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要和家里人打招呼!看来就是给你的零花钱太多了!”明楼剜他一眼,“行了,过来的路上吃了东西没有?”
明诚点点头,又摇了摇。
“……你……算了。等我去洗个澡换身衣服,再给家里去个电话,然后吃饭去。”
第九章南京/NanKing(二)
明楼怎么也没想到,为什么上演苦儿流浪记的人明明是明诚,挨骂的却是自己。
“……你这个做哥哥的,真是一点好榜样也没起到。阿诚好好的怎么会想到去南京?还不是你不肯留在上海读大学?你倒是给我说说看啊,你现在是学成了飞天术还是能遁地了?上海的大学到底是哪里不好,竟然没一所入得了你明大少爷的法眼……”
明楼知道大姐这通火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执意来南京上学。他们两姐弟自从父母过世后,几乎说得上没有分开一天,相依为命地守住明家。在姐姐心里,一家人也就是不该有一天的分离。
因为理解姐姐感情上的难以接受,明楼一声不吭地挨下所有的骂,还时不时找个明镜歇口气的间隙,诚恳地说上句“大姐您说得对”或是“是,是我的错”。
正当他一门心思地宽慰长姊时,忽然有人轻轻地扯了扯他的手——明诚无声地对他说,大哥对不起,我想给大姐道个歉,让她担心了。
明楼冲他笑笑,同样无声地说:等会儿。她气消了你再说。
“……反正你到时候给我亲自把阿诚送回来。他要是少一根毫毛,不用我拿自己拿鞭子,你自己滚回来受罚。”
“大姐,我这还没放暑假呢。”
“说到这个我还没和你算账。”明楼不提暑假二字还好,一提,明镜更是恨得牙痒,“你上次写信回来说暑假不回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哦,这个啊,信上不是和您说了,老师推荐了几个同学到财政部实习,我也是其中之一。”
“上海没地方给你实习吗?花旗汇丰哪个不是随便挑,中央银行也不是找不到人……算了,反正我算是看明白了,就是不想回来了。”
“大姐……”听到这里明楼有点招架不住,赶快推出小的来挡驾,“那个,阿诚坐了大半天的火车,还没吃饭……”
“这种事不早说!明楼啊明楼,我看你是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轻重缓急也分不清楚。还不快带阿诚去吃饭?去去去,什么事吃完回来再说!”
“那个……大姐,阿诚说想亲自和您道个歉,说是让您担心了……”
“这有什么好道歉的?什么话都吃完饭回来再说。行了就这样,我挂了。你带他好好吃一顿,不准敷衍啊。”吩咐完这点,明镜干脆利落地把电话挂了。
明楼放下电话,对满脸担心的明诚又是一笑:“大姐说没什么好道歉的,要我带你好好吃饭。阿诚,想吃什么?”
“大哥拿主意。”
见他还是忧心忡忡的样子,明楼拍拍他的后颈,语气轻松地说:“小孩子不要心事这么重。再说大姐又不和你发脾气。”
明诚转过脸来看他一眼:“大姐是从来不和我发脾气的。”
“家里就数你最省心。明台骂了也没用,骂我是根本骂不过来,家里总要有个不挨骂的人吧?”
明诚笑了:“大哥才是最不该挨骂的。”
“行了行了,嘴不这么甜,我也会带你吃顿好的。吃点心好不好?就在秦淮河边上。”
明楼既然这么说,明诚自然都说好。但等两个人坐上了车,他疑惑地看着明楼,问:“可以去那里吗?我们去年送你来上学时,大姐不是说……”
“你会主动和大姐说吗?”明楼失笑。
明诚摇头。
“这不就对了。阿诚,想不到你年纪不大,知道得倒是不少。”明楼忍不住打趣起了明诚,“就是吃个点心,想到哪里去了。”
明诚的脸登时涨得通红,好半天才挣出一句:“……明明是你买的《桃花扇》。”
“我书柜上只有《桃花扇》吗?”
明楼反问时总有一种特殊的戏谑神气,眉头轻轻挑起,嘴角的笑意却未必能到眼里,必须很仔细地分辨,才能知道这是不是一个真正的询问。
看了看他的眼睛,明诚也问:“所以大哥还藏了什么戏本?”
明楼假模假样地打了一下他的脑袋:“《史记》《通鉴》不够你看?大姐忙顾不上你们,现在我也不在家,小孩子家家,就乱看起书来。看来真是要翻天了。”
明诚把后半句当了真,想了一下认真反驳起来:“可是大哥,以前你也说,《桃花扇》里那支《古轮台》,论其情意,比唐宋大家并不逊色啊。”
“……我哪里说过?”
“就是说过……”明诚嘀咕。
明楼知道明诚记忆力惊人,不然也不能十岁前一个大字不识,十五岁就能跟着同龄人一起读中学还成绩优异了。他蓦地生出了考他一考的心思:“什么时候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