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三国鼎峙,年兴兵革,士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
译文;三国(魏,蜀,吴)之间相互对立为敌,每年都要打仗,当时的士人们都以能骑马射箭,练武打仗为荣,寻常的百姓之家也都让男孩子们学着踢蹴鞠(蹴鞠;古代的足球。踢蹴鞠,是当时军队中训练士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一一一一〈〈会稽典录〉〉(西晋一虞预著)。
西晋元康八年(公元298年)四月十五日,上午,睛,宜出行。
大晋国首都洛阳是一座建城己有一千多年的老城了,城中店铺林立,行人如织,车水马龙,络驿不绝,端的是繁华无比。
在城南平民区的一座普通的房子里的,司马钟睁开惺松的睡眼,看了看从窗外照进来的阳光,又闭着眼躺了一会儿,等确实再也睡不着了,这才伸了个长长的懒腰,打了个长长的哈欠,然后就像老年痴呆提前发作似的,慢慢腾腾地坐起来,慢慢腾腾地穿上衣服,慢慢腾腾地叠好铺盖。胡乱地洗了把脸后开始吃饭。
(在当时古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椅子和凳子,人们要么盘膝而坐,要么跪坐,而且那个时候的床没有床腿,床板和地面是直接挨着。人睡觉时,看上去就好像睡在地板上似的。)。
他的早饭非常简单。
他从瓮里舀了碗冷水放在几上,又从柜子里拿出四个馒头和一柄小铁斧,把馒头放在地上,抡起铁斧用力地砍下去。
“咚,咚,咚……”,斧子砍在馒头上居然发出了沉闷的响声,而且一个馒头要砍五六下才能砍碎,实在硬的有够可以。
司马钟把馒头的碎块都放在矮几上,就着碗里的冷水,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等吃完后,抹了抹嘴,穿上鞋,挎上环首刀(一种单刃直背,尾部有圆环的刀,也就是后来唐刀的鼻祖),晃晃悠悠地出去了。
街上人来人往,热闹无比。
司马钟在街上慢悠悠地遛达着,因为长相一般,,穿着普通,故他就像是大海里的一滴小小的水珠,静悄悄地存在着,丝毫不引人注意。
在街道两旁摆着各式各样的货摊,有卖吃的,有卖喝的,有卖用的等等,而很多人围在这些货傩周围和摊主们"磨"着价,这样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的声音汇合在一起组成了一首优美动听的劳动乐章.
司马钟就这样边走边感受着一千多年前祖先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悠然自得。
等到了晌午时,他在街边的饭铺里饱饱地吃了一顿。下午又继续在城里闲逛,一直逛到掌灯时分,在饭铺子里吃完晚饭后,这才回到了家里。
明亮柔和的月光洒进了没有点灯的屋子,仿佛给整个屋子披上了一屋柔柔光纱。司马钟躺在床上,望着天上的月亮,盘算着自己的未来。
现在的司马钟不是真正的司马钟,准确地说,现在支配司马钟这个人的肉体的灵魂不是原本的司马钟的灵魂,而是另外一个人的灵魂,一个来自一千多年后的现代人的灵魂。
这个现代人的名字叫赵封。
赵封是个孤儿,父母在他八岁时因出车祸而双双亡故,这样赵封就成了孤儿,到处流浪,就一流浪就是整整十一年。
在这十一年当中,他吃够了苦,受够了罪,别人对他唾口唾沫,打一拳,踢一脚,或者恶言辱骂,他都笑眯眯地忍着。
为了活下去,只要别人给口饭吃,他就什么脏活,累活都拼命地干,就算是再苦再累他都咬着牙坚持着。
不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他的生活虽然充满了艰辛,但恰恰是这艰辛的生活造就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灵活无比的头脑。
在生活的重压下,要想活下去,你就必须咬牙忍着,意志必须坚强,否则你就会被压垮。而这十一年的流浪生活早把他的意志磨练的如同钢铁般紧硬,不管生存的环境多么恶劣,他都从未放弃活着的希望。
而且,这些年中赵封也练就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能把稻草吹成金条的高超本事。他能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外貌表情和气质上看出这个人所处的阶层以及性格,混的如何等。他能根据不同性格的人言辞巧妙地不着痕迹地吹捧他们,能让他们心情大爽的同时,还感觉不出一丝诌媚的味道。
在十九岁那年,赵封试着报名参军,结果居然幸运地被录取了,这样他就成了一名光荣的军人。他共当了四年兵,在这四年的军营岁月当中,他靠着努力做事和灵活的处事方法成了一名优秀的少尉排长。
在退役后,他和六个志同道合的军中兄弟一起参加了国外的雇佣军,为了金钱而四处征战杀,这种血腥厮杀的生活一过就是五年。在这五年当中,赵封经历了无数场恶仗,有好几次都差点挂了,最严重的一次,他被砍了六刀,打了五枪,全身被炸进二十多块弹片,肋骨断了八根,肚子被炸破,肠子都流了出来,不过命硬的他居然幸运地挺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