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风雨欲来_明末1911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九章 风雨欲来(1 / 2)

第二天一大早,各大广播电台播出了一档特别节目。

节目邀请了两名特约嘉宾,神机军高级将官,李然少将和大明的江宁公主朱玉慧。

而节目的主持人,由田恒亲自担当。

在节目上,田恒讲述了那次羽林卫出动以及和胡人为何交火的真相。

李然这个反派一五一十地交代了首辅大臣魏棗德通敌卖国的种种罪行。

朱玉慧声泪俱下,讲述了自己被胡人劫走的整个过程。

田恒也是拿出了后世朝鲜国新闻联播主持人的水平,抑扬顿挫地发表了自己对于魏棗德等人和胡人的痛斥。

节目一经播出,瞬间轰动了整个北京城。

百姓们纷纷议论起来这件事,毕竟这事情可比话本小说有意思多了,尤其是还有凭有据地,事情的真实性显得很是可靠。

下午,数百名身穿儒衫的士子文人走上街头,痛斥田恒这种颠倒黑白的无耻行径,情愿陛下诛杀国贼田恒,以保首辅大臣魏棗德清白。

紧接着,吏部,礼部,户部,刑部,工部,财政部,交通部,外交部发出通电,宣布罢朝。

各省份布政使司,也纷纷向中央发来通电,有的更是措辞严厉,不但要求诛杀田恒平息此事,还要求皇帝退位,建立共和。

军队方面,羽林卫已经全员配齐新式装备,进入高度戒备状态,随时准备投入作战。京军开始频繁调动,英国公的军队和宁远山东的两个师日夜兼程赶往京城,其余的部队基本是保持原地观望的态度。

霎时间,两个阵营气氛紧张,随时都可能爆发冲突。

田恒的这一行为,也正式拉开了保皇派和文官集团的大战。

朱猷柏和田恒,一齐站在书房里。

朱猷柏望着窗外,他脸上神色坚毅,他要借着这个机会,一举解决困扰大明发展的文官集团的问题,拿回皇室的权力。

他叹了口这种历史遗留问题,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是十数代皇帝留下的烂摊子。

他觉得自己不想,也等不及慢慢睇和文官集团争斗了,他要一刀切,一劳永逸地用军队教那些笔杆子做人。

听话的就继续干,至于不听话的,就进牢房吃白饭好了。

理论上来说,明朝的皇权,仅次于辫子朝,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制约的。

但是,这个仅仅限于理论,也就是皇帝本人的能力威望精力达到朱八八和朱棣这个层面的。

否则的话,就好像万历一样,活的憋屈。被逼的用不上朝这种行为来抗议。

文官集团强悍在哪里?文官制衡皇帝,最常用也是最有力的武器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维持地方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几千年来这个国家所有人、包括皇帝内心中根植的绝对理想与理念。

而文官熟读四书五经,通过科举考试,无疑是这个国家对伦理道德那一套最熟悉的人,他们可以让一切事情与合适的道德挂上钩来要挟皇帝、使事情符合他们的意愿、对事情做出合理的解释。

他们甚至从皇帝小时候开始就教授他伦理道德以便于皇帝长大后能更好的间接治理国家。事实上,对于国家实际的运行,文官集团才是真正的核心,皇帝不过是一个传统权力的象征罢了,无非因为传统的根深蒂固以及没有新的意识形态替代才让皇位如此的不容置疑,这也让道德伦理对于皇帝更加的重要了。

由于道德伦理的制约,皇帝是不被舆论允许存在私人的所谓“阴”面的,他做的事必须完全的冠冕堂皇,他的统治才有说服力,人民才不会对中央失去信心。所以他无法因为私心随意制裁冲突他意愿的官员的,即使是制裁也必须要有冠冕堂皇的理由。

而事实上因为官员们的行为大多是符合明面上的道德的,制裁也大都只是贬官撤职,触动原则性问题才会打板子砍头。再者由于大部分时候,那些敢于冲撞皇帝意愿的小官们也都只是大官表达观点的工具,立了功之后即算是贬值也多半会在风波后被幕后老板再次提拔启用。

太祖时期,文官的地位是不怎么高的,毕竟开国之初,武将都是尸山血海之中杀出来的狠角色,是非常看不起那些拿笔杆子的,对他们甚至都能拳脚相加。

成祖朝时期,武将也是稳压文官一头的。

这样情况的转折,就来自仁宗皇帝朝,他常年监国,但又不不敢碰老爹手中的武将,所以他大力提拔文官,文官地位逐步提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