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排行(借鉴)_三国之开国功臣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三国谋士排行(借鉴)(1 / 2)

首先界定一下三国谋士。从公元184年黄巾起到281年灭吴止,是为三国。谋士,是出

主意的人。所以凡是有谋士带兵打仗做统帅的,一律不在这个范畴内。参考资料以《三国

志》为准。所以某些李儒之流,不在此内。如果有诸葛亮型的,出得厅堂打硬仗下得厨房

耍花样的,则只算作为谋士这一社会角色时的作为。

下面是加分规则:

1.大谋:谋国谋军+4分

2.小谋:谋身,料中+2分

3.史书无传者算无遗策+2分,有传者算无遗策+5分。

4.升官一次+0.5分

5.《三国志》或《后汉书》无列传者,考虑记载疏漏+5分

6.一开始便选对主子且始终不渝+2分(这里的选对主子,单指曹孙刘三家。但如

果像彭之流,在刘手下并不如意的,则不予以加分)

7.其他,视情况加分。如击败高手、著名计谋,可予以酌情加分。

下面是扣分规则:

1.跟的最后一个主子不是曹孙刘任何一家的,-2分

2.未能保全自身的,-2分

3.谋划失败一次,-2分

4.未能保全主子基业,-2分(若目的不是护主而是卖主者不受此项限制。如张松

之流)

5.其他,酌情扣分。

根据以上界定及规则,从每家军阀及三国历史上遴选出以下人物:

1.曹家:荀、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辛毗、杨阜、桓

范、

司马懿。

2.孙家:张昭、鲁肃、张、顾雍、诸葛瑾、步骘、阚泽。

3.刘家:诸葛亮、庞统、法正、黄权、刘巴、马良、李恢。

4.袁绍:田丰、沮授、审配、逢纪、许攸、郭图。

5.刘表:蒯越。

6.吕布:陈宫、陈登。

7.张鲁:阎圃。

8.刘璋:张松。

以上,计曹家12人(何况曹家还有好多名臣未上榜,难怪曹老大的基业如此强盛啊)、孙

家7人(东吴四英将只选了鲁肃,因为考虑其他三人更适合做统帅)、刘家7人、袁绍6人(

这么强大的谋士阵容,遗憾的是遇到了曹老大。既生绍,何生操!)、刘表1人、吕布2人

、张鲁1人、刘璋1人(刘璋:其实偶的谋士也很多的,被大耳挖去老!哭…),共计37人

下面先从张松开始,倒着往上。精彩的总要留在后头嘛。

一,万紫千红总是春:群雄的谋士

一、张松:

张松这个人物要加以特别说明。他从登场起就是一个卖主之人,所以他的一切作为都是为

刘备服务的。凡是有利于刘备的作为都予以加分。(刘璋再哭:喂喂,不是吧?我只剩这

么一个谋士了呀……)

1.把曹操的整本兵法背下来,确是一绝。虽然无关大计,但也属智力的体现,+2

分。

2.劝刘璋迎刘备成功从而开三分之势,+4分。

3.刘备假装要回去,张松没看出来,着急写信召唤大耳回来,失算,-2分。(看

来张松到底不如大耳老谋深算啊!)

4.未能保住身家性命,-2分。

5.史书无传,+5分。

总计得分:+2+4-2-2+5=7分

二、阎圃:

阎圃是张鲁首席谋士,出场两次,算无遗策。我个人对他印象好得很。

1.力排众议劝张鲁不要称王,+4分。张鲁如果称王,想必下场和袁术差不多。

2.张鲁战败以后,急着去投降;阎圃劝张鲁先跑山里躲起来再和曹操作谈判,可

以抬高身价,又是一个高招,+4分。

3.没能使张鲁势力久存,-2分。(阎圃:这个……是不是太难为我了?)

4.降曹后封列侯,+0.5分。

5.史书无传,+5分。

6.算无遗策+2分鼓励一下。

总计得分:+4+4-2+0.5+5=11.5分

三、陈登:

陈登这个人物,最近在三国读家中大受关注。有兴趣的大可以参考一下灿烂海滩的《细说

陈登》。和张松一样,陈登也是卖主的。所以后期一切行为基本以对曹操有利为准。

其实说穿了,陈登一切行为以对徐州利益集团有利为准。要不是他39岁就死掉,说不定还

能继续左右徐州的局势。

1.在陶谦手下时,劝陶谦让位刘备,+4分。

2.作为使者出使曹操时,劝曹操早图吕布获曹操赞赏,+2分。

3.为自己谋得广陵太守的位子,为老爹谋得中二千石的爵禄,+0.5分。

4.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以“养虎养鹰”的怪论蒙过吕布保全自身,+2分。这里赞

赏一下温侯的智商。这段怪论我至今没想明白,吕布却一下子就“意乃解”了。

5.曾经率军击败孙策的袭击,并且内政能力一流。虽不属于谋士范畴,但特别鼓

励+5分。

6.降曹后受封伏波将军,+0.5分。

7.史书无传,+5分。

8.算无遗策+2分。

总计得分:+4+2+0.5+2+5+0.5+5+2=21分。确实无怪曹刘都对此人大加赞赏。

四、陈宫:

终于来了一个大牌。

据我所知,陈宫在三国迷中拥有大量粉丝。那我们来看看陈宫到底得分如何吧。陈宫跟过

若干主子,一切以反曹为准。

1.劝张邈反曹成功,差点绝了曹老大的后路,+4分。

2.曹操军至彭城时,劝吕布以逸待劳逆击之,+4分。

3.白门楼上吕布想投降,陈宫坚定了吕布的抗曹决心,+4分。

4.曹操来进攻时,劝吕布出城自己守城以成犄角之势,+4分。

5.史书无传,+5分。

6.投了个烂主子,真是瞎眼,-2分。

7.没能保全身家性命,-2分。

8.最后用几句话骗得曹操为陈母送终为陈女找老公,也算安身后事,+2分。

9.没能使吕布势力得以保全,-2分。(陈宫:若其见从,未必为擒也――不怪我

啊!)

10.算无遗策+2分。

总计得分:4+4+4+4+5-2-2+2-2+2=19分。可见陈宫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不

仅仅由于其智力,还因其魅力――典型的悲剧英雄啊。在我看来,陈宫要比陈登之流高明

许多。(广大“宫迷”:要你看!把陈宫分数算这么低!)

五、蒯越:

蒯越是刘表的首席谋士,代表荆州士族豪强利益。不管黑猫白猫谁能管好荆州就是好猫是

他的宗旨。所以一切以对荆州士族豪强有利为准。

1.早年在大将军府劝何进诛宦官,+4分。

2.宜城定计取荆州,成刘表数十年基业,开江汉一方乐土,+4分。

3.单骑说服江夏义军使其献襄阳给刘表,+4分。

4.官渡相持之时,劝刘表助曹操,+4分。

5.荆州降后封侯,+0.5分。

6.史书无传,+5分。

7.算无遗策+2分。

8.未能保全刘表势力-2分。

总计:4+4+4+4+0.5+5+2-2=21.5分。难怪曹操说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

六、郭图:

郭图是袁绍的主要谋士之一,基本是以一个奸佞小人的形象出现的。这里给他打打分。凡

是有利于袁绍或有利于他自己的,一律加分。

1.劝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手笔,+4分。(按:《献帝传》说是沮授劝老袁迎

天子,郭图予以阻挠。这里从《三国志》本传。)

2.分了沮授的军权,为自己谋得和沮授平起平坐的位置,+2分。

3.乌巢被偷袭的情况下劝袁绍袭曹营,严重失算,-2分。

4.最后脑袋被砍掉,-2分。

5.跟错主子,-2分。其实郭图不能算跟错主子。你看袁绍对他言听计从的,多知

遇啊!

6.史书无传,+5分。

7.没能保全袁绍、袁谭势力,-2分。

总计:4+2-2-2-2+5-2=3分。同情你一下……

七、许攸:

许攸,又是一个麻烦的角色。到底算哪家的人物?权且安在袁家吧。

1.劝袁绍与曹操打持久战,+4分。

2.劝曹操袭乌巢,+4分;考虑到此战的影响力,特别鼓励+2分。

3.“及后得冀州,攸有功焉”,+4分。

4.恃功放纵,身死贻笑,-2分。

5.史书无传,+5分。

6.算无遗策,+2分。

总计:4+6+4-2+5+2=19分。

八、逢纪:

逢纪是袁绍又一位谋主。但被荀评价为“果而无用”。审配逢纪,名字连着念很顺口。

下面看看他的得分:

1.在袁绍无立足之地的时候,劝其用李代桃僵之计取了韩馥的冀州,可以说是袁

绍起家的第一功臣,+4分。

2.逢纪其实早先与审配不睦,但却利用一次别人向袁绍打小报告的机会使两人成

了黄金搭档,+2分。

3.史书无传,+5分。

4.算无遗策,+2分。

5.跟错主子-2分。

6.没能保全主子的基业,-2分。

7.被袁谭砍了脑袋,-2分。

总计:4+2+5+2-2-2-2=7分。

九、审配:

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不多说了,看成绩。

1.审配的战绩,多在邺城。识破内奸苏由并将之击败,+4分。

2.作内堑阻隔曹操的地道,+4分。

3.把曹操的先锋军关在内城剿灭,+4分。

4.没料到曹操灌水,失算,-2分。

5.在前三国第一军事家曹操的兵锋之下守邺城长达一年半之久,虽非谋士职责,

但特别鼓励+5分。

6.史书无传+5分。

7.投错主子-2分。

8.未能保住袁家两代基业,-2分。

9.未能保住身家性命-2分。

总计:4+4+4-2+5+5-2-2-2=14分。

十、沮授:

又一位超级大牌。窃以为沮君忠烈无双,智计百出,文武全才,当属袁绍手下第一谋士。

当然,当时田丰已经身在缧绁了,没有表现机会。

1.身为从事之时为袁绍定下总战略,+4分。

2.升为监军、奋威将军,+0.5分。

3.劝谏袁绍不要将四州分封数子,并预言“必为祸始”,+4分。

4.劝袁绍暂时不要进攻曹操,+4分。

5.劝袁绍不要任用颜良为主将,+4分。

6.出发去官渡前,沮授料到此战必败从而分发家财安排后事,+2分。

7.渡河前劝袁绍主力屯扎延津,分兵驻扎官渡,以保全实力分兵照应,+4分。

8.劝袁绍跟曹操打持久战,+4分。

9.乌巢之战前劝袁绍派兵断曹操粮草,+4分。

10.史书无传,+5分。

11.算无遗策,+2分。

12.被曹操所杀,-2分。

13.瞎眼投错主子,-2分。

14.没能保全袁家基业,-2分。

总计:4+0.5+4+4+4+2+4+4+4+5+2-2-2-2=31.5

沮君果然人杰。整个官渡之战,为老袁六出奇计,可惜无一听从。这六条计,袁绍随便听

一个都不会如此惨败。在此引首古人之诗祭奠沮君英魂:

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

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

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

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十一、田丰:

比起沮授,想必巨鹿田丰的粉丝更多。看看这位重量级谋士,无数人心目中的袁营首席谋

主到底本事如何。

1.劝袁绍迎立天子,+4分。

2.“后用丰谋,以平公孙瓒”,+4分。

3.和沮授一起劝袁绍暂时不要进攻曹操,+4分。

4.曹操进攻徐州刘备的时候,劝袁绍袭取曹操的后方许昌,+4分。

5.劝袁绍和曹操打持久战,出小股军队疲敌,+4分。同时也因为这条计策而被袁

绍关在牢里,没能参加官渡群英的智力大比拼。不过试问,参加了又如何呢?还不是和沮

君一样下场?

6.料到袁绍派使者来是杀自己,+2分。

7.史书无传,+5分。

8.算无遗策,+2分。

9.没能保住性命,-2分。

10.投了个烂主子,-2分。

11.没能保住袁家基业,-2分。

总计:4+4+4+4+4+2+5+2-2-2-2=23分。

总结完田丰,总觉得眼前又出现这位睿智的倔老头擎着手杖怒气冲冲地砸地,看见他衣杉

蓝缕身在牢狱看着来取自己性命的官吏仰天狂笑……

就在这样的笑声中,埋葬了袁家王朝,埋葬了群雄根据的前三国时代,迎来了曹孙刘三家

鼎峙的三国时代。

二、卧龙凤雏风云会:蜀汉谋士

十二、李恢:

其实李恢与其说是一名谋士,不如说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一位良吏,杰出的地方大员。

不过从他身上也可以看出三国谋士的本领繁多,决不仅仅限于出谋划策。

1.料到刘备必击败刘璋,设计脱身归刘备,+1分。

2.招降马超显示了高超的外交才能,+4分。

3.曲意使刘备任其为(音来)降都督,持节领交州刺史,表现了高超的语言艺

术,+2分。

4.用计以少胜多立功南蛮,+4分。

5.史书有传的情况下未有失算,+3分。

6.总计升官两次,+1分。

总计:1+4+2+4+3+1=15分。

十三、马良: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五常之首功绩如下:

1.出使东吴,顺利完成使命+4分。

2.东征孙权前招纳五溪蛮夷使其“咸如意指”,+4分。

3.一开始就跟随刘备,+2分。

4.刘备战败,马良遇害,-2分。

5.升官2次,+1分。

总计:4+4+2-2+1=9分。

十四、刘巴:

刘巴是个有趣人物。一生钟爱曹操,坚定地想北投,最后阴差阳错随了刘备。

1.劝谏刘璋不要接纳刘备入川,+4分。

2.战后助刘备平稳物价,显示过人经济才能+4分。

3.起草多份重要文书,+2分。

4.升官2次,+1分。

5.人际关系极差,共计有四个人想杀之而后快,-1分。

总计:4+4+2+1-1=10分。

十五、黄权:

黄权也是个奇人,可惜夷陵一战北归曹魏。若有此人在,诸葛亮当可添一得力助手。

1.劝刘璋不要接纳刘备,+4分。

2.劝刘备趁曹操退走取汉中,+4分。

3.“然卒破杜、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4分;一连串战役,特

别鼓励+1分。

4.劝刘备不要东征,+4分。

5.料到刘备不会加害自己的家属,+2分。

6.史书有传且算无遗策,+3分。

7.夷陵丧师,-2分。

总计:4+4+5+4+2+3-2=20分。惜哉黄公衡,自入魏后未画一策,与先主倾心相交,更胜鱼

水!

十六、法正:

又一位可以挑战诸葛亮智圣地位、近年呼声日高的人物出来了。

1.为刘备作内应取西川+4分。

2.料到刘璋不会负隅顽抗,+2分。

3.劝刘备重用许靖以孚天下之望,+2分。

4.劝刘备取汉中+4分。

5.为刘备筹划定军山之役,+4分。

6.获得刘备、曹操、诸葛亮三位人杰赞誉,特别鼓励+2分。

7.升官2次,封侯,+1.5分。

8.史书有传且算无遗策,+3分。

总计:4+2+2+4+4+2+1.5+3=22.5分。法孝直果然智术无匹,只可惜天不与寿!细读法正传

,诸葛亮、刘备、法正三人关系颇值得玩味。

十七、庞统:

凤雏之名,绝非浪得。这位诸葛亮的齐名之士,在诸多三国迷眼中智略远过之,只内政有

所不及。且来看看士元的本事:

1.品藻人物震惊江东,+2分。

2.劝刘备取益州,+4分。

3.劝刘备在涪城会上杀刘璋取蜀,此计有争议,+2分。

4.为刘备设上中下三计,刘备取其中计而斩高沛、杨怀,+5分。

5.庞统激怒刘备而巧言化解,表现高超语言技巧,+2分。

6.一路袭取关隘,“所过皆克”,+4分。

7.升官2次,封侯,+1.5分。

8.声名高远,为鲁肃、诸葛亮所重,特别鼓励+2分。

9.史书有传且算无遗策,+3分。(至于张任设计杀庞统只是演义之辞,庞统是被

流矢所射,非人谋能及)

10.一开始便选中明主,+2分。

11.死非其所,-2分。

总计:2+4+2+5+2+4+1.5+2+3+2-2=25.5分。无愧凤雏之名!

十八、诸葛亮:

终于到这位千古智圣了。诸葛亮能文能武,一身兼了萧何、韩信、张良三人的角色,再加

上其科技发明的能力、文学才华、忠心耿耿,简直是一代完人。我们只在此看看武侯谋士

的本领如何。

1.隆中对――就在这样一个简陋的草庐里,一位年轻人写意指点轻口漫谈,便立

就一国国策,当真令后辈神往慨叹!+4分,知名度高,意义重大,再+1分。

2.为刘琦设计避祸江夏,+4分。

3.东使孙吴,智激孙权,+4分;结纳同盟,意义重大,再+1分。

4.与周瑜合力却曹,+2分(因为主将是周瑜。有人说这其中诸葛亮没作用,《三

国志》云: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5.督南三郡,调整赋税,+2分。

6.与赵云、张飞分兵入蜀,取成都+4分。

7.刘备取汉中时为刘备“足食物足兵”,+4分。

8.劝进帝位,+2分。

9.此后刘备死,诸葛亮统领军政大权,不在统计范围内,但予以特别加分表彰其

实力、功劳及各方面才能+5分。

10.声誉无匹,死后哀荣极盛,特别+2分。

11.一开始便选中明主+2分。

12.升官三次且封侯+2分。

13.未能阻止刘备东征-2分。

总计:5+4+5+2++2+4+4+2+5+2+2+2-2=37分。

统计诸葛亮的功绩,情况比较特殊。第一,只统计了诸葛亮前半生的功绩;第二,由于关

于诸葛亮的杂说怪谈过多,只采《三国志诸葛亮传》里的,连裴注都一律舍弃。饶是如

此,诸葛亮分数依旧如此之高,智圣果非浪得虚名。

并且,这里对诸葛亮严格要求,将未能阻止刘备东征也算作他的败绩,且因此扣了“算无

遗策”分。

诸葛亮在对吴的战略上确实稍逊一筹,与鲁肃相比眼光不够宏远。

由上游直下江东,掀开那一页吴会风云,看看江东的谋士们。

三、虎踞龙盘济江左:东吴谋士

十九、阚泽:

列此人于此,照例是上了演义的大当。演义中阚泽出场两次,一献诈降书二荐陆逊,出尽

了风头。其实呢,此人是个搞学术的。权且列在这里,让诸位看官有个印象:

1.抄一遍书便能背诵,记忆力直追张松+2分。

2.著述颇多,+2分。

3.以《过秦论》讽谏孙权+2分。

4.料到曹丕在位不超过十年,+2分。

5.为孙权解决吕壹的量刑问题,+2分。

6.一开始便认定孙家,+2分。

总计:2+2+2+2+2+2=12分。

二十、步骘

步子山一代政星,这里取几件能体现他谋略的事情写在这里。

1.以忍功在豪族焦征羌面前保全自己,+2分。

2.诱斩心怀叛逆的苍梧太守吴巨从而使交州士燮臣服孙吴,+4分。

3.劝孙权诛杀了校事吕壹,+4分。

4.镇守西陵二十年,+2分。

5.升官5次,封侯,+3分。

6.一开始便看好孙家,+2分。

总计:2+4+4+2+3+2=17分。

二十一、诸葛瑾:

诸葛亮的大哥,号称“吴得其虎”。

1.奉孙权之面交好刘备,且和弟弟诸葛亮“退无私面”+4分。

2.两次很有艺术地劝谏孙权,+4分。

3.孙权对诸葛瑾经常“大事咨访”,+4分。

4.诸葛瑾认为诸葛恪“非保家子”,+2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