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刘成建构的四川女性大观园
东方维纳斯
曾听友人对我耳语说,别看刘成这厮长了一身武人的蛮相,可满腹都是让人魂牵梦绕骚龙门阵儿,天生就是一个小说家的料。我将信将疑,以为他说话向来水分多,丢头大。不想事未隔几秋,他的话还当真应验了。这不,去年刚读完汉唐明月那两部沉甸甸的大小说《迷茫》、《暗流》,新近又见他一路吆喝着,抛出了两大部以全景式画卷展示四川女人在历史尘烟和现实境遇中拼搏奋斗历程的新新网络小说《盐女》、《蜀女》(即:首届全球华语原创文学大展参展作品)。于是,我只好随着他那布满玄机叙事语言指引,到他精心建构的四川女性大观园去漫步溜达一番了。
从远处看刘成的这两部小说,其实都是讲述中国女性人生悲欢离合命运的。或者说,都是展示四川女人在两个不同的时代里,如何与历史的,社会的,现实的沉疴病态和非人性的生存环境进行艰难苦斗、抗争故事的。据刘成夫子自道他的创作初衷:《盐女》是在以盐文化为底色的大背景下,全景描写四川自贡早期盐业发展的境况,从而让人们从那一幅幅盐业历史风情画的背后,去体味苍凉沉重的人生,坚硬冰冷的现实,洞窥压抑、癫狂、扭曲的人性;并通过盐业家族的兴衰,揭示出生活在盐业底层的人们,生存的艰辛,生命的脆弱和卑微……《蜀女》却以此俨然有别,它是一幅正面反映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真实画卷。而故事中述说的那一系列看似冰冷、残酷、无情的事件,其实它所反映的也正是今天许多人正面临着的生存困境和生活状态……
可在我看来,《盐女》叙述的是一个被抛弃被损害的弱女子,在饱经摧残凌辱之后,逐渐被磨练成为一个大盐商的传奇故事。故事中的俏娘本是一个与城市无缘,与盐业生产、管理、经营无缘的局外人,但由于命运的捉弄,她竟然被无情地抛入到了大盐商张老爷家中,又奇迹般地成了张家理所当然的当家人,由此而演出了一出出人性与兽欲交织,善美与丑恶相斗的人间悲喜剧。而《蜀女》则是通过对成都郊外一家四个性格迥异的农村女性,在当代社会的挤压中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命运的叙述,揭示出了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失地农民辛酸悲苦的生存困境,以及她们在迷茫无助之下,被迫寻找求生之路,直至艰难奋起,拼搏奋斗的心路历程。
由此不难见出刘成今年推出的这两部小说,都是写四川女性悲欢离合命运的。如用我的话来说,都是以女性意识来反映社会原生态和生活流的。故此,我以为把这两部作品戏称为他建构的四川女性大观园其实并不为过。因为在他的这两部作品里,我最先感到的视觉冲击就是迎面扑来一股色彩斑斓的有色画面。而在这个画面里鲜活跃动的每个女性,无论是《盐女》中的俏娘、冷月、青娣,还是《蜀女》中的老娘、融融、芸芸、卡卡,无一不是占了川妹子的灵秀,个个生得花蕊夫人一般,性格又都像火锅底料似的,找不出不辣不麻的。再加上四川人天生的那种聪慧、机敏和狡诈融合在一起,更使她们演出的人生戏剧充满了跌宕起伏的艳丽色彩和艺术气氛。所以他的这两部作品一出手,很快就引来了几十万读者的亲睐热议,其中原因之一无疑就是在他建构的大观园里,有许多好看的美媚和美媚一样好看的故事。相反的倒是,那些来回穿梭在这个大观园里的男人们,无论是富得屁眼流油的大盐商张老爷,还是手执新闻真假生杀大权的宣传部张部长与她们相比起来,一个个是那么的卑下、自私和猥琐,真犹如曹雪芹笔下所睥睨的那么:“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当然我这样说,是否有故意遮蔽刘成这两部小说的艺术价值之嫌呢?我想并不一定吧。因为事实上,与作品中女性同为四川人的作家刘成,在建构他的四川女性大观园时,一样是聪慧、机敏和狡诈面面俱到的。这既是他在生动刻画四川女性坚韧顽强,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格特点时,始终不忘将她们投放到个人与社会,正义与邪恶的冲突和矛盾中去,从而使她们原本很个体的人生经历,顿时凸显出了鲜明的时代的特色与烙印,自然也就使他的作品在不显山露水的自然流泻中,具有了关注此岸现实社会和人生的深度和广度。
总的来说刘成的这两部新作,还是各有所长和特点的。比如《盐女》是在冷色调中,表现出历史的沉重与苍凉,而《蜀女》则是在暖色调中,表现出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迷惘、浮躁的无奈情结。由此让人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当今这个小说无文化浪头中值得可看又可圈可点的上乘之作。
诚然,刘成的这两部诉诸网络媒体的小说至今为止,还在他的键盘上哗哗流淌之中,一如人类社会生活的意识流,尚不知它最终将流向何方。只不过有一点却是铁定的:在刘成所建构的四川女性大观园里,无疑还会有很多很多让人出乎想象的阅读亮点在后头。
为此,我只有选择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