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打开国门_中华世纪谈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420,打开国门(1 / 2)

1842年——1850年?美法等国也强迫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自此中国的国门被强行打开。道光崩,咸丰立。

签订条约之后,洋大人开始横行中国。洋人在中国土地上不仅可以不守中国的规矩还可以不守中国的法律。有些无耻的中国人也穿上西装胡作非为。官府也不敢管,万一人家是英籍华人呢。

洋人允许官府征税,但要求税率不能太高。至于怎么叫高怎么叫低,由他们说了算。

英国军舰撤出之前占领的城市,但仍然在海上游弋。他们的理由是海上有海盗,我们需要给商船护航并且顺便帮你们捉捉海盗。实际上他们这是以武力威慑监督清朝履行条约。

有只饿狼在睡塌周围转来转去,谁能安眠?在武力威慑下,清政府也只能对洋大人惟命是从。

对于鸦片,英国人虽然没在条约上明确规定,但事实上保留了卖yp的权力。他们的强盗逻辑是:禁是你们的权力,卖是我们的自由。你们应该管好自己的人,别让他们吸鸦片。没人吸了,自然就没人卖了。否则你要我们别卖yp,即使我们可以做到,瘾君子也会从别人那里得到鸦片。

英国人唯一做到的是不在中国公开贩卖yp。他们把鸦片运到中国沿海,让烟贩子驾船来取。他们只做批发,不做零售。

英国人要求清朝赔偿被林则徐收缴的鸦片。英国人的理由是你们可以禁烟也可以没收但你们应该文明执法。林则徐用死吓唬我们的商人,强迫他们交出鸦片,这属于粗暴执法,所以应该赔偿。

《南京条约》虽然没有明确说要求清朝向英国称臣纳贡,但实际上,所谓的平等代替了称臣,继续贩卖yp代替了纳贡。

之后英国鸦片在中国的销量从3万箱直线上升到6万箱。林则徐烧了他们2万箱鸦片赔了600万两白银。按这个价格计算,6万箱就是1800万两。相比清朝的财政收入4500万两。清朝收入的三分之一还多给英国人纳贡了。换来的鸦片把国人抽成了“东亚病夫”。

在中国经商的不只英国一家(贩卖yp其实也不只英国一家)。美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一看中国“开放”了,都蜂拥而至。他们要求和英国一样享受贸易最惠国待遇。为壮声势,他们都是开着炮舰来的。

清政府已经被吓毛了。只要见到蓝眼睛、黄头发,开着炮船、抗着洋枪的,一律照准。

中美签了一个《望厦条约》。中法签了一个《黄埔条约》。并且他们都要求在条约里讲明好处均沾。清朝许给别人什么条件,这些洋人都能自动享有。

从此外国人都可以在中国自由贸易。

闭关锁国的中国被炮舰打开了大门。

其实要求自由贸易本身并不遭恨,但拿枪逼着人家贸易就有点欺负人了。中国老百姓从此把洋人看做入侵者加以仇视。尤其为了赔款承担更重的赋税,百姓更加痛恨洋人,同时也痛恨并且鄙夷窝囊的清王朝。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熊样让他威严扫地。被贪官污吏折磨得苦不堪言的百姓原本对清政府既恨又怕,现在恨依然恨,怕是不怕了,相反添了一样轻蔑。

当百姓看到打遍天下无敌手不可一世的八旗兵被洋人打得满地找牙,觉得满清、八旗兵不过如此,至少不再是不可战胜的。

其实八旗军在镇压白莲教的过程中已经暴露出战斗力急剧下降的问题。多年养尊处优的八旗军缺乏训练也缺乏实战锻炼,已经不太会打仗了。最要命的是,敢打必胜玩命不怕死的劲头没了。

三元里抗英时,老百姓拿着锄头镰刀跟英国人玩命。相比之下,专业负责打仗的八旗军跟英国人对阵时一触即溃望风而逃。这在百姓心里不可能不产生轻蔑之意。不仅是对八旗军,百姓对官府、清廷也心生轻蔑。英国人玷污我们的祠堂,我们敢跟他玩命。他们玷污了你们的庙堂,你们非但不敢玩命还卑躬屈膝把洋人当祖宗供着。

《南京条约》规定英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居住。《南京条约》规定英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居住。英国人据此在上海“租借”了一千亩的土地。这是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第一块租界。

但英国人住进了上海、住进了宁波,却不敢住进广州。他们倒是想去住来着,但被百姓的仇视的目光、棍棒石头吓得不敢久留。

1847年,胆大的英国人结伙跑广州郊游,与当地百姓发生冲突,掏出手枪打死打伤两名百姓。当地百姓义愤填膺,一拥而上,将六个英国人活活打死。

当地官府闻讯赶来,逮捕了17名百姓。

英舰闻讯驶往广州,威胁两广总督耆英“洗平(案发村落),以昭儆戒”。

耆英明知道是英国人先动手杀人,百姓自卫反击并没有犯罪,但害怕得罪英国人,仍然下令将17名百姓四人处斩、两人死缓、其他流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