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人的赵构卫兵,在刘浩大军的扈从下,跟随汪伯彦等人,上马疾驰,直扑相州城。
康乐园,相州城,昼锦堂。
北宋两朝名相韩琦的园圃,现已成为赵构临时性的活动场所,把王爷的行放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汪伯彦是在动脑子。
白昼锦堂大殿早就被移到了新的位置,作为赵构的会客厅,四下用厚罩罩着,地龙已经烧起来了,再加上火盆,整个大殿暖烘烘的。
白天的锦堂后忘机楼,是赵构的寝室兼私密会客室,又称屏风隔扇,分前后两间。
韩世忠已经率领卫兵四下警戒布防,将整面白昼锦堂四周的防御工事都堵住了,水泄不通。
白昼锦堂大殿,汪伯彦率部下等着赵构的正式会见,殿内热气逼人,北方冬天丝毫感觉不到寒冷。
汪伯彦和相州知府赵不试站在前面,汪伯彦不停地走来走去,赵不试却像个老和尚一动不动。
汪伯彦虽然是个正职,却丝毫不敢怠慢这个通判。赵不试乃太宗六世孙,论世系或皇叔赵构之辈。
虽年青,但官声却久远,敢于弹劾童贯赈灾虚报,在安徽泾县任上,修筑水利,开垦良田,办事公道,忠于大宋。
汪伯彦在相州官声很旺,虽然是知州,也是礼敬有加,因此,这对搭档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特殊时期,能将相州军政打理得井井有条,实属不易。
赵不试一试汪伯彦的样子,笑道:“大人,这么多不定,可是有心事吗?”
汪伯彦停顿片刻,面色沉静地说:“康王殿下驻本州,我等着主事的人,从前东京的新闻不多我等着办,免得耽误事情。这下王爷知道了,我等心安啊。”
正室之间,只有一人从堂后绕道而出,耳语道:“王爷来了。”正是正室的韩世忠。
大厅里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赵构已经闪亮登场,一群人等待着他的到来。赵构笑道:“诸位请起,不必多言。”
说了这番话,众人还是拜了起来,毕竟是王爷众人都是久经官场,礼不可废,此时此刻也是如此。
如果这一节让御史台那帮官老爷知道,平时倒还好说,关键时刻,还不定能生出什么幺蛾子。
赵构虎臂虚举,笑道:“老爷请坐,吴喜拿茶给诸位大人看,这就是小王自己创造的冲茶之法,看看能不能入诸位尊口?”
在这一点上,赵构真是受够了大宋人的茶道,好好的茶叶,非得再加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美的曰“斗茶”。
茶香蕴涵着茶的内涵,隐藏着茶的味道,赵构只是用后世的冲茶法款待来客,不加节制效果不大。
现在吴喜完全没有了刚来时的羞涩,小小年纪却是对事情处理得当周密。
一会儿功夫,一杯香茗便将一端摆在众人面前,氤氲之气袅袅升起,整个白昼散发出茶香。
大家禁不住端起茶杯细细品尝,刚进门又觉平淡无奇,待到一杯下肚,慢慢地茶的醇香浸透了嘴,比起平时自己喝的茶,真是别有风味。
茶叶是好的,茶杯是精品,水是上水,一杯茶,已将众人的好奇高高举起,众人看着赵构的目光,又有了不同的变化。
赵构端起茶杯,道:“诸位臣工,小王这一番出京任劳任怨毫不懈怠。相国军守我大宋国土,无所不用其极,小王以茶代酒,敬诸位国君。”
大家忙里偷闲举杯道:“王爷过世了,这都是我的责任。”
赵构对汪伯彦说:“汪大人守牧有方,小王敬大人!”
汪伯彦急忙躬身施礼,道:“下岂敢担王爷的赞许,都是下官应尽的职分,都是众人齐心的功劳,下虽为一州之主,却不敢一人贪功。”
"说得好,有我这样的军民一起干,定会驱逐鞑虏,还我河山!"赵构扶起汪伯彦说道,一席话顿时激怒了众人。
于是赵构就来到赵不试跟前,轻施一礼,道:“皇叔安康!”对这位辈分上的皇叔来说,赵构是个心腹。
赵不试忙回礼,急道:“不虽为皇子,亦为大宋臣民,不可如此。”
赵构动情地握住赵不试的手说:“王叔大名,小王在京已有声望,太学三义,赵不试、李若水、邓肃合称太学三义早已名垂千古,官家亦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