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1881年??左宗棠率军平定新疆叛乱,与俄人谈判收复伊犁,将新疆设为行省。
俄国人借新疆内乱浑水摸鱼占领了伊犁,这把清政府逼到墙角。人家占了你的属国你不敢管,这回占了你的本土看你管不管。清朝能不管吗?再不管下一步就要占领你的北京了。
清朝通过外交途径让俄国人离开。俄国人借口保护伊犁的侨民,说现在新疆战乱,等清政府平息了战乱,我们马上走人。其实它认准清朝不可能再收复新疆。八旗军那熊样被新疆人打得溜溜跑。
清政府的确也在犹豫收复不收复新疆。清朝现在是罗锅上山——前(钱)紧,可怜巴巴一点军费,干了这个就不能干那个。
直隶总督李鸿章兼任海军司令。他建议放弃新疆,把宝贵的军费投到海防上面。新近崛起的小日本一直在窥觑台湾和琉球。要想让小日本死了这条心必须建立起强大的海防。他计划建立一支48艘军舰的现代化舰队,守住北京的东大门。
新疆丢就丢了。山高皇帝远的不毛之地,丢了也没有损失。拿回来还得派人守,又是一笔挑费。
陕甘总督左宗棠强烈反对。新疆丢了,蒙古也保不住,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紧随其后。一来二去,雄鸡版图最终只剩下一个鸡架子。你守住了东大门,却倒了西院墙,得不偿失。
慈禧倾向于左宗棠的意见。新疆是祖宗打下的江山、留下的基业,不能说丢就丢了。东边是防患于未然,西边却是火烧眉毛。她拍板先收复新疆。
八旗军是指望不上了,慈禧派左宗棠带领湘军远征新疆。
左宗棠欣然领命。
但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左宗棠先得要钱筹办粮饷。朝廷东挪西凑拿出500万两,告诉左宗棠就这么些家底了,你省着点花吧。
左宗棠发愁了。这点钱连置办粮饷都不够,更别提买枪支弹药了。
怎么办呢?他想起了胡雪岩。
胡雪岩是个安徽的大财主。早年在一个钱庄当伙计,后来被掌柜子收为义子继承了钱庄。他擅长官商合作(现在叫官商勾结),生意越做越大,成为一方巨贾。
左宗棠主管淮军时为粮饷发愁。他的淮军已经35个月没正常发薪了,军心浮动。胡雪岩适时出现,献计献策为他筹办粮饷。左宗棠感激不尽,把胡雪岩视作知己。
左宗棠为胡雪岩请功。朝廷赐给胡雪岩黄马褂和二品官顶戴。这在当时是给平民的最大荣誉。胡雪岩因为被称为“红顶商人”。“红顶”是指他的红珊瑚顶的二品官的官帽。
胡雪岩买卖越做越大,不仅开钱庄还经营中药、蚕丝,拥有资产2000万两白银,是当时全国的首富。
2000万两白银,按一两银子200元算,相当于40亿人民币。这在现在的胡润豪富榜上也能挤进500强。
左宗棠远征新疆缺少军费,求助他的好兄弟胡雪岩。但是胡雪岩拥有资产2000万两并不是拥有现金2000万两。左宗棠一张嘴要几百万两白银,他也不凑手。何况开战后还要源源不断往里面填银子。把钱全给了左宗棠,他的生意就没法做了。
胡雪岩跟外国银行有联系。他想到向洋人的银行借款的法子。左宗棠汇报朝廷后同意。胡雪岩于是以自己的资产做抵押向英国的汇丰银行贷款,解决了左宗棠的燃眉之急。
当然作为商人他不可能白忙活。他左手贷右手借,中间加了利息,并且还加了不少。据说外国银行赚2%,胡雪岩能赚5%。
左宗棠凑够了钱买枪买炮买粮草,出发去打新疆。
左宗棠老谋深算,定下打新疆的策略是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北疆的叛军势力薄弱,比较容易打。打下北疆,取得立足点,再打北疆就比较容易了。进军时候稳扎稳打。攻城时候集中火力,全力猛攻,务求必胜。
1876年,左宗棠率军杀向北疆。清军轻取乌鲁木齐,随后又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北疆全部地区。
左宗棠不急于去打南疆,让部队经过充分休整后再去打南疆。
来年开春,清军杀入南疆,依靠强大的火力优势势如破竹,连下三城。
阿古柏见势不妙,派人去和英国等列强谈判,打算出卖领土换取洋人的援助。但那边还没接上线呢,这边已经打到眼跟前了。
左宗棠根本不给对方喘息时间,一仗连着一仗,步步为营,步步紧逼。新疆人心理崩溃,土崩瓦解。
阿古柏又气又急,暴病而死(也有说法是服毒自尽)。
新疆除了伊犁全部收回。
清廷派人给俄国人传话。你说过我们收复新疆就走人,现在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