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蜀山盘龙锁妖塔_仙剑圣尊传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二回 蜀山盘龙锁妖塔(1 / 2)

却说玄宁,自离开梁武帝居所,便飞往蜀山,准备看看锁妖塔究竟如何,其上的符咒是否真的厉害,此时,云天河等人早就在蜀山之上,帮助蜀山御敌,此时,蜀山面临的是佛教的围攻!

蜀山最高权利者。由上一代掌门指定继任。原本无其他限制,因第七代掌门因情而出走隐居,造成蜀山群龙无首而大乱,此后便有了只有出家弟子才能担任掌门的门规。历代掌门继任之时,可通过“天视地听”和已经成仙的初代掌门沟通,了解蜀山只有历代掌门才能了解的秘密。这也就是为什么玄宁对蜀山很注意,这种法术很是吸引人!

掌门接任后,比掌门辈分高和同辈分的弟子都有担任长老的资格,一般掌门会分封十数个或数十个长老,有些是尊称,有些领有实权,辅佐掌门处理门派事务。领有实权的长老包括以下几个职位:真武长老:掌管武术类修炼体系中的功夫传授、整理、创制。弟子降妖伏魔事务管理,锁妖塔相关防卫工作。

玄气长老:负责练气类功法传授,蜀山历史文献整理等工作。

元神长老:负责养神类功法传授,搜集打探仙、妖、人界情报工作。

律德长老:负责蜀山弟子品行、功过评定,对赏罚提出建议,以及蜀山日常行政事务管理。

长老:没有具体的职位和负责事项,有些并不居住在蜀山,而是云游在外。

玄宁很是好奇,剧本里的徐长卿是蜀山情报机构的探子,应该是元神长老的徒弟,为什么另外四个老头子也叫他“徒儿”?还有,蜀山为什么要探子当大师兄?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蜀山弟子:新入门的弟子对外统称“蜀山弟子”,此时的任务就是修炼,一般不参与蜀山政事,也很少承担降妖职责,原则上没有师父的陪伴或特许,不能单独下山行动,无论俗家还是出家弟子都是如此。此时的蜀山弟子,只能选择习武、炼气、养神三项当中的一项进行修炼。

入门弟子:当一个蜀山弟子修炼到一定程度并取得师父和掌门认可后,成为入门弟子。此时会被分配到各个长老辖下,承担一定的工作。同时,师徒的关系开始松散,弟子可向任一长老求教学习任何蜀山修炼方式。升级到入门弟子,在蜀山内部通常也称“出师”。

入室弟子:由每个长老在入门弟子中自行遴选产生,一般每个长老只选择1~2名,作为重点培养,将自身绝学倾馕相授。被视做该长老的接班人。

蜀山收徒一看缘法,二看慧根,三看人品,收徒比较严谨,有时会经过重重考察。蜀山收弟子可以随时要求出家为道,但一旦为道的弟子要还俗,必须离开蜀山,对外不可再自称蜀山弟子,但原有修为如果不被滥用,一般也不会被剥夺。触犯门规的弟子会被逐出蜀山,视情节轻重会有剥夺修为的惩罚。那么,传说中的李逍遥又怎么算,为什么是蜀山掌门?

“蜀山的邪魔外道,你们还束手就擒吧,看看你们的损失!劝你们投降,我佛慈悲……”

“道友不必多说,道不同不相与谋,我蜀山就算剩下一个人,也要阻止你们建造佛塔!天河道友,连累你们了!”

“没什么,我现在也很看不过去!”

此时,蜀山双方处于歇战期,蜀山的弟子死伤大半,佛门之人也是颇为惨重,玄宁心中暗道:果然还是不行,蜀山根基还是不稳,弟子多是修炼没几年的,这回,要是没有神界干预,肯定是不行的!

“阿弥陀佛,众位施主,何必如此固执,魔心深种,不若受我佛法,皈依佛门,永享极乐!正所谓:我佛……”

“就是个屁!”

“嗯?是何方人士,再次辱骂我佛,岂不知罪过罪过?”

“哼!佛不过是妖魔的变种,恶心的思想没什么可尊敬的!”

“你你你你,到底是何方高手,请出来相见!”

“呵呵,秃驴,妄动嗔念,在佛门当如何惩处?”

“阁下是何人,与我佛门有何怨隙?为何口口声声辱骂我佛?”

“垃圾,骂了又怎样,我问你,你们经书上可有一偈语,讲述水牛王和猴子的故事?”

“施主,你既知此事,定是有慧根,为何不皈依我佛,反而如此不敬?”

“我问你,这段偈语是怎么说的,你可能讲述出来?”

“有何不能?”

当下,佛门带头者,一个所谓的得道高僧,讲起偈语:在天竺,很久以前,有一片旷野,广阔无垠,浮云流水,嫩草鲜花。一头水牛每日里带着众多的牛子牛孙,饥食嫩草,渴饮清泉,悠然度日,很是安乐。

每天,水牛王昂首阔步走在牛队最前面,雄壮魁伟,它虽性情温和却不失威风凛凛的王者风度。但偏偏有一只猕猴,见水牛王活得如此自在,心中嫉妒万分。于是便抓起泥土砂石,劈头朝水牛群乱打起来。水牛王走在队伍前面,着实挨了几下。但它身受侮辱,只是抬头怜悯地看了那猴子一眼,叹了口气,摇摇头走开了。

后面的牛见水牛王如此做法,也都效仿,并不与这猴子计较,都只甩甩尾巴转身随水牛王继续前进。这猴子见状,以为水牛们不敢惹它,更加气焰嚣张,它远远瞥见一只贪玩的小牛犊落在队伍后面,正急急追来,便又抓了砂石,尾追上去,一边骂,一边打过去。小牛犊被打得心头火起,正要转身去教训这泼猴儿,忽然看见前面水牛王转过身来,正盯着自己。那目光恰似无声的命令,小牛犊跺跺脚,压下心头怒火,转身跑回牛群。

牛群又往前走。迎面有一株大树,极其茂盛,有一个树神住在里面,亲眼目睹了刚才所发生的事情。他见牛群走过来,就忍不住问水牛王:“为什么刚才那猴儿这样无礼,你们都忍住不作声,岂不显得太过懦弱了吗?”

水牛王以偈答道:彼轻辱毁我,又当加施人;彼人当加报,尔乃得牲患。

说完,带领众水牛扬长而去。树神听后,不由连连颔首,心生敬佩。过了不久,有一群婆罗门从路上远远走来。恰巧又被猴子看见。它本来心中余忿未平,于是就又故伎重演,俯身抓了把砂石,待众人走近时,一边骂,一边打了过去。众人先是吃惊,不知何故挨打,等到看清楚竟是一只顽猴撒泼,不由大怒,呦喝一声,大家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将这猕猴捉了起来。猴子心中害怕,于是忙不住声地求饶。众人正在火头上,哪里能饶得了它。只不由分说,将它按在地上,一顿乱打。那猕猴登时一命呜呼。那树神此时看在眼里,心中更是由衷地佩服水牛王。

“所以,我佛有云:‘一般人遇到对方权势打,财富大,力气大,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而忍,这算什么忍耐呢?真正的忍是,他什么都不及你,你有足够的力量对付他,就算他欺负了你,对不住你,但你却能容忍他,认为他的本性和我一样,只是一时糊涂,或只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受到熏染罢了,你不必与他计较,能在这样的情况及心境之下容忍那才是真正的忍耐。’施主,我所说可有不实之处?”

“没有没有,各位都听见了,猴子被打死了,请问为什么要被打死,猴子何曾犯过致死之罪的罪孽?”

“这,这……施主,你所言确实不假,但是,这是猴子必经的路,只有这样,它才不会再犯!”

“呀呵,秃驴,你有没有脑子,用生命换来一个不大的教训,就算它还转世,那我问你,孟婆汤是干什么用的?呐,我问你,你觉得水牛王怎样!”

“能屈能伸大丈夫,既有慧根,它后来就被我佛收为弟子了!”

“哼,我问你,水牛王会说话,那猴子会吗?”

“这,应该是吧!”

“那水牛王为什么不多加规劝呢?莫非水牛王极为阴险,表面套背后一套?”

“哎——施主,这话就不对了,水牛王乃是一心为善,何来阴险?”

“那你说,你们僧人不是讲究入世渡人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