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对此义愤填膺,更加厌恶官府。
政权能够存在,一靠百姓支持,二靠军队撑腰。两样都疲软了,这个政权也就疲软了。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开始变得风雨飘摇。
1847年,新疆再次爆发战乱。被清朝处死的新疆和卓张格尔的子侄七人聚众叛乱,史称“七和卓之乱”。
据考证,七和卓里面其实只有三人是张格尔的实在亲戚,其他四人身份不明。
七和卓在浩罕汗国的支持下杀入新疆占领了喀什等地。
清军迅速调兵弹压。奕山曾任伊犁将军,对新疆事务较熟。道光重新启用奕山,让他领兵平乱。
奕山外战狗熊,内战英雄,到了新疆三下五除二就平定了叛乱。
七和卓裹挟着几万百姓逃回浩罕汗国。
清朝内外交困,无意扩大战争,没有斩草除根,彻底解决叛乱分子和支持反清叛乱的浩罕汗国。十几年后,新疆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叛乱。中国差点失去新疆。
1850年,道光死了。
道光在位前期曾想有番作为。他整治吏治,厉行禁烟,并且尝试纠正前朝的弊政。他开放了关东,允许逃荒的百姓进入东北。他尝试海运辅助漕运,畅通南北物流。他希望使大清王朝在白莲教之乱后重回上升通道。但是突然间冒出的中英战争把他打蒙了。天朝大国的自信一夜之间被打掉了。国家没有触底反弹反倒加速崩溃。他茫然不知所措。
执政后期,他机械地任洋人摆布。洋人要卖yp就由他们卖。洋人要开租界就由他们开。洋人要建教堂就让他们建。葡萄牙人趁机强行霸占澳门,道光干生气没办法。
他一直不能从巨大的打击中振作起来,也不知道该怎么收拾残局。
他视为亲娘的太后去世对他来说是一个新的打击。太后临死时告诫他,祖宗打下的每寸江山都来之不易,不能轻易放弃。他无言以对,羞愧难当。
太后去世的第二年,道光郁郁而终。
他把皇位传给了四儿子奕詝[zhǔ],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咸丰做皇帝不是因为他德才兼备,而是因为老大老二老三都死了,他荣升长子。按照立嫡立长的规矩,他是第一候选人。
道光死前一直犹豫立长还是立贤。因为咸丰文不成武不就,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而老六奕?[xin]文武双全,聪明能干,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强过咸丰。据说咸丰骑马摔断了腿,是个瘸子。让他做皇帝,一瘸一拐地影响国家形象。并且他得过天花,一脸大麻子。这副尊容实在拿不出手去。道光有心立奕?为太子。
咸丰的老师杜受田认为废长立幼必定导致内乱,想方设法帮咸丰得到太子之位。
道光领着众皇子去围猎。众皇子进了围场争先恐后要在皇阿玛面前露一手。奕?更是左右开弓,弹不虚发,收获最多。而咸丰进了围场一箭不发,一无所获。道光奇怪咸丰为什么不去围猎。咸丰说:现在是鸟兽繁育的季节,杀了公兽母兽,幼兽就没了父母,没法存活,所以我不忍心下手。道光一听,这小子有仁慈之心。
咸丰一箭不发,既掩饰了自己武艺不精的缺点又把奕?反衬成残害野生保护动物的凶手。
道光临死前对咸丰、奕?进行最后考察。他先把奕?找来,让他说说如果你做了皇帝会怎样做?奕?头头是道讲了自己的施政纲领。道光很满意,让人把咸丰找来,再听听咸丰怎么说。结果咸丰来了只是哭,一言不发。道光奇怪了:你哭个什么劲?咸丰说,皇阿玛万寿无疆不会死的。儿臣日夜祈祷皇阿玛早日康复,从没考虑过其他事。道光一听,这小子够孝顺的。
咸丰一言不发,既掩饰了自己胸无点墨的缺点又把奕?反衬成急于篡党夺权的野心家。
道光认为咸丰“仁孝”。只是他不知道咸丰“仁孝”的表象是杜受田背后设计包装出来的效果。
受理学影响至深的道光最终决定立“仁孝”的咸丰为太子。
道光死后,咸丰奉遗旨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