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从厂房出租到私房出租(3)_山乡剧变狂潮下的叛逆婚恋:深圳河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一章 从厂房出租到私房出租(3)(1 / 1)

光没说话。他不赞成大佬张的说法。当时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把厂房租出去,哪里还想着租一半留一半?很多事情事后站着说话腰不疼,但当时是绝对不可能想到这么做的。所以,现在贺曙光不说话,而是在想,想着以后的事,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要先想好了,然后再行动,宁可慢一点,也不要事后吃后悔药。贺曙光看了戚福珍为他买的那些书,知道了一个名字,叫“前瞻性”,他深切地感觉到作为一个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一定要有前瞻性,否则,就总要后悔。

工业区一正式投入使用就立刻暴露出了一个大问题。只有厂房,没有宿舍。这一点不仅贺曙光他们没有考虑到,就是有相当施工经验的长城建筑工程公司也没有想到。这一下麻烦大了。在皇凤岗工业区开工厂的都是外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人多,用贺曙光从管理书籍上看到的话说,就是基本上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即便像麦建的新那个组装玩具厂,也有三十多人,而且按照他的意思,很快规模就要扩大到上百人,如果把整个工业管理区工厂的工人和管理人员全部算上,好几千人,没有配套的宿舍,住在哪里?

人不是机器,工作一天之后,一定要好好休息。

现盖肯定不行。没钱,没地方,也没时间,总不能让工人站在那里等他们盖好了宿舍再开工吧?

麦建新还好办,他租赁了一层厂房,目前只用了一半,他就地取材,把另一半简单地隔了一下,勉强住人。还有的公司租赁了整栋厂房,这时候干脆腾出一层当员工宿舍用。另外还有一些企业直接在楼顶上架起了铁皮房充当宿舍。但是,所有这些都是权宜之计,不是长久办法。

这时候,陆续有人到村里来要求租房,但村民不答应,主要是罗沙村的人没有这个规矩。自己的家,为了几个钱,就让不认识的外人住进来,男男女女的,生活习惯不一样,规矩不一样,连说话都互相听不懂,不方便。况且,现在村里人有钱了,都是股份公司的股东,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家让外人住,怕被别人笑话。

这件事情给贺曙光很大启发。贺曙光认为,出租村民的房子是当前解决工业区人员住房的最好办法,既解决了工业区人员居住困难,又为村民增加收入,而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就等于村里有钱了,等于股份公司的实力增强了。别的不说,到时候公司的发展需要用钱的时候,村民也能拿得起。所以,贺曙光认为这是个好事情。至于村民没有对外出租自己房屋的规矩,贺曙光也想过。他认为那是因为以前这里是边防,客观上根本就不会有人来租房子,就是有,从管理上的要求出发,当时的人民公社也不允许社员这么做,那时候住旅馆不都要个介绍信吗?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成了风俗,成了规矩,所以,客观地说,村民不对外租房子的规矩是长期的历史条件造成的,而现在改革开放了,深圳成立特区了,这里的外来人口一下子比中国任何地方都要密集了,客观条件改变了,村民对外出租房子就成了客观需要了。所以,这个规矩要改。

贺曙光首先把想法对大佬张说。大佬张立刻就表示赞同。不但赞同贺曙光的观点,而且还赞成贺曙光的分析。说他以前也感受到了罗沙村的这个习惯,比如他一直住在村委会,如果在他们老家,肯定搭伙住在别人家里了,但是他并不清楚罗沙村的人为什么会有这种习惯,现在听贺曙光一分析,明白了。他坚决支持改变这个习惯,并且相信这个习惯一定能改。他赞同贺曙光的说法,既然形成这种习惯的客观条件发生了根本改变,那么这个习惯早晚要改,晚改不如迟改。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