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出草屋,宣帝擦掉眼泪,就朝霍光拱手说道:“大将军真不愧是我大汉贤能之臣,想在朕之前了,解了燃眉之急。”
“微臣我一定要好好效仿大将军的为臣之道。”魏相接着拱手诚恳说道。魏相虽说曾被霍光抓捕入狱,但对霍光的为人和能力还是很佩服的。
“皇上和魏大人过奖老夫了。”霍光向宣帝和魏相分别拱手说,然后沉重说,“皇上,刚才从这母女俩的谈话中,老臣感到两件事令人震惊啊!一是民间贫苦人家生活竟是这样艰难悲惨,二是……”
“二是基层官吏竟然如此贪得无厌、丧心病狂!”宣帝抢过说道,“就连朝廷发的抚恤和救济都贪为己有。”
“这些贪官污吏往往与豪强恶霸勾结一起,贫苦百姓是苦不堪言、苦不敢言,微臣在下面做县令和郡守时,曾下力专门打击过。”魏相恨恨说道。
“马上叫赵爱卿给朕狠狠查,绝不能放过这些鱼肉百姓的家伙!”宣帝咬着牙说。
宣帝说的赵爱卿就是赵广汉。在对匈奴朝廷大战时,朝廷令赵广汉带着颍川郡兵去前线参加会战,归属蒲类将军赵充国指挥。赵广汉在战事结束随军返回后,宣帝和霍光为了加强京畿地区治理,就调回赵广汉再为守京兆尹。
“对,绝不能放过!”霍光低声赞同着。
宣帝听到霍光说话声音很弱,停住脚一看,只见霍光右手按在右胁上,脸色苍白,汗珠直流,赶紧问道:“大将军,您怎么哪?”
“皇上,没什么。”霍光摇着左手说。
“皇上,还往前看吗?”魏相问道。
“不看了,朕不想再看了,情况已经清楚了,回去。”宣帝搀着霍光说。
“皇上,让微臣来吧!”魏相上前搀扶着霍光。
君臣三人心情沉重向停在大路边的牛车慢慢走去。
二
宣帝和霍光出城察访后,立即下令全国各地调查、核实、上报税赋劳役、贫困家庭及抚恤救济情况,随后于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正月下诏说:“朕在民间就知道农业发达是国家兴旺的根本,朝廷针对各地农业收成减少,已派遣使者赈贷困乏。现特令御厨节省馔膳和裁减屠工,乐府减少乐工,让他们出去参加农业生产。朝中丞相以下至中央各署官员都要捐助谷物并上报所捐数字,输入长安仓,以帮助朝廷赈贷贫民。民间用车船载谷物入关的,无须进行盘查。”
宣帝和霍光意在降低朝廷及各级官府开支,减轻广大农民承载的过重负担,抚恤救济急需帮扶的贫困家庭,让天下老百姓都能过上温饱的生活。
从这时起,霍光时常右腹疼痛难忍,身体日渐衰老瘦弱,以致时常不能入宫当值,经宫中太医和诏征来的民间名医诊为肝病,经过调治也没有大的起色。
宣帝看到这,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想到皇后许平君已经逝去一年了,就决定按照大臣们的上奏所请,将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纳入宫中,先封为婕妤,再册立为皇后。
三月乙卯日,霍成君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并赏赐朝中百官,大赦天下。
霍成君年轻漂亮、温柔娴雅、妩媚多情,可能承继了一点她母亲霍显博得男人迷爱之术,加之又是当朝主政的大司马大将军的最小千金、掌上明珠,一入宫就让宣帝对她非常宠爱。由于她出身于高官豪门之家,当上皇后就时而不免显露出骄奢之处。
原皇后许平君出身微贱,登上皇后宝座的时间不长,她的侍从、车马、服饰等都非常节俭;对人十分温和有礼,每五天就要到长乐宫朝见上官太皇太后一次,亲自捧案献上食品给上官太后食用。
霍成君成为皇后之后,做派与许平君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侍从、车马、服饰等日益盛多奢华,对他人的赏赐常常出手就是数以千万计。她虽是皇后,也得按朝廷礼制行事,每五天一次朝见上官太后,可上官太后是霍成君大姐的女儿,也就是霍成君的外甥女,所以每逢霍成君前来朝见,上官皇太后常常起立,以下辈之礼相待皇后。
这些完全没有影响到宣帝对霍成君宠爱有加,因此霍成君专宠于后宫。
就在举国上下欢庆宣帝再立皇后之中,四月二十九日,全国四十九个郡、国同一天发生地震,有的地方发生山崩,城郭毁坏、房屋倒塌,死亡六千余人,北海郡、琅琊郡的太祖、太宗庙都被震坏。
霍光接到各地奏报,心中大惊,赶忙从病榻上撑起,拖着病体急忙入宫,与宣帝商议应对之策。
以前,霍光与宣帝,一个是主政的辅臣,一个是选立的新君;现在两人又增加了一重身份,一个是岳父,一个是女婿。君臣翁婿二人经过紧急商议,很快就拿出了应对方案。
宣帝下诏说:“大凡灾异的出现,是天地示以警戒。朕继承大业,奉祀宗庙,君临于臣民之上,未能德被群生,因而地震北海、琅琊郡,毁坏祖宗宗庙,朕深为惶恐。”他诏命丞相、御史与列侯、中二千石官员等,向精通经书的学者广泛征询应付灾异事变的办法,以匡正他自己的不德,望言无不尽,不要有所避讳;同时又命京畿三辅、主管宗庙礼仪祭祀的太常、各地郡国各举荐贤良、方正之士各一人;对有些给百姓造成困难与不便的律令,并请分别提出予以蠲除;对因地震破坏严重的地方,免收老百姓的租赋。
接着,宣布大赦天下。
宗庙被地震所毁,宣帝身穿素服,避开皇宫正殿五天,以表示沉重的心情。
借着这次大赦天下的机会,霍光建议宣帝将关在狱中快两年的夏侯胜、黄霸释放出来。夏侯胜、黄霸结束了狱中教学,夏侯胜当上了谏大夫、给事中,黄霸去扬州任刺史。
夏侯胜这人书生气很重,为人正直质朴,不端架子、不重仪表,不长心眼,说话处事不拘小节。以前有时在朝中不喊宣帝为皇上或陛下竟称为“君”,也不喊大臣们的官名或大人而直呼别人的表字。对此,宣帝和霍光都认为他真是个书呆子,不但不责怪他,反而因此而亲信他。
出狱担任谏大夫、给事中后,宣帝召见他征询朝廷如何恤民宽刑,就给他讲明了为武帝立庙塑像设乐的真实意图,并说自己也不赞成武帝重赋严刑的做法,意思是策略地告诉夏侯胜,他在朝会上说的话其实是有道理的,也算是变相地为他平反道歉。
谁知夏侯胜出宫后,就将宣帝与他私下讲的这些话告诉给了别人。宣帝知道后,实在恼火,就向霍光责备夏侯胜有点不着调不着道,完全不懂得在朝廷的为官为臣之道。意思是说,您老人家怎么推荐重用这样的人呢?
“夏大人,皇上看重你,向你讲了他施政的真实想法,这都是朝廷天大的机密,你怎么向外到处说呢?”霍光听后又生气又好笑,找来夏侯胜责问。
“下官认为皇上关于恤民宽刑的话说得很好,所以我才转告别人。昔日帝尧的话天下传扬,至今还被人背诵。我认为陛下的话值得让大家都知道,所以就向外传扬啊!”夏侯胜回答得理直气壮。
“你说的也不错,但你要知道,皇上说的很对的话,是要让人知道,但不是能让所有人知道的;在有的时间让人知道,也不是在任何时间都让人知道的。”霍光耐心地对夏侯胜点拨道。
“这么复杂啊,下官没有想到这些。”夏侯胜红着脸说。
宣帝听了霍光的讲述,不禁摇头苦笑:“读书啊,有的人是越读越精,有的却是越读越迂腐。”从此,宣帝内心却更加信任夏侯胜,每当朝会商议国家大事,宣帝知道夏侯胜一向直率,总是对他说道:“先生发表高论时,请不要把以前的事放在心上,畅所欲言,直说无妨。”
不久,夏侯胜又重新担任长信少府,后调任太子太傅,给宣帝的儿子当老师去了。夏侯胜九十岁去世时,上官皇太后特赐奠仪二百万钱,并为夏侯胜之死穿了五天素服,以报答师恩。天下儒生们见夏侯胜享受如此恩宠,都纷纷引以为荣,倍加用功钻研经学。
通过出城微服私访和应对全国性地震,霍光躺在家里病床上静静反思自武帝以来的朝政,想到要真正缓和社会矛盾,安定政治局面,一方面要轻徭薄赋,另一方面要为政宽简。
“皇上,良法善施要靠人去执行啊!”霍光感觉思考成熟后,拖着病体入宫对宣帝说。
“是啊,大将军,朕正在想着这个问题。”宣帝扶着霍光坐下,心里不禁为霍光对朝廷的忠心用心尽心所感动。
翁婿俩商量后,任用郡县地方官时,除了起用一些精明能干的能吏去严厉镇压不法豪强外,还同时任用了一批循吏去调理官民紧张对立的地方。
宣帝幼年有过牢狱之灾的经历,所以他对冤狱屈案深恶痛绝。接着,他抽出时间连续到廷尉府参加一些案件的审理,更感到一定要坚决废除严刑苛法,平理冤假错案。
到了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正月,夜晚西边的天空出现一颗很大的彗星,引起了官员百姓的惊忧。人们把彗星贬称为“扫帚星”、“灾星”,彗星出现,认为人间就要发生战争、饥荒、洪水、瘟疫等灾难。
此时,霍光也受到震惊,而且受到的震惊比看到彗星出现更大。因为,他接到了一份朝中官员的奏章。
这个官员叫路温舒,任职廷尉史,这是廷尉的属官,主要是派往地方审理案件,他上的奏章名为《尚德缓刑书》。
他在奏章里从春秋时的齐桓公、晋文公成就霸业说起,又从反面讲述秦朝的过失,接着揭露西汉狱吏刑讯逼供造成冤狱的残忍手段,指出刑狱苛刻、刑罚严酷是最大的失政,提出治理国家要“尚德缓刑”、“省法制,宽刑罚”的主张,建议改变重刑罚、重用治狱官吏的政策,目的是要说服劝诫宣帝和霍光改变自武帝以来的严刑峻法、冤狱四起的情况。这篇著名奏章《尚德缓刑书》,后被清人吴楚材、吴调侯收录于所编的《古文观止》。
“好文章!”霍光眯缝着老眼看完,拍案而起。“哎哟!”右腹部的一阵疼痛让他坐了下来。读了这篇奏章,他心里波涛汹涌,看了奏章起身踱步,踱步一会又坐下再阅看奏章,踱步、阅看,再踱步、再阅看……
他太震惊欣喜了。他震惊的是一个级品不过千石的官员,竟能对狱政黑暗、用刑酷烈的现象进行尖锐痛斥和深入剖析;他欣喜的是一个不是他的心腹亲信的人,还对他主持朝政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他走到案几旁,捧起奏章默读起这一段:
“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披肝胆,决大计,黜亡义,立有德,辅天
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
人一高兴,病减几分。霍光带着路温舒的奏章,激动地入宫去面见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