垡头除了京客隆,还有好几个超市。经过京客隆,我拐进了垡头的主干道。一家美容美发店的玻璃上贴着招小工的广告,我便推开门走了进去。老板不在,一个打工妹听我说明来意,忙从隔壁找来了老板。老板很年轻,不到30岁,她问我会不会焗油美容什么的。我说不会,但会洗头、扫地。
“我们需要有技术的人,杂工暂时不需要。”老板的重音放在了“技术”和“杂工”这两个词上,我吐了吐舌头。
美容美发店向前走50米左右,是一家大型商场。在进门处有一家洗衣店,玻璃上写着招洗衣工两名,里面熨衣服的女人听说我要应聘,说她不是老板,又给了我一个电话号码,说是老板的,让我联系。电话拨过去,无人接听。于是一直在那附近游逛。走进旁边小区,院子里有几个老头老太太在锻炼,我便上前问这小区是否有人要找保姆和请家教的。老人们很警觉,看我的眼光像看一个坏人似的,很匆忙地离开了。
洗衣店老板终于给我打来电话,问我多大。我说22。他犹豫半天说大了点儿。我说:22还大,那33还不得去死呀。电话那边笑起来,说22要嫁人,既然不大,那我下午过来,现在还在海淀分店。我说好。后来,终于打来电话,问我在哪里。我说在铁道边。他说他已经到熨衣店了。我说马上到。
我和母亲的情人第2章(12)
从没感觉日子过得这么快。
没有路灯,超市门前的灯光在黄昏中成为一团暖色。夜市已经摆了一溜儿长摊,有炸火腿肠的、卖煮玉米的、炸臭豆腐的、高压爆米花的、卖水果的……寒风掀起他们的衣襟,不太舒展的脸颊上仿佛结了一层薄霜。我希望行人即使肚子并不饿,但仍停下来,买上一两串小零食,作为对这些辛苦度日的人的支持,让他们早点卖完,早点回家歇着。
到了熨衣店,我问老板在哪里,一个中年男人从旁边闪出来。他上下打量了我好半天,说:“想找事做?”我点点头。他犹豫了两秒,说:“好,先到我们车间去看看。”他所说的车间,大概就是洗衣房了。于是,我跟在他后面慢慢走。
走了没三分钟,我的电话响了,是面试公司打来的,刘勇辉,他说:“郁小姐,恭喜你通过初试,明天早上八点半参加培训。地点是京东宾馆,地铁东四十条西北a出口向北一百米第一个路口海运仓胡同向西一百米《中国青年报》社对面总参大院内,记住了吗?”我说记住了。
24
我之所以能如此快记住刘勇辉所说的路线,是因为今天刚刚看过地图。洗衣店老板回过头,此时,我已关了手机,见他满脸疑惑,说:“我可不是逃犯,只不过有些落魄。”明天就要去培训,现在去洗衣店不是明摆把人家当猴耍?不过,既然来了,先去看看也好。
走了大约500米,拐进一条小巷,老板说到了。
一进车间,一股刺鼻气味扑鼻而来,我掩上鼻尖。老板回头看见后,说:“你要是工作了,以后天天吃在这里睡在这里。”
即使没有明天的面试,我心里也已经打退堂鼓了。正在车间忙活的女孩穿着灰色羽绒服,有点胖,她从缝纫机前站起来,看着我微微地笑。十几平米的车间里,还隔着一个玻璃房,里面竖着两张高低床。
“我该走了,你想想,再电话我。”老板不愿在里面多呆。
我看着老板的背影,说:“好的。”
感觉轻松了许多。我与女孩聊起来:“你一个人吗?”
“是的,以前还有一个,走了。现在到了旺季,忙不过来,所以,老板要请人。”
“还要熨衣服啊?”
“是啊,针线活都要会的。”
“我不会。”
“没关系,可以慢慢学。”
“那吃饭呢?”
“自己买菜做啊。”
“平时吃什么菜呢?”
“就一个菜。炒白菜煮萝卜什么的。”
“那住呢?也是在这里吗?”
“是啊,就在里面。”
“气味受不了啊,会中毒的。”
“有住的就成,管它中不中毒,总比流落街头强啊。”
“我22,你多大?”
“18。”
“老板说一个月500。”
“是的,现在涨了,以前我是300。不过,他要压一个月工资的,你别指望一个月后能拿到钱,过年也不能回家的,要加班呢。”
“哦。”
离开这个所谓的烫衣车间,回到住处,我没有给烫衣店老板打电话。
晚上,小琴回得比较早,在水池边洗衣服,我见她在院子里把衣服晾了,便邀请她到我房里坐一会儿。她明亮地笑着,昏黄的灯光照耀在脸上,分外灿烂。我问她今天怎么这么早下班,她说老板一家今天有事情,所以,早关门办事去了。
对于小琴的经历,我一直很好奇,总觉得她是一个坚强的女孩子,骨子里有一股韧劲,果然,从聊天中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我要小琴把脚拿到床上,我们面对面偎在被子里。我问小琴是哪里人,她说是安徽的。我问她家几口人,她说姐妹三人,还有父亲。说到母亲,她声音哽咽了。她说她母亲叫陈喜凤,以前为了给她们姐妹几个挣学费,在北京做保姆,没想到在为雇主家买菜时出了车祸。母亲的骨灰是父亲抱回去的。她没读几天书,但两个妹妹成绩很好,她说想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养活一家人。
我和母亲的情人第2章(13)
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