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诫2_年轻知识分子校园忏悔录:第十一诫(全本)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一诫2(1 / 1)

吉普车迎着风,在空旷的沙地上颠簸行驶,车篷里的五个人,不时被颠得东倒西歪。稀稀拉拉的几棵树,愈加衬托出靶场的荒凉。向前行驶了十来公里,车前出现了暖色的庄稼地,简易农舍,已经干枯的水渠。向导起初不吭声,叭嗒叭嗒抽着长杆旱烟,其他人不敢冒失地向他打听什么。后来,向导见到一栋墙面似乎能透光的红砖农舍,忍不住打开了话匣。

他端着旱烟,几乎蹲在座位上,巴嗒巴嗒抽烟的样子,像使唤一只铜喇叭号子。他埋怨这家户主那天过分大意。他啧啧赞叹这家媳妇实在漂亮,当地人甚至嫉妒地怀疑,她是户主花钱买来的。这位头发有点微黄的美妇,可能为了摆脱家里的赤贫,任人从西部拐卖到他的手里。户主和其他寻找土地的农民一样,来自人多地少的河南。消息不胫而走,靶场大量闲置的土地,引来了更多的河南人,他们在靶场里面搭农舍,用芦苇杆圈地。靶场当局搞过几次轰轰烈烈的驱赶行动,收效甚微。没几天,那些被赶跑的农民,又乘着夜色悄悄回来了。后来,靶场当局想通了,与其让农民在靶场内外东飘西荡,不如让他们定居下来,便于管理。每到打炮的日子,靶场像举行节日庆典一样,派出色彩鲜艳的宣传车,向沿线农户发布打炮的消息,敦促他们赶快离开靶场一会儿。许多农民是第一次领教炮弹落地的呼啸声,吓得纷纷往水沟里跳,像紧张的刺猬发出嗽嗽的哆嗦声。不过,他们很快习惯了这种声音,不把头顶上乱窜的炮弹当回事了。他们渐渐了解到,除非发生半途掉弹的事故,脑袋被砸的可能性,大概连万分之一都不到。

向导说的那家户主,也许穷怕了,铆足劲儿要种上最多的麦子。每次见到向导,他都会主动穿过庄稼地,殷勤地递上一支香烟。向导不喜欢户主的滑头,明明是普通牌子的香烟,偏要装在硬壳云烟盒里。为了见到那位出了名的女人,向导愿意一次次地装糊涂。那位女人通常在井台上忙碌,透过稀稀拉拉的庄稼杆末梢,他能看清她样儿秀丽,长发垂到腰际,还有一个迷人的臀部,颈项和露出来的两只手臂格外白嫩,一点不像在农村长大的。

有一天,向导目睹了惨祸的细节。一发沙弹意外地半途掉弹,头朝下坠到这间农舍的房顶。沙弹砸断了五六根瓦梁,最后穿床而过,把午睡中的那位美妇斩成两段,肚里五个月的胎儿,被压进了地里,与土混成黏糊糊的褐色泥酱。这类惨祸每隔几年会发生一次。在这个死气沉沉的靶场,向导毫发无损地度过了大半辈子,他为此感到格外庆幸,如果运气好,他当然指望继续在劲风、庄稼和荒草的陪伴下,安度余生。受不了时,他就烧香。他说像他这样的向导,每十年就会砸死一个。三十年过去了,他安然无恙,说明拜佛烧香确实起了作用。许多年以来,这个行当一直流传一句自嘲的话:炮弹落到头上,不过碗口大个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