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牛李党争_中华世纪谈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275,牛李党争(1 / 2)

826年——834年??文宗稍遏藩镇割据之势。牛李党争加剧。

虽然横海实力平平,但有魏博、成德等镇的暗中相助,官军进剿并不顺利。

魏博节度使史宪诚跟李同捷的父亲是儿女亲家。李同捷跟官军对抗时,史宪诚暗中支援粮草。成德节度使王庭凑不仅援助粮草还公然派兵助战,陈兵边境阻挠官军。他们欺唐文宗年轻,企图趁机扩大自治势力,增强跟朝廷对抗的资本。

唐文宗也不示弱,下令讨伐王庭凑,并且对史宪诚发出严厉警告。

史宪诚见唐文宗态度坚决,担心引火烧身。他儿子也劝他别管李同捷的闲事。他于是改变主意,与横海划清界限,站到朝廷这边来。他派大将亓[qí]志绍率军两万五千人讨伐李同捷,打算跟朝廷一起瓜分横海。

魏博加入战团让战争形势立马得到改观。李同捷左支右绌,很快败下阵来。

亓志绍在平原(山东德州陵县)大败横海军。

李同捷设法脱困,派人去策反亓志绍。亓志绍被李同捷说服,反戈一击杀向史宪诚,包围了魏州。史宪诚把精兵都交给亓志绍了,无力对抗亓志绍,只得向唐文宗求援。

唐文宗置之不理显得太不仗义,分兵去救史宪诚。

官军击败亓志绍救下史宪诚。亓志绍率领残兵一万多人投降了昭义节度使刘从谏。

官军平定了魏博内乱,掉过头来接着打李同捷。唐文宗任命的横海节度使李祐率军攻克德州。李同捷知道大势已去,向李祐投降。

朝廷派去前线督战的大臣柏耆代表朝廷去沧州受降,将李同捷一家押往京城,在路上杀死了他,拿着李同捷的脑袋回京请功。

官军进驻沧州。横海叛乱自此被平息。

王庭凑见势不妙,向朝廷请降。

史宪诚担心朝廷秋后算账,在儿子的劝说下,主动要求入朝为官。

唐文宗喜出望外,马上任命新的节度使去接管魏博。

史宪诚离任时卷走了魏博库存所有财物。士兵知道后聚众闹事,杀了史宪诚,拥立魏博将领何进滔为节度使。

唐文宗任命的节度使到达魏州遭到何进滔的袭击,狼狈逃回。

唐文宗不想再打下去了。打实力平平的横海用了三年时间,打得财政枯竭,江淮怨声载道。再打魏博,不知道会花多少时间多少钱。朝廷实在没有能力再发动第二场战争。

唐文宗决定见好就收,接受既成事实,任命何进滔为魏博节度使,同时宣布赦免王庭凑。

这场战争耗时三年,花钱如流水,把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财政给流干了。

诸侯像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雇佣军。只要给钱让打谁打谁。如果没钱爱谁谁。他们不但要求供应粮草军需,还不断要求赏赐。歼敌千把的小胜被夸张成歼敌过万的大捷,要求朝廷重奖。一场战争打下来,诸侯赚个盆满钵满。朝廷成了穷光蛋。

唐文宗以身作则,号召大家勤俭节约度过财政危机。他闲暇之时看书消遣,不听音乐不看歌舞不出去打猎游玩,能省则省。

驸马韦处仁穿着带里子的丝绸衣服来见他。唐文宗对他说:我是看中了你们门第清高不好奢华才选你做驸马。像这样贵重的衣服,还是让那些达官贵族去穿吧,你最好不要穿。

唐文宗以衣帽取人。不过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看见谁穿着非常奢华就非常反感,觉得这个人肯定是个贪官;看见谁穿着朴素就认为这肯定是个清官。

唐文宗在平定藩镇之乱之后开始专心内政。

内政有两大问题,一是派系争斗,二是宦官专权。

其实朝廷的主要问题宦官专权。在这个背景下,朝廷百官因为闲得难受才互相倾轧。唐末最著名的派系斗争是“牛李党争”。这也是古代历史上最典型的派系斗争。跨度长达40年,历经七朝。

党争的引子是唐宪宗时期的宰相李吉甫打压牛僧孺、李宗闵。

前面提到过,当年牛僧孺、李宗闵在唐宪宗举行策试时抨击时政,言辞尖锐,充满讥讽。他们的卷子被考官作为重点推荐送到了唐宪宗那里。李吉甫知道后脸上挂不住了。作为当朝一把手,他认为抨击时政就是抨击自己。他跑到唐宪宗那里为自己辩护,要求唐宪宗不要录用牛僧孺、李宗闵。唐宪宗看在李吉甫的面子上,没有录用牛僧孺、李宗闵。牛僧孺、李宗闵失去入朝为官的机会,回地方就职。

李吉甫死后,他的儿子李德裕以翰林学士的身份进入中央决策层。李宗闵也升入中央。

李德裕认为李宗闵对先父不敬,厌恨李宗闵。李宗闵记恨李吉甫迫害自己,认为李德裕也不是什么好鸟。两人因为私怨互不来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