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节 阳明子(特别推荐)_八零后光辉普照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10节 阳明子(特别推荐)(1 / 1)

起点首发——————————

王守仁,号“阳明”,自号“阳明子”。[.zhuixiaoshuo]

十一、二岁随父在京师念书时,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当时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做圣贤”。

说到明朝读书人的事儿,我不得不提一下王守仁。

阳明同志,我认为是个正真的读书人,而且对读书人的秩序或者说教育理论作了不少修正,是幼儿教育的先驱者。

为何要提到他,不仅仅是他对完善读书人的秩序做出过不少贡献,而且对以后的读书人产生过不少影响。

先说说他的出身,他可以光明正大、毋庸置疑的规划到真正的书香门第出身,祖上可以追封到王羲之的门下,据我推测,阳明同志之所以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关键是他可能遗传了王羲之的书圣基因。

还有他从小就懂得读书是为了读圣贤书,但也在科举场上并不逊色,虽然没有父亲那么牛,父亲在他十岁时就中了状元,而他二十二岁时进士不中,补习了六年后,成绩不错,中得进士,授兵部主事。当然了,他父亲科举考试的能手还是给他遗传不少。

当然了,读书人之能事不仅仅是读书,也就是说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修身养性,给自己充电,为了成就一番大事业。

在后来,人们提到阳明同志的时候,就会在前面加上“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可见,他在诸多领域颇有成就,不愧为读书人的楷模。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你不是说你也是李唐王朝的后代吗,李世民的多少万代曾孙吗,怎么看不到一点世民的影子?说到这个,遗传学上早有解释,有基因变异的可能。我怀疑我倒是遗传了不少我们李唐王朝最后一位在文学上有独特造诣的皇帝李煜的不少基因,虽然他视皇帝职业为粪土,但的确在文学方面是颗璀璨的明珠,谈到“忧郁”,鲁迅的“彷徨”都比不过。

当然,我说的是我遗传了不少忧郁,还有莫名其妙的“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所以,我还是在迷信的同时,也深信科学,遗传假不了,龙生龙,凤生凤吗

也许是出生书香门第,但只能是个书生。而有成就一番大事业,还需不明来历,比如像皇帝出生一样,阳明同志出生时,也有奇特的征兆,这个是托梦给他祖母的:

他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王阳明刚好出生,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然而,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mo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这个故事有点神话色彩,但从这个故事可以清楚地看到出身来历的确不凡。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证明什么人干什么事,这个社会的确是有分工的,不然就没有什么秩序可谈。

现在所说他对教育的贡献,也就是对读书人秩序的开拓。

首先,他是意识到传统的教育体制必须改的第一人。

在哪个时候,高考考八股,明朝科举考试还提倡程朱理学,以“四书”、“五经”为主。而“四书”、“五经”又以《四书大全》、《五经大全》作为科举取士的唯一教材。并作为全国教育系统的统一教材。在考试模式上,也规定必须使用八股文写作,字数也受限制,内容不能自由发挥。

说实话,并不是他遗传父亲的状元的基因少,而是八股害了他,要不是八股,以阳明同志的才华,头一年是足以考中的,但没有,二十五岁时,三年后他信心十足,但被当时的考官所压,又未能考中,有史料记载:“当时考官议论说,这个年轻人若中了上第,必然目中无人。二十五岁再考时被忌者所压,又未考中”。直到二十八岁时,又时隔三年,这次由于太出众,考官不得不中,就像今天的八零后的代表——韩寒同志,虽然人家考不上大学,但到过来争抢着发给韩寒通知书的名牌大学的确不止一个吧!什么原因,人家虽没考上,但已出名。阳明同志可能也一样,当时的才华太出众了,还记得他第一次参加高考时,虽然未被录取,但当时相当于宰相的大学士李东阳笑着说:“你这次不中,来科必中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王阳明悬笔立就,朝中诸老惊为天才。

这足以说明,阳明也非常出众也出名。

其次,应搞清楚教育的目的。

应该将教育目的放在“致良知”,即忠孝仁义信等对自身的实际的道德修养,掌握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到“省查存养”,有事无事都要时刻对自身和外界进行是非错误的辨别。

看来,读书人的秩序从诞生的那天起,经阳明同志,就发生了质的提高,但又没有实施,总后来读书人秩序发展的历程来看,直到我们现在才又重新提到这个本质的问题,那就是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黄金屋。还记得在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拿“不知书中有黄金”来启悟我们。所以,读书的目的,也就是教育的目的,在当代一段时间还是没有搞懂过。现在提体制教育改革,好像模模糊糊提到为了“孩子”明天更美好,一切为了孩子。

引用阳明同志的话,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道德修养,掌握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到“省查存养”。能做到这个,就可以算教育人了,而不是初中毕业就不让你上学,政府规定,一律上职校,为一些老板们创造童工,奴隶。

这几年,我们体制教育改革,一下子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真正“义务”,但还不完全是:免了不少费用,这是中央的好政策,但地方上每年变个花样收取各种费用,比如教科书免了,但练习册怎么办,刚开始练习册官商勾结,高出几倍收取学生的钱,强迫班主任在学生志愿领取练习册的名单上签字;后来也许中央意识到这个官商的发财之道,也就把练习册全都免了。但中央无法管,也无法遏止的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学生的资料,哪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没有汗牛充栋的资料。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官商们再次勾结把资料变成配发,像以前一样,先让班主任假征求学生的意见,然后硬性配发,当然还要强迫班主任在上面签字,意思是这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合约,和那些官商勾结的狗东西没有任何关系,一个要买,一个愿意卖,那谁管得着,还要说成是正版的,原因是比市场上的要高出几倍的价钱。

我当的这个倭缩的班主任,有时真想碰死,但一想,这样的结局那不是我们校长最想看到的吗?(还记得又一次,我们的一位同事骑摩托车果然碰死了,那学区校长就有得话说了:“碰死你是小事,也算是为教育界除了一害”,当然那位同志就是被人家区长说了不听话的那种。校长扬言:“现在马上就要实施绩效工资制,到那时,校长全权负责,聘用教师,你不听话的,我看不惯的,都要下岗。我真是害怕了好几周。)我唯一的办法就是设法比他多活上几十年,让他不能含笑九泉。

我想,我签的那些字,如若有一天上头追查下来,校长最多判个一年半载的话,我这辈子可能就出不来了,当然希望上头下来的清官能喜欢我的小说,那写在这里的,也许会成为我最好的证据。

是的,这段时间乱收费的问题好像有所制止,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我想中央绝对没有这样的政策,说是让只要是没有考高中潜力的学生一律上职校,还有给我们班主任下了死命令,要报到职校的学生占到百分之七十,其实,能考上高中再实现大学梦的可能在我们学校还占不到百分之十吧?钱是免了,但不许你重复享受了,这个问题我当然也能想的通。

也许有人建议,你既然当那么个倭缩的班主任,那你为什么不辞掉班主任呢?辞掉,校长的回答是“不想当班主任,就自己找去处,给你班主任,看得起你┅┅”

不说了,还是继续说阳明同志给教育的贡献。

阳明同志还主张启蒙教育,教育孩子要顺应孩子的“乐嘻游而惮拘检”之情。这也许比今天的幼儿园的孩子实施月考、期中、期末、检测考试;定什么“天天练、英才教程、课课通、一课一练┅┅”多如牛毛,要好的多。

我二叔的孩子才上幼儿园,比我当时上大学的费用还要高。

阳明同志当然在其他方面的贡献还要大得多,比如在军事上,在哲学上,这里不再赘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