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小年轻拉着自己问,荠菜怎么分辨的,荠菜最是普遍的,田间地头,山沟边上,河滩,最是多见,不过有些人对于分辨它却有些犯难了,不少人采摘了半天,拿过来给村里人一看。差点乐掉大牙,绒毛草,独行菜,碎米荠,应有尽有,别说这些城里人,有时候村里孩子不注意都会分辨不出来。
尤其是黄鹌菜幼株最是像花闲自得,不紧不慢的的吧嗒自己饭碗的清水,日了。李峰觉着毛球挺聪明,怎么就上了肥仔的当了呢。
“唧唧。”李峰正吃着锅贴,喝着米粥,喝完水,漱了口毛球跳上桌子,指着李峰唧唧叫个不停,似乎指责李峰欺骗它纯真的感情。
“去。”自己没口福,怪谁啊,李峰挥手驱赶,早饭吃的那个爽快,洗好碗筷,装在篮子里。“肥仔,送回去。”
肥仔似乎有些不情愿,咬着篮子一步一晃,三步一回头,李峰觉着自己养的小动物越来聪明,。知道生气,知道消极怠工,十分了不起啊,自己训练有方啊李峰自我满足了好一会。
回头看了看葡萄架子上的小蛇,李峰郁闷了,这是一吃货啊。无奈的李峰拿着网兜,划拉了两条泥鳅,小蛇不大,吃的不少,好在不挑食。对于这条不大不小的家伙,李峰觉着奇怪来着,上网查了许久,最后得出结论,这是一条竹了。
西瓜碗口大,卖给他瓜种人说这可是新品种,照着说,人家实验时候最大一百三十多斤,不过李峰有些怀疑,西瓜真么大,自己真没见过,五六十斤倒是常见,尤其是青皮西瓜瓜皮厚实,每个长的冬瓜动,小孩子抱不动。李峰打理一下西瓜,至于黄瓜,早早搭好架子,看着几只蜜蜂飞舞,李峰退出了空间。
看着时间还早,自己这几天想着给梅花鹿做个窝,一直没得空,现在有空闲。李峰看了看自己院子,靠近院外喇叭花棚子的地方不错,院外喇叭花已经伸了进来。梅花鹿配上五颜六色喇叭花,李峰绝对有创意,不过这窝棚可不能随意了。自己上网,查了不少木屋的样式,找了木板,竹片,锤子钉子准备齐全,李峰照着电脑上图片,一点点拼凑,别说这做出来的小木屋看着还真像那麽回事。李峰看了看自己花了大半天做出的木屋,高一米五左右,占地面积不过五六平方。放在倒垂喇叭花下,倒是挺配,看了看,不足的地方修改一些,直接固定下来,拉来梅花鹿,倒是一副难得景色,花棚,木屋,梅花鹿,有些童话。
院子外的干草抱了些,铺垫好,指着小屋,梅花鹿挺直觉,跑了进去,不错,虽然颜色不太美观,不过搭配上喇叭花颜色,正好。
中午李峰开始摆弄起他手里的菜瓜比黄瓜多些韧劲,肉质厚实,更加清脆,做的时候必须尽量切成薄片,最好是透亮薄片。李峰用泉水种出菜瓜一个三五斤重,拿在手里掂量一下,挺有料。瓜皮如是老的必须去掉瓜皮,不过李峰用指甲掐了一下,挺嫩,用菜刀拍打几下,片成薄薄的一片。
蒜泥必不可少的,陈醋,辣油,盐,糖,李峰直接弄了一瓷盆,这瓜太有料,一个一家人吃。拌好了,必须浸一会盐,十多分钟,出了水,瓜片柔软一些,吃起来味道更好。配上几个素菜,鲫鱼豆腐,一盘牛肉,中午饭就齐活了。
李山进屋舀了半瓢百花酒,爷俩喝着小酒,吃着清脆菜瓜,别的菜倒是全给抛到脑后了。菜瓜以前人们最是喜欢种的,不仅仅可以当着水果吃,粮食不够,直接当饭吃,李峰记着自家留菜瓜种,一根菜瓜二十多斤,那个头绝对是巨无霸。
“不错,有些当年的味道。”李山吃着唠叨着,小时候好东西不多,夏天吃的最多菜就是菜瓜。
“味道不错,小宝手艺越来越好了,快赶上妈了。”张兰夹了一块放在嘴里,脆酥,做的不错啊。
“那当然,也不看看我是谁的徒弟。”李峰拍着胸脯一个马屁拍的张兰乐呵很是给李峰夹了几块牛肉。
“妈,菜瓜结的不少,要不我们腌一些,冬天吃。”菜瓜和冬瓜有一拼,腌在酱豆子里,脆生,下饭,绝对是吃着米粥最好的小菜。
“我看算了,黄瓜已经腌了不少,菜瓜你还是卖了吧,最好是教会城里人怎么吃,不然人家说不定在背后说道呢。”张兰摇了摇头,这还没到夏天再见已经腌了不少菜了,豆角,黄瓜,茄子,家里还有不少去年的腌菜,凭着一家三口这些已经吃不完了。
“那也行,菜瓜耐储存,放上二星期绝对没问题。”李峰点了点头,自己种出菜瓜个头大,口味好,说来还真是不愁卖。
尤其是菜瓜这玩意皮厚实,放着大半月不见变样,堪比冬瓜,想吃了凉拌,清炒,怎么吃都行。
下午,李山接了一电话,神情颇为激动,李峰一问,原来林老要过来,看来李家岗蛮有吸引力的。不过这次,房间空了出来,自己的房里东西收拾一下不用两人挤在一起。本来李峰想着邀请老人到自己院子,可老人不喜住新屋,觉着老房子有味道。
李家岗老房子说起来挺有特色,至少李峰如此认为,房子内部多是木质结构,屋基多用青石,很少用外边的烧砖,只是近几年,人们图方便,不要打石,过去,每家空闲时候都会沿着溪水打石头运回来,积少成多,以后做房子用,如今谁人愿意啊。
……
头晕了,写的乱了,大家多包涵,三更,果然不一般,大家多给点推荐,路过抬抬手收藏一下,拜谢了。
第三十八章乌饭
“呵呵,小宝这池塘侍弄不错。”林老提着鱼竿,一条一扎长的鲫鱼,奋力晃动着,可惜贪口,这会是逃不掉了。
“林伯,我哪里会侍弄,主要池塘底子厚养鱼。”李峰帮着把鱼取下来,林成栋这次可不是一个人过来啊,身边带着几位老人。
这事还是从林成栋回到北京说起,在李家岗半多月,老人身体越加康健。脸色红润,精神头比以前也好了许多,晨练那会不少老伙计打探着吃了什么保健品。林成栋笑说在山里呆了几天,人家还以为快来玩笑呢。不说这些老人,以前陪护刘月看着老人简直变了个样,心里还不放心,一检查身体指标比一般老人好了不止一筹,这哪还是原先病怏怏的老人啊。
林老儿女本来还怕父亲在乡下,不习惯,身体出现什么问题,如今看着别说问题,简直是太好了。
林成栋自己觉着在李家岗闻鸡起舞,早睡早起,平时喂喂鸡鸭,沿着大河溜达一圈,在桃林打一套太极,上午钓钓鱼,下午下下棋。吃着刚刚摘下来的新鲜无污染的蔬菜,有事没事看个新鲜,或是帮着李山除除草,侍弄一下瓜果蔬菜,忙碌充实。山村宁静,没了吵杂,淡淡鸟叫虫鸣,颇为自然之声。
人心静了,身体自然好了,这不在城里住烦了,林成栋跟着几个老哥们一商量,集体过来。李峰想着几人一大把年纪还如孩子一般离家出走,颇为有趣。
“老林说的不错,池塘收拾不错,不仅鱼肥硕,看看这荷着点,桃子性子寒,吃多了拉肚子。”林成栋看着老王有些贪嘴,不免开起了玩笑。
“可不是,你身体可不比老林,我看还是悠着点好,不然晚上尿床啊,那可是大笑话不说,人家小宝洗被单也臊啊。”老成在池塘边洗了洗手,看着老王手里的红桃,颇为戏谑。
“你们俩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愿意,小宝,桃子放在冰箱,我明天吃。”老王虽说嘴上不愿承认,心里还真是有些怕闹肚子,这不看着李峰在边上双眼望天,装着打酱油的样子。几位长辈这般小孩摸样,李峰可不想参合。
“老王你算了吧,小宝,你去忙吧,我们几个老东西这里没事。”林老看着李峰左右有些不自在,笑着挥了挥手。
“那行,早上我摘了些乌饭子嫩叶,晚上做些乌饭尝尝。”李峰巴不得,钓鱼自己到不能说不喜欢,不过苦坐半天,自己身上都要发霉了,再说心里想着早上采摘乌饭子叶子,今天自己本想着去挖几个笋子吃,没成想看见一棵乌饭子树,照理说,这时候叶子应该已经老了,没成想这棵叶子倒是水嫩,李峰最后笋子没挖,摘了大半箩筐树叶。
相传故时占坑婺源一带有个女孩子,后娘在其亲爹死后,不仅不分给她应有的财产,还对其百般虐待。后来女孩子出嫁的时候,偷了原本属于她的地契,藏在发髻里面,带到了公婆家。婆家的村里人,都十分感激她带来了良田。但是这件事让后娘知道了,就状告当地县官,把女孩子抓起来候审。村里为她送牢饭,每次送,每次都被狱卒偷偷吃掉。于是,村里人采撷山上的一种树叶,浸在水里,使之吐出青黑色的树汁,以之煮饭,米粒呈黑色。他们在乌饭底下藏了其他的小菜,送到牢房。狱卒查看时,误以为是有毒的饭食,不敢偷吃,这才全部送到了女孩子那里。
乌饭做起来容易,吃着对身体好,味道虽然不算美味,不过几位老人主要是身体,尤其是王老爷子睡眠不好,乌饭倒是对症,倒是不妨碍。
再说自己做的乌饭不同别的,糯米中加了不少其他食材,有些菜饭味道。里面加了虾皮,鱼肉,菜瓜丝,黄瓜太嫩不经煮,各种调料红辣椒辣,茴香香,做成饭荤素搭配,美味无比。虽然看着不好看,吃起来绝对没说的。
“乌饭?”成老有些疑惑,黑米做的吗?黑米挺常见,煮小米粥,八宝粥里边都有,有些地方种植黑米,倒是没成想,这里也有人种植黑米。
“呵呵,这些你不知道吧。”林老说起乌饭可是记忆犹新,记得又一次自己在老乡家吃饭。进门一看见一大盆黑黑的米饭,夹杂着青绿的豌豆、老黄的油豆腐、深红的猪肉丁和鲜红的尖辣椒。乍看上去,色香可餐,但这黑黑的米饭倒着实令人望而生畏,不由得联想到了颜色红红的耗子药。自己问了身边老乡“乌饭。”果然名符其实!可这并不是他平日所见的血糯米或南京的黑米,而是经过特别染色的普通糯米。接过老乡递过来的筷子,那会子看到大家都不敢轻易动筷,心想,带头入乡随俗吧,自己怎么说是领队人不是。于是拿起木筷,从锅里随意地挑了一些尝尝味道。哇,不尝不知道,真的是太好吃了,饭粒儿有种莫名的清香,青豆甜嫩,肉丁鲜美,辣子爽口。
“呵呵,林伯吃过啊,这下好了,我还怕晚上做出来没人敢吃呢。”李峰没成想林老吃过,不过这也不算什么,人家全国各地跑,乌饭也不算神秘,没吃过才奇怪呢。
“可不是,老王,你晚上多吃点,这玩意对睡眠有好处。”林成栋那次以后专门查过一些治疗,对于乌饭有些了解。
“好,不过味道不好,我可不吃啊。”老王笑呵呵看着玩笑,心里对乌饭有了一丝期待。
………
上传,第二更十一点左右,大家给大家票。
第三十九章人生何处不相逢
晚饭几位老人颇为舒爽,搬着小凳子,坐在荷花池边,听蛙声一片,泡上一壶新嫩茶叶,扑鼻香。
如今正是最好的时候,蚊子不多,烧些艾草,淡淡烟雾,一丝清香,混着荷叶清淡飘渺了。李峰那些酥瓜,摆在外边,李山陪着几位老人说话,张兰在边上倾听,主要是几位老人说的事与李峰有关。
李峰缩着脑袋,怎么爸妈一说自己准是儿媳妇,自己虽然已经在奔三的路上了,可是找老婆不是靠缘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