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虔心慕道这行家_仙剑之情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虔心慕道这行家(2 / 2)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多耕几亩地。除了这,也希望俺儿子将来会说话些,这样以后他在帮我卖山货土产时,就不会被那些能说会道的练家子欺负太狠……”

听完这大铁头的说辞,季大学究竟一时愣住,没能像以往那样立马儿出口成章——“才思敏捷、熠禄可期”,这八字乃季大学究少年时,其蒙师对他某一精装本的评语,从此这位季学究便一直以此自励。看来,温而儒雅的季先生,倒似不常听到像大铁头这样的要求。

只见季学究静默不语,站在下手的大铁头和孙佩福二人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干扰了季先生的思路。

又见季先生斟酌良久,反复思忖,才摸出来厚厚的一本书来边看边写。他考虑到要符合这庄户人的现有需求,不能用“富”“贵”“清”“明”这些个虚词,也不能用“莳”“荇”“葳”“蕤”那样艰深晦涩的难字。写下来,看到起,读出来,还要让这些大字不识的庄户人琅琅上口,怎么也没感觉到“熠禄可期”之风来。

经过一阵子颠来覆去的排列组合,季先生终于在鬓角出汗之前,成功确定“行”“廉”二字!听他说出,大铁头顿时如获至宝,立马返家后再三引荐才投递出一篮季先生标好的马蹄山新摘枇杷果。

话说到此,就在小行廉七岁那年,他才完成了从铁蛋儿到田行廉的转变。

识字不多的大铁头,从取名字这事当中得到不少启发,死活要季先生在行文聚水间让行廉在旁观收听观摩塾课,好长点学问,免得田行廉长大后像大铁头那样目不识丁,连子女名字都整不明白。虽然庄户人缺钱少银,但只要季先生别冒汗写好字再收下小行廉,到以后瞅准时节,定当不吝不奢薄为敬上四季新鲜瓜果;如若那山货低廉,只为给季先生调调口味还是可以的。

在当时,这样的描述,不知何故,季先生听完大铁头那一番朴实的话儿,竟忽然感觉到家中鱼肉膏酒已经吃腻,竟而需对行廉他爹许下的瓜果山珍颇为心动,就出乎意料的答应了大铁头的请求。

虽说望族私塾授课于一个贫户子弟,有些影响行文作风;但这季先生乃是季氏家族中少有的德高望重之辈,以他的智谋策略,在这整个饶州都没那么多人才敢出来质疑他的这一举一动。

话说回来,季先生自己都没想得到的是,收行廉为弟子这事儿,在后来变成了季大学究的一段佳话,还让不少武林名士艳羡不已,万一田行廉之名遍传四海。

这位季先生洒脱一笑,现如今在那时,他已忘记了恩师当年对他的八字评语,转而逢人就夸赞起他那识人之举不易学。即便后来年岁渐长、时有健忘不少的门庭亲客,这位季先生对他那一个得意弟子在那些年经历过的那些奇闻轶事,依然记得无比清晰!

再到后来,季先生把时人很少变更的字排辈分,也修改了出来,从原本的“平常”改为“平言”;自此之后,谁再叫他季平常他便跟谁急。此番更改言字,季先生自是大有深意;这季大学究每次清谈自我指点八方之时,大都会侃侃而谈并且要对方讲述这个言字甚至言明二字的来历。

一如既往的小友田行廉,虽然入了私塾,可以念上书了,但他毕竟是穷苦人家子弟,不能像那些富家同窗们那样,整日间混迹于塾外园林之中,又或斗鸡逛犬无所事事。他还要趁着自己在饶州城里上塾课之机,顺手替家中售卖些瓜果雉兔之类的山产土货;中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午和傍晚,他都要去南市口的稻香楼酒店当跑堂,三文难赚两文费劲的给自己挣些零花钱,说是零花钱其实大都用做收买塾课所需的笔墨纸砚等这类文学所需的用品。

至于本篇开始那段,行廉口中那位接连四次到访的仙家大拿在路上不报道号都认得到,正是当前名满天下的循州罗浮山上那个道教宗门“上清宫”之人,这人道号“清河”。最近这次他来饶州主要负责采办鄱阳湖的土家产品,上次他收徒负伤这次总算把原来的修为恢复了不少。

眼看这位清河道友年岁已然不小,天生一副瘦骨。看脸面,因为不常修剪,所以他那疏疏几绺胡须日渐增长,积年累月下来竟也颇具规模,随风飘动之际,倒也有几分仙风道骨之貌。

虽然清河道长年岁颇大,但还是在干这些似杂役的差事。如按行廉的理解,这清河道长可能比较笨拙,做不了上清宫的修行课,因此才被派到各地市间山林奔相呼走。

就这一点,清河与田行廉两人在这几年当中才能经常这样闲扯,难能可贵的是那清河道长坚持不懈,在多年的历练当中早已和田行廉混得熟如邻家。好友决裂犹如那恶龙的逆鳞,只要行廉当面讥讽清河的修为低下,对面的清河便会一触而发暴跳如雷,定要那行廉好生听道:

"想我清河大拿来这饶州城,却是彼城之荣耀。前些年,我派上清宫潜修道藏,又讲究入世游历。在循州的罗浮山上,鼎鼎大名的清河仙长,修为大进,眼望那入世一职空挂于同门的诸多大拿之前,就在那一年,争竞非常激烈,看到没有,还有不少大拿没有上场,想我清河仙长压倒多少优秀同门,最后才争取到这外门执事一位。"

清河亮了亮道袍袖口的花纹接着又说道:"这次被委派到这饶州善缘处,少不了你的好处。"

为了让田行廉对清河高看几分,他又详细的介绍起上清宫的天一藏经阁,以前的清河就是那里的高级道长,后来他厌倦了清修淡武更为了修为再进一步,这才奋力一博,争取到了下山游历的机会,现如今他已只身来到这饶州城内,生活也算清闲。

清河道长的语述平缓,说话的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看不出来有多少得意之色,如果田行廉再大上几岁,城府再深上几许,便会发现那位清河道长在言谈举止当中透路着诸多的不尽如意,但大都掩盖在风霜扑面的那一绺胡须之下。

若要以貌取人的话,现在的清河难免会被归入迂腐一类;但他身手灵活,人情世故通晓练达,办起事来从不拘泥于外门执事的身份——按这道长正义凛然的说法,此乃一门博大的“入世之道”!

不管这清河到底是不是因为修道无望才来干这收买檀香的差事,总之在田行廉的眼中,这位清河道长确有几分“入世”之功,还有可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至于让行廉给善缘处办理的各种杂活儿,可有可无,到季先生那里去勤修功课才是正事。

又听人说,这天下知名的上清宫,人才济济一堂。就这善缘处来说,能开办在这饶州城就不能算做小事。至于那清河道长,身为执事,就是有上清宫在外的典型风范。据田行廉所知,清河在平时做起事来一套一套的,这让行廉对上清宫的印象也比较友好,正是:

小门生、志气高,应学神仙登云霄;

大路宽、道行低,脚踏实地站直腰!

(本章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