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女子,从小跟随在余母妃身边,谨慎少言,深得母妃信任,因此自己年初开府,母妃令她出宫来伺候自己。如今她伺候自己快一年了,自己不久前才知道她的名字:“玉奴”。以前从来都当她是影子,从未想过问她的姓字,要茶要水时只喊一声“来人”……将来,王泰女儿若真成了这里的女主人,怕是会带来些陪嫁侍女,到时候,玉奴这些人,该往哪里去?就是不被王泰女儿赶走,这些人的日子恐怕也不一定好过,那王小姐深得皇后之心,而皇后又非真正贤明妇人,姑侄之间总是相像的……
想到这里,子云忽觉眼前才剪的蜡花儿又暗了下来。
到时候,真如老师陈沅所说,王大小姐入了楚王府,自己一举一动等于是尽在王泰眼底……那时候,这楚王府就真是个金做的笼子了!自己真就是那笼中鸟了,每日里食那嗟来之食,还须得小心翼翼、感恩戴德……然而,若是依照陈沅的意思,自己飞出去,飞到……突厥去!
天哪,陈沅的意思是真想要自己去“和亲?”
蜡烛的焰火在眼前变幻着,一会儿模糊一会儿清晰……头脑中也是一会儿空荡荡,一会儿塞得满当当……然而,无论是空还是满,都是一种折磨。
“和亲?哈哈哈!”
子云笑起来,仰天大笑。
自己一个堂堂中原王朝的亲王,怎能去千里之外的朔漠做那异族公主的丈夫?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父皇会同意么?母妃会同意么?地下的娘亲……会同意么?以前也有过宗室和亲的先例,可那仅是宗室,并非皇帝亲子!(1)自己,是父皇的儿子啊!
就算父皇准了,母妃答应了……可是去那夷狄之地,去那风沙朔漠之中,住毡帐,食腥膻,裹毛皮……那里,没有长安的坊市,没有曲江的流水,没有杏园的红花,没有灞桥的雪柳……有的是北风、黄沙、枯草、牛羊……到了那里,不得可汗准许,自己再也看不到长安了,再也见不到父皇与母妃了……长安的一切,亲人,风物……什么都看不到了!
到了那里,就真的与昭儿天隔一方了!
“我不去突厥!”
子云扑倒在床上,拉过被子蒙住头,呜咽着。
“我不去突厥!不去!”
……
三日后的傍晚,天将擦黑时,子玉来了,一进门就嚷着要和子云说话。
“又听见什么了?”子云懒懒地自案边抬起身子道。
“刚从柔姐那里来,听到了一个绝好玩的事情。”子玉大笑着。
“什么事?难道是去突厥和亲的事定了?”子云心头一紧。
“三哥,你真会猜……正是那事。”
“是谁?”子云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
“你猜!”子玉挤挤眼。
“阿不思汗不会要一个寻常大臣之子去和亲,若非宗室子,起码也得是宰臣以上……”
“哈哈哈!三哥你就是聪明!告诉你吧——王泰长子!”
“什么?”子云站了起来。
“还未下诏,皇后不同意……不过她同不同意无所谓,只要父皇和几位宰相商议好了,皇后再不高兴也不能怎样!”
“是谁提议?”子云想知道是谁有这样的胆量建议让炙手可热的宰相之子去和亲。
“陈沅!他昨日跛着脚上朝了。”子玉眨眨眼。
“陈沅?”子云喃喃重复道。
为什么是陈沅?他不是劝说自己去和亲的么?为什么又提议王泰儿子去和亲?他到底是何意?
“王泰反应如何?”子云接着问。
“这我哪里知道,都是刚才在柔姐那里听姐夫说的,不过我想王泰应该不会高兴。他大儿子刚二十一,诗作得不错,人长得也可以,早两年就名闻长安了,听说明年开春就要到礼部应考,以他自己的才学加上王泰的影响,一举中第不成问题,只是名次问题罢了……你说,这大好的前程,长安的繁华……他能抛下么?王泰夫妇舍得让儿子去那夷狄之地吃风沙么?莫说王泰,哪个大臣也不愿意啊。”
“突厥如今国力强盛,阿不思可汗近来颇有南向之意,他此番来请求和亲若是落空,必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准已陈兵边境,单等着我们这边拒绝……”子云不觉皱眉。
“那怎么办?堂堂中原儿郎,谁愿意去那地方?而且,我听说那公主是……”
“是什么?”
“是个寡妇,今年都快三十了,身边还带着个儿子……”
“是这样?”子云瞪大双眼。
“你说,若是个二八佳人,来咱们中原找个女婿,倒没什么可说的,这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带着前夫之子,就算她是公主……这阿不思不仅是异想天开,我看是有意侮辱我大齐!”
子玉说了很多,子云只觉耳朵里“嗡嗡”直响,眼前白茫茫一片。
没想到是这样!先生陈沅应该知道的呀,为什么还要劝说自己去和亲?自己今年十七,那公主都快三十了,还带着孩子……到了那里,那孩子会不会管自己叫父亲……
天啊!
(1)唐代有男子去异族和亲的事例。一个是则天皇后侄孙武延秀,一个是李唐宗室攽王李守礼之子李承寀。
第一例见于《旧唐书突厥上》(卷一九四上):“圣历元年,默啜表请与则天为子,并言有女,请和亲。……其年,则天令魏王武承嗣男淮阳王武延秀就纳其女为妃。……默啜谓知微等曰:‘我女拟嫁与李家天子儿,你今将武家儿来此,是天子儿否?我突厥积代以来降附李家,今闻李家天子种末未尽,唯有两儿在,我今将兵助立。遂收延秀等拘之别所……长安三年,默啜遣使莫贺达干,请以女妻皇太子之子,则天令太子男平恩王重俊、义兴王重明廷立见之。……’”《新唐书》卷二百十五《突厥列传》亦载此事。
第二例见于《旧唐书》卷十《肃宗本纪》:“回纥、吐蕃遣使继至,请和亲,愿助国讨贼……封故攽王守礼男承寀为燉煌王,令使回纥和亲。……”
武延秀与李承寀俱是不得已而去异族和亲,但结果不同。突厥默啜可汗恼怒武延秀非李唐皇帝子,不予承认,“拘于别所。”(武延秀被默啜可汗放归后成为安乐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李承寀和亲时,国家艰难,值“安史之乱”,回纥以和亲为条件,愿出兵协助李唐平乱。李承寀娶了回纥可汗女儿毗伽公主(唐朝册封)后,被可汗封为“叶护”(突厥、回鹘/回纥等草原汗国的高级官员名称),与可汗子一起率兵协唐平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