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爱与被爱
手机嘀嘀的响个不停,大半夜的是谁呢?痴博士翻开手机盖。
“借我5万块,我有急用,拜托了!”按了接听键后,就是巩丰迫不亟待的求助声。
“我连工作都没有,哪还有那么多钱,有那么多钱,我就不用天天听老婆的唠叨了。”痴博士虽然还是有些迷糊,但是对于钱这个东西,他还是很清醒的。
“破船还有三分烂钉呢?”巩丰颇有借不到钱势不罢休的意思。
“行了,你还真当我们家是银行了,回头我帮你问问啊!先声明不是我的钱。”痴博士清梦被搅,这个家伙怎么落魄的要跟失业博士借钱,真是想不通。
“只要能借到钱,你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巩丰不忘恭维两句。
观世音菩萨看你这副德性也铁定不借,这家伙吃喝嫖赌样样不差,想不倒霉都难。痴博士曾跟巩丰一起回老家给巩老爹拜寿。在酒足饭饱后,这家伙一头扎进麻将堆里,玩了一天一夜,他也不困,在回家的路上还不忘跟痴博士吹嘘女人和钱是她最不缺的,有钱女人就会笑的像花一样,让你快活如何神仙。痴博士笑而不答,你小子早晚会让女人给吃光的,风光不了多久。
巩丰这个人经常会总结出一些至理名言,向朋友们炫耀一番。世上有两种人钱借不得,一类人是穷的叮当响,真的是连破船都不如的一着眼就不是能还钱的人,不借也罢,如果很不幸你己经借了,那你只能权当慈善了。另一类就是今非昔比的老板,这种人是过惯了人上人的生活,由奢入俭难,想让他翻身比登天还难,青蛙变王子,那只是童话,现实生活中你可别把它当真。这可是巩丰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没想到他借钱的时候忘了这句话。
当然了,痴博士读博期间的学费是巩丰借的,巩丰那时候能借钱给痴博士完全是因为他本人不是博士,他想资助博士,对以后自己的身份地位都有好处,痴博士算得上是潜力股。在痴博士入学第一年的暑假,巩丰热情的邀请痴博士和海芋去苏州玩。苏州真不愧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自然美和艺术美集于一身,海芋和痴博士游走于苏州园林艺术的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精致画面中,宛若在天上。苏州园林的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97年12月和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巩丰带着老婆也一同前往苏州,另外还有就是他的顶头上司陈处长,他非常隆重的把痴博士介绍给陈处长,我只是不想去读博,想去一如反掌。巩丰的老婆陈启,博士后。博士后很容易被误解,就是“博士后是博士以上的学位”实际上博士后站是一种工作站,具有流动性。凡符合条件的博士可在国家认证地博士后流动站申请成为博士后,期间做相应地研究项目,期满了以后可以出站。博士后不是学历不是职称,只是一个经历过程中的称呼。在中国的学位等级中,博士是最高的学位了,博士后不是学位!陈启高挑的身材,衣着讲究,说到讲究就是全身的名牌。小瓜子脸,两道柳眉下嵌着一双慧黠的眼睛,沉默寡言,典型的文化淑女。陈启一头乌黑的短发,虽然己是35岁,但不管你怎么去挑剔,她也不像35岁的女人,如此年轻的女人,却也不能留住巩丰的心。海芋不禁感叹陈启和巩丰这对貌合神离的夫妻。陈启是痴博士的大学校友,她比痴博士小一级,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陈启仅有的记忆就是她手里的父母抱着1岁的她的合影照片。同一个县城的小姨在陈启的父母过世后,收留了陈启,陈启自从被小姨收留后,她就再也没了笑声。小姨和小姨父仅仅是工厂的工人,收入有限。小姨对陈启很好,有好吃的都要先给她,小姨对自己的女儿杜鹃很苛刻。小时候,杜鹃跟小姨吵架了,陈启总会去安慰一番,杜鹃从不领情还嚷嚷着要陈启走,是她这个外人把她的妈妈抢走了。小姨对陈启越好,陈起就越觉得自己是个外人。小姨的女儿犯了错误,小姨总是严惩不待;而陈启做了再大的错事,小姨也总是轻描淡写的说两句,一带而过。陈启有一次故意在答卷时写错答案,考试成绩仅仅是50分,目的就是想让小姨痛批一顿,或者让小姨打两巴掌,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不是她犯贱,而是她觉得小姨的爱应该是平等的,小姨自始至终也没像对杜鹃一样对过陈启。许多年以后,陈启考入了师范大学,她想减轻小姨和小姨父的负担,毕竟小姨和小姨父收入有限。那时候去师范院校读书是不用交学费的,非但如此,学校还会发一些补助。陈启也想让杜鹃享受一下真正做小姨女儿的幸福感,如果她不考虑后果直接报个她想去的学校,小姨一定会在经济不允许的情况下,只会选择放弃杜鹃的学业,来支持陈启,那她可就真是千古罪人了。陈启一直觉得对不住杜鹃,她只想在自己能做主的时候,好好的支持杜鹃一下,这是在那个时候她唯一能做的。
在杜鹃高考报志愿的时候,陈启建议杜鹃去北大,那是她梦想的院校。杜鹃的学习成级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进入北大是顺理成章的事。杜鹃在北大读书后,写的第一封信就提到妈妈偏心的问题,她说妈妈爱陈启胜过爱杜鹃,杜鹃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妈妈亲生的女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杜鹃己然明白了妈妈的爱,太伟大了。如果杜鹃和妈妈交换角色,杜鹃不一定会做到像妈妈那样。陈启却说我好想小姨对我像对你一样的苛刻,陈启心里真的是那样想的。小姨把她全部的爱给了陈启,小姨的爱让陈启有负担,这是小姨那个时代的产物,直到如今陈启还是不苟同小姨的做法,她认为爱只有在一视同仁中才显实在。这也不是说陈启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她是新时代的知识女姓看问题当然也有她的角度。陈启在学校里最喜欢听的课就是心理学,她对心理学的热爱,让老师都刮目相看。
在临近毕业的时候,老师在课上给学生们出了一个心理测试题,面对死亡你会有什么想法?设想一个生命终结的时间,然后想想在余下的日子里你最想做的是什么,最难割舍的又是什么。
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惟有陈启不吭声。
老师点名让陈启发言。
陈启引用了《哈姆雷特》中的名句,“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认为人和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如果将这种意识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并且形成了一种心理免疫反应,这种心理免疫反应会让人变的坚强。面对死亡,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虽然,陈启也曾经经历过失去父母的痛,尽管那时候她才仅仅是几岁的孩子,她认为父母是在天堂,在天上注视着她,她要认真的过她人生的每一时刻。就像她当初说的那样,她后来的确没有荒废时间。
老师非常赞赏陈启的远见卓识,感叹陈启不该学医,如果选修心理学,一定是个天才。
陈启被分配到一家k大医学院,巩丰比陈启早一年到的学院,陈启刚到那里,有很多事情不懂,巩丰总是主动帮忙,加之他们是校友,帮忙也就变的理所当然了。
日子久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巩丰对这个漂亮的小师妹展开了爱情攻势。同行们也有追陈启的,可是怎耐巩丰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谁想追陈启,巩丰就用职务之便,把陈启留在办公室加班,或者是以学习交流的名义,拒绝同事约会陈启。
巩丰为了能追到陈启曾和同事楞子大大出手,他的同事五大三粗,巩丰的高粱杆身形,吃亏是在所难免的,他被同事一拳就打倒在地。巩丰跟他的同事相比,肯定是大屋见小屋了。从那时起,巩丰暗下决心,不娶到陈启誓不罢休。
陈启在给杜鹃的信中写出了她当时的心境。我是一个清醒和糊涂各占一半的女孩子。当我糊涂的时候,我不认为也不觉得自己糊涂,当自己重重地摔了一跤的时候,我才清醒过来,此时清醒的那一半支配着我,理智重新回来,我后悔自己的糊涂,难受无奈的同时,我对自己说我只是糊涂,我不曾伤害过谁,我只是伤害了自己。我要坚强的重新来过。
巩丰的死缠滥打让她反感,可是她又不知道该怎样应付,男同事们碍于巩丰在中间作梗,对她只是礼貌性的打招呼,巩丰让她喘不过气来。女同事们嫉妒她,她习惯主动与女同事们闲聊,女同事们当她孤芳自赏,对她更是敬而远之。书上的爱情是美好的,离现实差距太大了,她在学校里也只是沉迷于书籍,恋爱是奢侈品,至少对陈启是这样。所有的这一切让她有口说不出,她己经是大人了,没有人能够代劳这一切。
一年一年地光阴流转,我积攒着说不出的苦涩。不为自己解释也不为自己辩护。只有天知道我是清白的,我是善良的,我是美好的。初出茅庐的小鸟,总是会遇到挫折,尽管她很坚强,也有灰心的时候。
我的梦想变的很脆弱,我的心伤痕累累,真不知道,我能不能熬过去。
杜鹃读过信后,明白姐姐一定是恋爱了,恋爱中的女人往往会多愁善感。
杜鹃告诉姐姐她也有了男朋友,她的男朋友是他的大师哥,她们相识在一场篮球比赛上,杜鹃是那种敢爱敢恨的女孩,大师哥在球场帅气的表现深深吸引了她,只要是有大师哥的篮球赛,杜鹃必去。大师哥被她的真诚打动了,能想像到他们花前月下的身影。
杜鹃鼓励姐姐勇敢的去爱,即便没有结果,也是一次美好的回忆。
陈启试着去接受巩丰,当陈启跟他走的越近,她就越觉得他肤浅。巩丰喜欢吹牛,把没有的事儿说成有的,总觉得自己是人才,凡事高人一等。同事结婚,出手阔绰,总是在月中就要向同事借钱,陈启知道后很苦恼,生活是节俭着过的,巩丰的做法她不赞同。陈启受小姨的影响很大,习惯传统的生活方式。
巩丰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下,决定要结婚了。陈启是个心高气傲的女孩子,他要想征服她,一定要下血本了。他在经过几天的详细考量后,终于想到了一个最浪漫办法。
周末的下午,巩丰约陈启一起吃晚饭,起初陈启拒绝去西餐厅,她知道那里的价格不菲。巩丰的一再坚持,她才勉强进去。西餐厅刚开业不久,年轻人很多,在服务员热情的引导下,他们坐在了一个靠窗户的位置。巩丰在西餐开始的前一刻半跪着请求陈启嫁给他,陈启拉他起来,巩丰坚持说除非答应求婚,否则长跪不起。陈启从没想过要和巩丰结婚,他的突然举动让陈启不知所措,西餐厅里的年轻人也起轰,陈启在迫不得己的情况下同意他的求婚。这顿西餐花去了巩丰足足一个月的工资,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他如愿了。陈启事后非常后悔自己的决定,她在给妹妹的信中说她把自己卖了,仅仅是为了一顿西餐。她对巩丰还没有爱情,她觉得巩丰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她要想改变他是不可能的,除非她改变自己。
杜鹃劝姐姐要慎重,婚姻不是儿戏,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陈启觉得妹妹的话很有道理,她也明白,可是现实中她己经答应,她不能出而反而。学院的领导为巩丰和陈启主持了婚礼,陈启没有请小姨一家。她认为自己把自己卖了,只好自己来喝这杯苦酒。杜鹃在陈启结婚一个月后,收到了她结婚的消息。杜鹃只有送祝福的份了!
在结婚的当天还有更让她难堪的事儿,巩丰的情敌也就是那个让他挨了一拳的同事楞子,发信请来了伊丹。楞子是通过多方打听,才得知巩丰在追陈启以前就有一个要好的小师妹,他拿到了陈启小师妹的地址,做了平生第一次的坏人。巩丰平时伪装的很好,楞子今天就要巩丰当着众人的面出出丑,最好陈启能离开巩丰,他就有机会了。
伊丹收到的信里只说有大事发生,到了学院才知道是巩丰结婚了,她一怒掀翻了桌子。伊丹最生气的就是陈启一直在骗她,巩丰答应想办法把她调来医学院工作。在长达三个月没有通信后,她看到的就是巩丰要与别人结婚了。巩丰与伊丹早有了夫妻之实,伊丹如此激动的原因,巩丰是心知肚明的。巩丰没想到伊丹会来,他原想要告诉伊丹分手的事,可是他又担心伊丹不能接受,与其那样还不如慢慢冷却这份感情。学院领导过来解围,纤弱的伊丹哭诉巩丰欺骗她的感情,这样的人不配为人师表。学院领导劝伊丹要想开一些,缘分天注定,一定要给巩丰记过一次,教师工作会上通报批评,伊丹哭着离开学校。后来熟悉她的人说伊丹出国了,再也没了她的消息。
楞子在逃离现场前恶狠狠的抛下一句话,这混蛋,这回可是两朵鲜花都让她糟蹋了。
陈启本就不乐观的婚姻,再次陷入困境,她当时傻傻的站在那里,不停的哭泣。楞子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结果,他很喜欢陈启,看到她哭,楞子骂自己卑鄙,从此他再也不敢看陈启,他一接触到她的眼神就觉得自己比巩丰还无耻。
学院的领导们还是为他们送去了真诚的祝福,陈启苦涩的与每一位同事喝酒,她醉了,摇摇晃晃的被巩丰送回了房里。无际的黑夜正在吞噬着她的心灵和肉体,巩丰在酒精的作用下行驶了丈夫的权利。每一个人都有权力意志,不过它又和自卑感相伴;由此引起的冲突,使个人在逃避现实的过程中诡计多端。自从他们同了房,陈启就发奋读书,她要去上研究生,接下来读博士,后来又去了博士站,她对爱情彻底的绝望了。她很优秀在读研第二年被导师破格录取为博士,负责学员登记的老师称她连升三级,首开先例。
博士后是在陈启想离开医学院的时候,去读的博士后,在此阶段看看能不能联系一个新单位,她想换换环境。陈启在博士后流动站边学习边找工作,由于就业形式不好,她也就放弃了离开原单位的想法。单位里知道当年她们事情的人也不多了,大多数是受不了学校的清贫,另谋高就了。剩下的是领导,反正也不常见,随他去了。巩丰在陈启学习的这些年,善于掌握市场潮流,他的事业如日中天,陈启在面子上总算有了光。不知道底细的同事,总是不忘恭维陈启有眼力,寻了一个会赚钱的老公。陈启总是一笑了之。
陈启也听过一些关于巩丰的一些风言风语,她的女儿己经6岁了,他们各过各的,互不干涉。但是在外人面前他们是一对恩爱夫妻,有了应酬,她也要参加,这是恩爱的表现。陈启也想过离婚,可是她又想到女儿缺失了父爱,将来一定会在心理留下阴影的,就这样过下去吧,即便他们同床异梦。
明天的事情明天去想吧!痴博士把手机扔在一边,接着睡他的大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