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瓜棚之夜_玩物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 瓜棚之夜(1 / 2)

杏山坡镇位于具茨山的南麓,一条淙淙流淌的兰水河从镇子的正中央一分为二。早在唐宋时期,杏山坡就非常热闹繁华,是一个盛产瓷器的北方重镇,尤其是这里仿制磁州窑系白底黑花瓷久负盛名,完全可以和磁州窑瓷器相媲美。到了金元时期,由于这里历经烽火战乱,瓷器的生产逐渐没落了,明清以后就渐渐绝迹了。然而,这片神奇的土地下面,却埋藏着许多的古窑遗址以及大量的古代瓷器。

随着这些年文物收藏的不断升温,古代瓷器的价值越来越高。

2001年,美国mr..falk收藏拍卖专场,一件宋代钧窑天蓝釉紫斑大碗以100万美金成交.。

1992年,在香港佳士德拍卖行,一件汝窑“三牺尊”以5000万港币成交。

2003年,一件宋官窑钧瓷“蓝釉笔洗”拍到了7000万元人民币。

2006年,在北京红太阳拍卖行,一件汝窑“玉兰瓶”曾经拍出了1.6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让人乍舌。

在央视《鉴宝》某期栏目中,专家也曾经给出杏山坡窑出土的一件宋代“童子垂钓挂盘”180万的高价,这几乎是一夜之间,“杏山坡窑”便扬名天下。文物贩子们纷至沓来,淘买古瓷,转手渔利。

而镇上胆大的能人们,以盗挖古窑址以及古墓为营生,好多发了大财。于是,许多人家就偷偷在自家的院子、红薯窖、责任田、宅基地、自留地甚至是卧室的床底下,纷纷凿洞挖掘,寻找古窑址、古墓,来“扒瓷儿”。假使弄到了一件品相好的玩意,真的是一夜暴富。

靠山吃山,靠谁吃水。为了摆脱贫困,成为富豪,好让女朋友小莉重新回到自己的怀抱,李小白决定铤而走险,也去挖掘古窑址。

尽管政府部门已将杏山坡划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由于古窑址分布太广,县里的文物管理部门鞭长莫及,所以,这里的盗掘古遗址现象仍非常普遍和猖獗。

李小白起初一致认为,好歹自己是一个有骨气的文人,不能和镇上那些草木之人一般见识,为了一己之利,损害国家利益。可是,眼看女朋友就要被魏槐利那小子给挖走了,他心里不服啊。

他魏槐利算什么东西?连初中都没有上毕业,说话还磕磕巴巴的。可是,现在呢,小莉的父母包括小莉自己,都瞧不上自己,而对魏槐利却高看一眼;不就是这两年,魏槐利发财了吗?家里盖上了小洋楼,屁股底下坐上了会冒烟儿的“小鳖盖”(别克轿车)。镇上的人谁不清楚,魏槐利靠什么发的家?还不是从他家的红薯窖里刨到了一个有字画、有宋代落款的瓷枕。听说卖了好几十万呢!

李小白越想越憋气,于是一咬牙,把脚一跺,一把火烧了书稿,卷上铺盖就住进了自家西瓜地的瓜棚里。

李小白的父亲李大壮是个种瓜能手,但是由于一家三口人总共就两亩多的责任田,因此一年下来,卖瓜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糊口。

这是一片岗坡地,李家的瓜棚就搭建在那棵远近闻名的千年银杏树的左近。

看到儿子带着铺盖卷来到瓜棚,李大壮很是纳闷,便问:“小白,你不在家好好呆着写书学习,来这里作甚?”

“爸,我把家里的书全给烧掉了。”李小白一屁股坐进瓜棚下的躺椅里,拿起破破烂烂的芭蕉扇摇着说道。

“啥?你个不成器的东西!干嘛要烧掉?”李大壮一直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他非常盼望儿子将来能有大出息。

“我要发大财,我要成为百万富翁,我不要做穷酸秀才!”李小白忿忿然说道。

“孩子,这大白天的,你做什么白日梦啊?”李大壮数落儿子道。说完,拿起铁铲子走进西瓜地里,去给瓜秧培土除草去了。

这是一个无月的夏夜,田野里黑魆魆的,伸手不见五指,只有不知名儿的虫子在吱吱叫着。

远处,具茨山的轮廓起起伏伏,暗暗的,把天地分割开来。丝丝凉风吹来,驱走了白天的闷热。

李小白从铺盖卷里抽出预先准备好的一把洛阳铲,开始在瓜棚周围勘探起来。

父亲李大壮打着手电巡看瓜园回来,见到小白鼓捣得正欢,一下子明白了儿子要干什么,上前一把抓住洛阳铲,厉声喝道:“孩子,你这样干,这可是犯法呀。“

“爸,镇上那么多的人都在挖,也没见几个犯法给抓起来的。”小白辩驳。

“咱不管人家,管住咱自个儿就行。反正,我不允许你干!”李大壮紧紧攥住儿子的手,说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