽涂脂抹粉之能事。此外,这些眉开眼笑的脸庞还证实了肖家族和肖本人对人性的一贯看法:人是生来贪鄙而且永远贪鄙的,这种贪鄙使人成为了一种极易被控制、被利用的脆弱动物。

果然,在信息情报网会议召开后的第二天,b公司产品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上海大众传媒的关注中心,而b公司头头脑脑们在传媒上微笑的神情也成了中国正大步走向“四个现代化”的经典象征。

一个富有才干的人已令人不可忽视,一个富有才干又富有乖巧的人更让人感到难能可贵。一番斟酌之后,提升肖为b公司业务科科长的报告正式拟就,肖有望真正成为b公司中层权力结构中的一部分。

一个月过去了,再一个月过去了,对肖的任命迟迟不见公布,肖意识到他遇到了礁石,肖的预感完全正确。c局干部处记住了肖出生在徐汇区某幢巴罗克风格的洋房里,还记住了肖在1966年至1967年时候那段舞文弄墨的历史,记住了肖曾经在c局荣获的〃五根笔杆子的〃称誉,有人因此含义丰富地指出:肖和〃三种人〃有什么区别?肖在政治上靠得住吗?

秋夜的奇遇与城市板块的错裂(6)

肖倒不是一个权欲狂,但他的家族自有一种传统,这传统除了带给他一份优雅的情趣,一份享乐主义的意识形态,还带给了他一份人上人的信念—肖明白,能否成功晋升已是他在这个社会中有无地位、有无价值乃至有无意义的最终鉴定。

肖关起门,对b公司人事结构和未来几年的基本走向作了深入分析,他知道b公司存在着两大阵营:一是由总经理为旗手的〃洋务派〃;一是由党委书记为领袖的〃土八路派〃。从实力看,〃土八路派〃稍占上风,因为局里也有着不少当年曾在青纱帐、高梁地里打游击的战友们。但肖意识到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正在缓慢变化,企业中的天平已由不可一世的党委书记向相对务实的厂长、总经理方向倾斜。此外,肖认为他的许多口味趋同于曾是留苏博士的总经理,而与曾经一脑袋高粱花子的党委书记有着天壤之别。后者既不能感受康乃馨的芬芳,也不能理解〃天鹅阁〃的烛光。

肖决定铤而走险。

有一天,在南昌路科学会堂那间中国风格的茶室中,肖为总经理介绍了本市某报记者:小孙想写一篇有关你的专题文章。

总经理谦逊地摇摇手:写我?免了吧,我看还是写写b公司吧!

肖执着地说:b公司当然要写,但离开能够对b公司的未来作出正确决策的人,b公司还有什么可写?

总经理微微一笑:可我刚刚上任不久……

肖依然坚持:时间的长短说明不了问题,有人干上十年也一无所获,有人十天半月就创造了许多业绩。

总经理尽管似乎带着无可奈何的神情摊开了双手,但他还是在无数个假如、但是中开始回忆自己的过去,这过去与中国革命进程的关系,他的成绩与不足,他的优势和弱处……

肖在一旁不作声响地听着,显出一副已被总经理的传奇式经历彻底陶醉的神态,其实肖从总经理的眼神里已经知道对方领会了他的良苦用心,肖不免暗暗得意。

文章很快便写成了,经审阅,决定在头版头条刊出。但不知在哪个环节出了毛病,让b公司的党委书记得知了内情,他迅速派出心腹前往记者家中,要该记者撤下稿子。理由是宣传b公司的总经理需经b公司党委会讨论,任何人无权超越党的利益,凌驾和盘踞在b公司的党委会之上。

记者毫不犹豫地交出了大样,声称他一定尊重b公司党委会的感情。心腹怀揣大样兴致勃勃地凯旋而归,他既没有从记者过于迅速的后退中察觉什么,也缺乏传媒的最基本常识……大样可以不止有一份,他一路上还陶醉在自己的成功之中。

第二天一早,b公司〃土八路派〃在报纸的头版头条上瞧见这篇一千五百字的通讯。记者耍弄了他们,渴望抓住头版头条的心理使记者决心出卖自己的承诺,他给〃土八路派〃唯一的安慰是在文章的某一小段中提了下党委书记的名字。

“土八路派”咬牙切齿地记住了这次事件。对总经理他们暂时无可奈何,对肖却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要算肖这笔账。

肖寄希望于总经理的反应,他以为他能赢下这一回合,不幸的是总经理还来不及作出反应便匆匆上调,而且要命的是b公司到处都在流传“总经理的上调是那篇通讯起了作用”这种流言,并到处流传开来有关肖的种种说法。肖绝望地听着人们的闲语碎语,他清楚地知道太阳已经落山,至少在b公司他的一切已寿终正寝。

肖的预感太正确了,“土八路派”的打击来得十分神速,他们不仅让肖这辈子再也了望不到美好的仕途上的一路风光,而且还十分冷酷地解除了肖在b公司业务科中的大组长职务。现在除了广告这最后一方土地,肖在b公司这个小社会中再无立足之地。

有一天肖去广告公司联系业务,远远地瞧见了一个昔日同事,他急忙躲进路边的百货小店,装作一付打量着小店中尼龙短衫、绣花胸罩的神情。肖回避着对方,回避着一个昔日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人们对肖的评价远远高于此人,但今天此人已是副局级干部,而肖只是一个股长,但一个股长又算得了什么?

这是绝望,这也是幻灭,肖永远也不能手握权杖了,对于一个把权力看作人生最重要内容的男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为痛苦呢?肖不属于这个时代,仍然不属于这个时代,一种什么东西在肖内心中崩溃。

接着,一切发生了缓慢而巨大的变化。其时,通货膨胀还没有像后来的日子那样地如狼似虎、咄咄逼人,但“涨价”这个词语已在人们的口头中被广泛使用而不需要作任何遮掩;其时,“万元户”还是这个城市一切平民心目中的新偶像,张行正用一曲《迟到》撩拨得上海的青春男女心头痒痒;其时,拜金主义的情感已经蔓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一个色彩斑驳、光怪陆离的商业社会的雏形正逐渐显现;其时,城市舞台上的主要角色正幅度地更换,那些昨天还安份守己的男女此刻也开始了各自跨越法律、道德、伦理等等禁区的偷偷尝试……

肖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些变化,他发现这些变化与他内心是如此吻合。曾经的家族传统在肖身上清晰地复苏了,肖意识到自己似乎生来便是商业社会的凶猛动物。

在这种背景下,肖接待了一个不速之客。他向肖出示了证件,说他是西北地区一家电气杂志的记者,随后便信口开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