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又怎么样,难道你还想越劝处罚后宫之人不成?
“谁说这是后宫之事,此事事关三年之后我大琰能否如数归还从南楚借的粮食,你管这叫后宫之事?”
独孤皓挑眉看着他们,这群人是料定了自己不能拿太后怎么样吗?
“王爷此话就欠妥,虽说昨日遇刺的是王爷的挚友,可也不能因此就牵扯国事。”
丞相自然不信,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黄毛丫头,也配跟大琰的国事扯上关系?
“谁说遇刺的是本王的挚友,丞相从何处得来的这个消息?”
“那姑娘就是那日随王爷出现在田间的女子,此事帝都百姓皆知。”
“既然知道她是随本王出现在田间的女子,本王以为丞相该知道她的本事才是。”
“不过是弄了几个奇怪的东西,本事什么的王爷还是不要妄言。”
小皇帝端坐在龙椅上,有些不自在的扭动了一下躯体。
“奇怪的东西?丞相可知,就是因为有了这奇怪的东西,本王田间本需十日才能收完的稻谷仅用了三日就收割完毕,五日就全部翻耕完毕。”
“不过是省些力气的小玩意儿,我大琰人多的是,便是没有这小玩意儿还不是能全将谷子收割回来。”
“那是以前,如今大琰即将种两季水稻,收割稻谷能省下一天就能让第二季稻谷早收割一天。”
“两季水稻,王爷你怕不是没睡醒!”丞相嗤笑道。
不仅是他,整个朝堂都是不可置信的声音。
“王爷是被跟南楚的条款给急疯了吗,居然想出种两季水稻这样的法子。”
“可不咋的,他不仅想,还种了呢。”
“我也听说了,只是那些稻种全都播在了小小的几块田里,能有什么用?”
“就算是为了还南楚的粮食,也不能如此糟践谷种啊。”
小皇帝在龙椅上尴尬的干咳了两声,这些大臣依旧我行我素,自顾自的议论着独孤皓秋种的事。
“说够了吗,这里是朝堂,而非市集。”
独孤皓的声音一出,那些议论的声音瞬间就停了下去。
龙椅上的小皇帝眯了眯眼,嘴角扯出一丝自嘲的笑。
“种植两季水稻并非本王异想天开,而是有成功的例子在前面。”
“噢,我从来都没听过有谁种植过两季的水稻,还请王爷说出来让老臣涨涨见识。”
“便是昨日遇刺的姑娘,去年闹旱灾,她就种出了第二季水稻。每亩的产量高达十石,堪称丰收。”
“此事可是王爷亲眼所见?”
“自然。”
“可王爷去年不是都在王府闭关,何时到了闹旱灾的地方?”
“帝都距离怀阳郡虽有千里之遥,可若骑快马,往返也不过几天的功夫。丞相可是久为出门,看哪里都是遥远的很?”
丞相脸色变了变,但也只是变了变。
“即便有例子在前,也不能保证往后的每一年都可以种两季水稻。”
“能不能种,试一试不就知道了。本王特意拿了自己和安乐公主的田出来做例子,只要这一次能种成,往后自然也能成。”
“王爷愿意在自己的田里试那是你自己的事,可又为何扯上国事?”
绕来绕去,丞相依旧没有忘记他的初衷是为了帮太后开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