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火烧圆明园_中华世纪谈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425,火烧圆明园(1 / 2)

1859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清朝与英法等列强签订《北京条约》。俄国趁机瓜分中国150万平方公里土地。

咸丰无暇顾及内乱,他的精力全用在洋人身上。

咸丰当时迫于形势签下《天津条约》,有些条款并没有细琢磨。等签完,英法拿着草签的条约回国确认盖章去了。这边有人提醒咸丰,千万不能允许洋人在北京设领事馆。之前咱们和他们签过《南京条约》规定两国平等相待,那洋人来见皇上肯定不会下跪。那样的话,别的国家使节来了怎么办?比方朝鲜、日本,跪还是不跪?我们的天朝大国的脸面、百夷朝贡的体制就全破坏了。

咸丰一想也是,让人再去找洋人谈判,哪怕多赔些钱,多开几个口岸呢。但是洋人认死理拒绝修改条约。这让咸丰一直闷闷不乐。

来年,英法盖章回来了,要亲呈咸丰举行个交换文本的仪式。咸丰一口回绝,让人想方设法拦住洋人。

清朝使臣于是以种种理由阻止洋人进京。但洋人已经识破清朝的小九九,坚持进京。咸丰退让,允许洋人进京,但不能携带武器。洋人拒绝,坚持要武装进京。

英法还是那个狗脾气,你不让我进,我就硬闯。炮舰开进大沽河口,进攻大沽炮台。他们以为这回会跟上回一样,“匡匡”几炮就把清兵吓跑了。没想到,清军已经加强了大沽的防守,不仅修复上次大沽口之战被英法联军打坏的炮台,还修了很多隐蔽的炮台。英法对这些情况丝毫不了解,大摇大摆地闯入中国内河。

突然四面八方炮火倾泻而下令英法联军大吃一惊。英法联军仓促应战,发炮还击。但在中国的内河,他们的火炮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两方大战一天,英法联军数艘战舰被击沉。英法联军改变打法,派海军陆战队发起攻击攻占清军炮台。但河滩泥泞行动迟缓,联军士兵成了清军大炮的靶子。联军死伤惨重,只得狼狈逃窜。

消息传到京城,群情振奋。原来我们也可以打败洋人啊。

消息传回英法,舆论大哗。

英法不甘心失败,派来远征军报复。以前都是来几千人,这回英法联手派来几万人。

1860年,英法和清朝再次开战。

英法联军绕开清军重兵把守的大沽炮台,在无人防守的北塘上岸折向大沽口,然后从大沽炮台的后面发动进攻。大沽炮台的清军虽然拼死抵抗,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国门大开,英法舰队从大沽口涌进天津。

清军将领僧格林沁以天津无险可守放弃天津退往通州,把天津拱手让给洋人。

英法联军随即进军通州。

皇上咸丰无奈之下派怡亲王载垣[yuán]去和洋人谈判。

载垣答应洋人武装进京,但要限制人数。洋人同意,约定带一千人进京换约。双方谈妥后,英法联军停止前进。

但是转天风云突变,英方代表巴夏礼来找载垣,追加了一个条件,要求面见皇帝亲递国书。

载垣断然拒绝。咸丰同意洋人武装进京已是最大让步,根本没打算接见洋人。

巴夏礼坚称亲递国书是国际惯例。

载垣说亲递国书没有问题,但按照我们的规矩你们见到皇帝必须三跪九拜。

巴夏礼断然拒绝,出言不逊。

谈判因此破裂。

载垣恼怒巴夏礼横生枝节胡搅蛮缠,认为“该夷狂悖如此,抚局断无可议”。也就是说,有这家伙在,谈判绝不可能成功。他秘令僧格林沁派兵截住巴夏礼,把他和他的随从全部扣留。

僧格林沁迅速出动,把巴夏礼一行39人全部抓起来押入大牢。

虽然中国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说法,但也看心情。来使惹恼了对方丢了性命的大有人在。载垣没杀“狂悖如此”的巴夏礼就已经相当克制了。

但是此举惹下大祸。

僧格林沁以为抓了对方的人,对方会投鼠忌器不敢继续进军。没想到洋人好像根本不在乎人质的死活,向通州(北京东郊的通县)发动进攻。

僧格林沁亲自指挥最精锐蒙古骑兵部队2万人向英法联军发起反击。他希望靠骑兵的速度和冲击力争取到靠近英法联军进行肉搏战的机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