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化名)是市区某重点高中的学生,平时酷爱玩网络游戏。放暑假在家闲着没事干,6月28日,他无意在网站闲逛,在一个游戏开发的论坛上看到这样一则帖子:你想月赚5000元吗?快来加入我们团队,本团队可利用游戏公司设计程序的漏洞,让你轻轻松松赚到钱。
“月赚5000元,有这种好事?”李强不禁为之心动,“坐在家里不费力就能赚到钱?有这种好事干吗不做!只是不知是真是假,万一被骗了可不好。”看完帖子内容,李强虽有所顾虑,但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按照帖子提供的联系方式,加了这一网络团队的qq群。
qq群里人气很旺,玩家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游戏赚钱的各种经验,有些玩家还在群里截图展示他们的收款名目,其中有一个玩家自称兼职干这一行已将近两年,已赚了10万元。“看来还真有这么回事,这个项目有点搞头。”李强初入门道,新鲜感十足。
团队“蒸发”,游戏发财梦成泡影
心动不如行动,李强立刻咨询了网名“九尾狐”的群主。
“赚钱的项目有一系列教程,你刚入行需团队专业人员对你进行培训,但你需要支付200元培训费。不过,你别担心,这笔钱你迟早可收回。”群主对他说道。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李强把200元汇过去了。只是网上培训过程让他有些失望,实质性内容没有,只有一些简单的赚钱描述。
7月5日,培训结束,李强开始接任务做,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处于起步阶段的他,再次遭遇瓶颈——其级别是普通玩家,无法钻漏洞赚钱,只有高级玩家才有机会。
“你现在汇600元过来,我可以帮你升级为高级玩家。”群主“九尾狐”告诉李强。李强不想半途而废,咬咬牙又汇过去600元。苦练了一星期,李强已吸取一点经验,但7月12日qq群的一个公告让他彻底傻了眼:因网络游戏公司账号升级,该网赚项目取消。7月13日,李强上网发现这一qq群已经人间“蒸发”了。
李强这下是悲从中来,游戏发财梦化成了泡影,自己不但没捞到好处,还白白损失了800元。
一周就有7人网上遭骗
昨天,从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近一星期来,就网上遭骗前来咨询的市民就有7位。
6月中旬,准备结婚的万先生(化名)打算购买一台彩电,和朋友聊天时得知消息:网上有“松下全系列等离子团购”活动,一般市场价在1万元以上的42英寸彩电,如果进行团购,价格可让利1000-3000元。通过渠道,万先生网上联系到该团购活动的组织者,并以松下42寸等离子彩电6800元/台的价格成交。钱汇了,结果到万先生手上的是一台杂牌彩电。
家住紫荆苑的吴小姐爱好
写作,有时会在网上发表文字,得到不少网民的青睐。7月1日,有人在网上给她留言,说自己刚办了杂志社,觉得她很有才华,希望能跟她约稿,并帮助她联系出版社出书。吴小姐非常激动,对方让她先付10000元定金,并称事成之后,吴小姐可拿到80%的提成。在协商之后,吴小姐先交了5000元定金。钱汇过去后,在网上再也寻不到其踪迹。
市民李女士在网上看到一款心仪的名牌凉鞋,与卖家协商后,对方愿以300元卖给她。由于双方都没有开通支付宝,卖家告诉李女士一个银行私人账号,让其直接将钱打入账户。钱汇过去后,卖家因各种原因迟迟不发货,李女士觉得不对劲要求退钱,对方不理,鞋子没寄来,还竟然关了机。
提醒:网络交易要多留心眼
这7位网上遭骗的市民,无一不对自己当初过于轻信对方而后悔不已。
“现在回想一下,当初他们说赚10万元,只是个幌子。他们肯定又建了其他群,只是换了个名号而已。”李强提醒网友们不要上当受骗。
“如果当初多考虑一些细节问题,或许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吴小姐很是懊悔,她借本报提醒,大伙以后在网上交易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由于我国网络虚拟消费这方面的专业性法律规范尚属空白,即使向网监部门报案,也不一定能立案。昨天,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请他为网民支招:
1.不要轻易相信网上陌生人,不要随便通过网上银行或邮局汇款给卖家,可以选择第三方平台交易,有条件的最好当面交易。
2.不要贪小便宜,不要随便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这些信息。
3.不要随便接收别人发给自己的文件、图片等,即使别人发来链接也不要随便打开。如果是熟人发的,也要询问清楚后再接收,以防中了木马陷阱。
4.不要点击邮件中指向网络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链接。不要填写银行或金融机构通过邮件发送给的有关个人信息的表格。如果需要登录网络银行网站查看、升级个人信息,可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网络银行的网站地址。
5.路边的网吧或者酒店里的公用电脑虽然很方便,但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安装间谍软件或者键盘记录软件,尽量不要访问财务类或者涉及隐私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