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风雨欲来_明末1911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九章 风雨欲来(2 / 2)

而转折点就是英宗时期了,前面也说过他的送人头行为。

从此之后,文官逐渐压过了武将,而皇帝,则打出了内官,也就是太监们这张牌。

太监的权力完全来源于皇权,他们会对皇帝一万个忠心,因为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和喜爱吗,他们就会一无所有。

但到了崇祯时期,这张牌也被文官们忽悠没了。

后来,也就是原时空明朝的末年,文官集团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一个颇为出名的组织,也就是赫赫有名的东林党了。

东林学派的兴起,标榜气节,崇尚实学,对于扭转士风起了积极的作用。他们在讲学中经常触及社会现实问

题,议论如何改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状况。高攀龙曾经指出:"此时民不聊生,大乱即将来临。"顾宪成也感到,危机四伏的政治形势已如同"抱柴于烈火之上";他因而认为,在朝廷做官的不考虑朝政,在地方做官的不留心民生,隐退乡里的不关心世道,都是不足取的。他们把读书、讲学同关心国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规范的章程和严密的组织,他们的政治态度和主张,往往是通过个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概括起来,大致是:强烈要求改变宦官专权乱政的局面,主张"政事归于六部,公论付之言官",使天下"欣欣望治";竭力反对皇帝派遣矿监、税使到各地进行疯狂掠夺、横征暴敛,主张既重视农业,也重视工商业,要求惠商恤民、减轻赋税、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反对屡见不鲜的科举舞弊行为,主张取士不分等级贵贱,按照个人才智,予以破格录用;加强在辽东的军事力量,积极防御满洲贵族的进攻。

当顾宪成等人在东林书院讲学议政,逐渐聚合成一个政治集团"东林党"的时候,另一批官僚,也逐渐形成按籍贯划分的几个"党",它们是:山东人的齐党,湖北人的楚党,安徽宣城人的宣党,江苏昆山人的昆党,而以浙江人

的浙党声势较大。浙党首领沈一贯、方从哲先后出任过内阁首辅。他们在当权期间,依附皇室、勋戚,交结宦官,不断排斥官员;齐、楚、浙、宣、昆等党的重要人物都官居要职。他们为牢固地保持自己的权位,以攻击东林党为首务,东林党人则一再抓住对方的弊端加以参劾,于是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明末党争。

当然,不排除东林党的初衷是好的,最起码表面上是好的,也有孙承宗,卢象升那样文武双全的人才。

但大部分人,最终迷失在权力和金钱之中,最早的初衷,怕是早就忘干净了。

就像{士兵突击}里的成才,一路拼搏,却连钢七连的口号都忘了。

威宗朱慈烺在南方发迹之后,大多也是依靠的南方士族的力量,而南方士族和东林党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至于在威宗朝前期,东林党基本垄断了文官序列。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是十分清楚这种后果的,也对东林党进行了大力打压,一度让东林党这个称呼消失掉。

可惜,文官集团换了一种形式卷土重来,就像一个弹簧一样迅速跳起反击,这件事情没几年之后,也就是大明要出关彻底消灭鞑子收复东北的时候,朱慈烺人已经没了。

田恒在和朱慈烺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常常怀疑自己那个穿越者前辈就像天启皇帝朱由校一样,是被文官集团给干掉的。

所以对于朱猷柏这种快刀斩乱麻的行事作风,田恒也是支持的。

虽然他是个穿越者,但他并不想慢慢玩政治手段,说实话,就他,再加上朱猷柏,是完完全全搞不过文官集团那些老狐狸的。

他们唯一的机会,就是靠着使用暴力手段。

朱慈烺望着田恒:“田兄,我们的增员三天后就能感到,在这之前,肯定是一场血雨腥风了。”

田恒点点头:“这几天文官集团那边肯定会拼命地反扑,但你也放心,羽林卫那边已经做好全面的战斗准备,东厂那边雨化田大人也在整顿,紧急集结一下,也有个两千多人手,至于锦衣卫那边,雨化田大人说,也有千余人可用,这样,我们手里就有五千人马。”

朱猷柏道:“虽说知道新式武器的犀利,但我们人数太少了,根据情报,京军那边会有三到五万人会跟随文官集团阵营。你有把握吗?”

“说实话,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只能说尽力而为吧。”田恒想了想,对方人数是自己的六到十倍,这一仗确实不好说谁胜谁败。

“这次就是一次赌博了,我已经交代下去,这五千人全部由你指挥,刘远将军也会和雨化田会做你的副手。”

“殿贤弟,这事可不行,他俩级别和资历可都比我强太多了,应该由他俩来指挥,我做副手才是啊。”田恒有些不好意思,再加上他也,没指挥过这么多的人,他心里也是一点底都没有。

朱猷柏拍了拍田恒的肩膀:“田兄,这件事也是我和他们商量过后大家一致决定的,这个总指挥除了你之外没人更合适了,所以你就不要推辞了。”

“而且这一战关乎整个皇室和大明的命运,我也愿意把这份责任和我全家的性命,托付给你。”说罢,朱猷柏拱了拱手:“拜托了,大哥!”

田恒扶起他,坚定道:“我一定会尽全力!”

两人伸出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虽然前途未知,但他俩都会毅然决然地为之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医治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