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赵构给将领讲授现代知识!_穿越南宋建功业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1章 赵构给将领讲授现代知识!(1 / 2)

一副迷恋死人的笑容,赵构凑到了他面前笑着说:“你没有记错,全美先生是崇宁五年进士,时年二十有五,比起别人算是入仕较早,也足见全美先生聪慧异常。”

“而且他在政和元年再被荐诏,任河南开封即京都督府,未几个晋秘书郎,迁大司成军司录、湖广知府中书侍郎。”

“全美先生、伯纪公力主抗金,是我大宋为数不多的国度之石,小王敬佩!”

说完便起身一鞠躬吓坏了欧阳林赶紧还礼,连称不敢。

赵构抱起欧阳勃落座继续道:“自太祖爷作基,至今将近一百六十多年,今日虽无话说,小王敢问诸位这一百六十多年,内和外有平安?”

这句话有点道理但是事实。欧阳高能官为正二品大员,对本朝的历史典故了如指掌,细细回忆还真是内忧外患。

赵构接着补刀,毫不留情地说:“我们先看内,本朝自淳化四年,王小波、李顺揭竿而起历时四年,宋江方腊相继起军横扫河北以及一些大小大小的地方和山寨等。”

“在外我在大宋初建的时候,太祖爷面临着‘南割北据’的局面,南有吴越南唐南汉、后汉等诸侯割据,大宋初建时太祖爷面临“南割北据”的局面。”

“再加上北汉四年的时间,太祖定下南南后北,先易后难的伟略。”

“诸位这一百多年来,对外对内不断用兵,除掉太祖太宗收复幽燕之地,可算是守疆拓土,其余的兵事哪一件事不是一桩。”

“仅在广南的西面,就用了二十五年左右的时间,耗资千万两银子,这还是一种不输不赢的局面(交趾国恢复对宋朝的朝贡,形成相对稳定的态势。”

‘王想问问大家,这个内忧外患的根源在哪里?”

赵构深知,后世学者将对历史的兴亡更替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代伟人开创革命先和,创造革地,口号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可见在农耕时代的国家里,土地问题是根本问题。

只要解决了土地问题,亿万农民就深深地扎根在这片沃土上,一天两餐可以有一口饭吃,可以隔着长不短就开着荤腥,百姓日常生活中,有一件衣服遮羞布!

“你们知道吗?他们为何避而不避利耳!王安石变法不就是要触动多数人的利益不能善终。司马光也是历史上的牛人博学甚多,但在变法问题上是与王安石死磕,这和学问没有什么关系,同样是利益使然。”

“如今大家都绕着这个问题,是牵涉的范围太深,王安石的初心是好的,但是只有好心,不一定能办好。”

把这个问题抛出去,就是要在内心深处感动每个人。

归根结底,还是权力利益的再分配,有权有势不坏要看你如何运用这种权力,为谁服务?

现在人们的观念,还没有扎在他们的心里,你们这个时候要谈到为人民服务可就是曲高和寡了。

但是以曲求直,不失为一种方法。

苏轼对赵鼎等人一见钟情,也是面面俱到变幻莫测,似乎都在心里边使劲地琢磨。

赵构不为所动,继续往他们心中血淋淋说:“全美先生出仕较早,人中龙凤不可比拟,但是请问全美先生,我大宋的官职差制能有直接深入到百姓一层?”

“为什么熙宁新法只有十七年从熙宁二年至元佑元年,就退出历史舞台?”

那是要命的,大宋三冗两积处庙堂之高的塔尖会不知?

王安石的变法思想早在宋仁宗赵祯时期就已经有过构想,就只有这么一个明眼人吗?这不是开玩笑么?

“没有其它,还是利益这块蛋糕太大没人敢动第一刀,饶是王介甫也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才敢动手。不过结局呵呵,大家在历史书上可以清楚地知道哦!”

提到宋朝人们常常想到靖康耻偏安恨,可以说是宋徽宗、钦宗二朝,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80%,你能说没有钱吗?

一位城门小官,比同时期欧洲贵族富足。

显而易见,不是钱的问题。

只说军队,宋朝禁军高峰时曾高达一百万,水浒中豹子头林冲号称八十万禁军教头,并非没有出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