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举办丁力、王心钢作品研讨会
年09月16日14:09中国作家网
日前,广东文学院召开青年作家丁力、王心钢作品研讨会。中国作协党组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广东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廖红球,广东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孙玉胜,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廖琪,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张建渝,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温远辉,评论家胡平、李敬泽、贺绍俊、张陵、牛玉秋、施战军、游炳、章以武、洪治纲,以及广东文学院的20多位青年作家参加了研讨。
广东经济的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
陈建功在讲话中说,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经济开放,思想解放,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和物质保障,随着经济大潮的涌动,广东文学蓬勃发展更为强烈,广东作家在财经文学,都市文学,打工文学等领域引领潮流。广东文学的蓬勃发展,与广东深厚的岭南文化的积淀分不开,与改革开放广东先行,使广东成为最具活力的热土分不开,与广大作家的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丁力是工程师出身,2002年开始写小说,不到10年里已经出版了很多作品。我非常佩服丁力全身心投入现实的生活姿态。他有了下海这个阅历,肯定比别人更多地体会到酸甜苦辣,当然他也会比别人写的更加真切、感人,他的作品都很贴近改革开放30年的实际,直接反映如火如荼的广东生活。王心钢身残志不残,通过作品,我惊叹他阅历的积累,敬佩他在韶关进行记传体的研究,他写出的是人文的长篇小说。丁力和王心钢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人,王心钢是广东本地人,丁力是改革开放后来广东发展的人,这两种人的不同背景,在他们的作品中展现出不同的特色:丁力的文章以深圳为背景,以改革开放发生在广东的变化为题材,所以他的小说大部分表现为财经小说,如《高位出局》和《生死华尔街》以美国次带危机的金融海啸为题材,《深圳河》反映了深圳30年的历程,这些都和他新移民的生产适遇密不可分;王心钢的作品大部分以韶关为背景,以发生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的现实人物和历史事件和任务为题材,具有相当的厚度。
与会评论家主要就丁力的《生死华尔街》和王心钢的《薛岳传》展开讨论。
《薛岳传》让我们看到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抗日英雄
有评论家谈到,从2005年以来,中国发生的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对抗日战争有了一个更接近于真实的客观记录。《薛岳传》在这里承担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作者追求真理、追求真相的精神很感人。《薛岳传》记录了一个重要、长期屏蔽的人物,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实质的代表性的人物,通过大量的正面的史料的积累,从中做了一个有效的筛选。特别是它作为一个在战场上将军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历史,对于我们重新解读历史有一个新的角度,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和有价值的书。还有评论家认为,对于史料的收集、引用的问题,写传记文学最难逾越的一道坎,《薛岳传》处理得非常好,舍弃了对薛岳的不太好的一部分,比如说追剿红军的一部分,他只引用了后来的追剿日记的一段,所谓的罪恶滔天的历史就在那个里面隐藏着。这里面纪实小说的双重优势都利用地很充分,一个是历史存在的,就是他本身的描写。另一个是通过人性化地处理,比如说他与别人的交往那种道义的成分,还有家乡的亲人的成分等等,展示了他那种综合人的魅力,让我们看了《薛岳传》以后,喜欢上了薛岳这个人,不惜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以前的印象慢慢地就淡化掉了。所以,作为传,小说的客观性的成分再加大一点会更好一些。
丁力的财经小说写作非常娴熟
对于丁力的《生死华尔街》,评论家们一致认为,小说读起来非常流畅,显示出作者写作此类题材的娴熟。小说里有很专业的房市、股市、保险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非常热情的金融知识的启蒙,它用这样一种非常文学化的方式把我们一点都不了解的有关次带危机,有关金融的知识传达出来。对外行读者来说可以算一个普及读本。还有评论家认为,丁力走的是一个“内心小说”的路子,有一定的思路,有一定的故事模式,有一定的专业的特征,一定的读者对象。也有评论家提出,《生死华尔街》小说的叙述一点障碍都没有,非常地顺畅,而作者已经写了很多的小说,而且在读者当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全完有能力也应该给自己设定一点写作的难度,把自己的写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家简介:
丁力是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具爆发力的作家和老板文学的领军人物”的新锐作家,当过兵团宣传队员、工厂技术员、设计院工程师,企业经理和上市公司高层管理,直至2001年才在文学上异军突起,激情发。他已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北京文学》《小说月报》原创版等杂志发表小说30多篇,出版长篇小说《高位出局》《倾斜的天平》《深圳河》等30多部,2007年有三部小说入选年度商业最佳图书排行榜,是真正的大器晚成。
王心钢是一位无时不让人感动的文坛新秀。他如今就职韶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身患残疾,却选择了需要付出更多心力的纪实文学协作。他恬淡而安分,只要能语文学结伴前行,便感到欢乐和幸福。他以不屈于命运的坚韧和坚持,采写并出版《张发奎传》、《薛岳传》、《“寒极”春光》、《冰电交响曲》等作品15种,因此曾连续三年获广东省颁发“自强奖励”基金二等奖;2003年9月,在北京出席全国第三次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时,被人事部、中残联评为“全国自强模范”(享受省级劳模待遇),受到###、###等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每一位四肢健全、心旷体胖的作家只要比比王心钢,命运和生活中的任何不幸、委屈和付出,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
作家丁力、谢宏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9-9-2111:36:44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21日电(俞胜)9月20日,由中国现代文学馆、深圳市文联、深圳重点题材创作项目管理办公室,联合举办的深圳知名作家丁力、谢宏作品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在京著名作家、学者胡平、雷达、彭学明、白烨、白描、孟繁华、陈晓明、张颐武、吴义勤、施战军、胡殷红、李洱等近30人出席会议。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专门为研讨会贺电。
这次研讨的两位深圳作家丁力和谢宏,都是深圳都市文学写作的重要作家。丁力系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2001年发表文学处女作,其小说发表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啄木鸟》等刊物上。2003年开始出版长篇小说,已出版《跳槽》、《高位出局》、《深圳河》、《倾斜的天平》、《商场官场》、《高位出局――透资》、《离婚未遂》、《生死华尔街》等31部。是当前有影响的金融文学作家。谢宏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首届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深圳文联签约作家。已在《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莽原》等文学刊物发表逾百万字的作品,部分被选入选刊和年度选本。曾获深圳青年文学奖、广东省新人新作奖。个人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深圳往事》、《嘴巴找耳朵》、《文身师》、《貌合神离》,小说集《自游人》,诗集《光阴的故事》等。是有代表性的都市文学作家。两位作家长期以来笔耕不辍,成果丰硕,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各自在都市文学相关领域开辟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阵地,表征了深圳文学的丰富性和现代性,为深圳文学发展增加了厚度。他们也成为深圳中青年实力派作家的优秀代表。
陈建功在贺信中说,丁力和谢宏的创作各有特色,各自有着无法替代的符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心的镜子,风俗的百态。
与会专家发言中对丁力和谢宏作品的成就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大家肯定丁力对金融小说、商情文学的突出贡献,以8年创作出版31部长篇小说的成绩,奠定了在读者群中的稳定地位和畅销量。同时,丁力以作品中的商战、信息量、实用性、与生活的高度关联性以及通俗的情感故事、流畅的叙事、讲故事的引人入胜等等元素,建构了他的丁力模式。这是当代小说创作通俗文学写作的重要收获。专家们也指出,丁力的作品存在的模式化、类型化、浅和俗的倾向,导致了文学性和思想深度的相对不足。他的写作速度的太快,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厚重和艺术含量。
关于谢宏的作品,专家们指出,谢宏是深圳都市写作的标志性作家,他将写作笔墨探向都市最为生动的生活空间,将人物日常生活的细节掰开、揉碎,化入人物流动着的血脉。谢宏人物描写心理细腻,语言清爽,诗化气息浓郁,想象力出色。极为可贵的是,谢宏小说的叙事中心是都市小人物的灰色人生以及他们的苦涩情感,然而他的作品并不阴暗灰冷,反而充满一种难得可贵的古典与纯真,温暖与希望。
与会专家还指出,深圳文学历经三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全面崛起,并以“文学深军”的阵容和崭露头角,为中国文坛所瞩目。新近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作协联合在京举办的“岭南新实力”研讨会上,推出的总共10位文学实力派作家,现在深圳的作家吴君、宋唯唯、梅毅,以及从深圳起步发展起来的作家盛可以、盛琼、王十月,就占到了6位。
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谈到,2006年中国作协与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策划发起实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学创作工程以来,深圳文学创作再上台阶,局面更加生动,创作形态更加丰富,正进入全面提升时期。随着文学工程的全面推进,深圳重点题材创作签约项目已正式出版长篇文学作品29部,在文学期刊发表长篇文学作品6部,工程签约作家发表的其他各类文学作品200多篇。比较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包括杨黎光长篇小说《园青坊老宅》、李兰妮长篇纪实散文《旷野无人》、彭名燕、孙向学长篇小说《岭南烟云》、曹征路长篇小说《问苍茫》、涂俏长篇报告文学《袁庚传》(第一部)、黄树森、夏和顺、于爱成、刘中国文献编纂评点本《深圳九章》、宋唯唯长篇小说《花低蝶》、张黎明长篇口述实录《解码边纵》、张友高长篇小说《深圳大道》等。这次进京研讨的丁力和谢宏也分别创作完成并出版了签约作品《深圳河》和《深圳往事》。
据悉,为更好出文学深军的优秀作家作品,展示改革开放前沿深圳文学发展的成就,深圳市文联、市作协继先后在京与中国作协相关部门联合举办《岭南烟云》、《旷野无人》、《问苍茫》等作品研讨会,以及举办打工文学研讨会、丁力谢宏研讨会后,还将陆续举办包括深圳文学“新五朵金花”“新动力”等系列文学研讨和推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