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孟孙老夫人的保证_世家之过继嫡子落师韬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 孟孙老夫人的保证(1 / 1)

庶子家主落师韬

第二卷昭馀郡里风波起

第六章孟孙老夫人的保证

精致的通幰牛车拐过了柴市巷,顺着道路再行上一盏茶的功夫,琉璃剪瓦,兽首坐脊的孟孙府映入眼帘。大敞的朱红色大门,门楣处安着莲花样式的四个门簪,各自刻着福禄寿德的清秀字体,黑漆兽环的门扉两侧左右还立着一个承托门轴的门枕石。其中,门簪被称为户对,门枕石又叫门当,合在一起便是男女婚假时候常被挂在嘴边的“门当户对”。

落家的车驾停在府前,丫鬟掀开垂遮的帷帘,自车厢之后分别走下两名衣着高贵的女人,正是落家的大娘子杨氏与二娘子赵氏。不等二人走上条石台阶,早已等在门口的孟孙大娘子便红光满面的走了下来。瞧见落家一下子派出来两位娘子,孟孙大娘子脸上的笑容更显得发自内心,连着眼角的细纹都深了几分。三人一一见礼,寒暄之际正巧遇上了昭馀城其他前来观礼的几位官眷。眼看着孟孙府门口越聚人越多,最后还是赵氏说了一句:“瞧瞧,孟孙大娘子只把管咱们几个晾在这门口,别是舍不得府里的水酒吧。”

孟孙大娘子起先一愣,继而扶额大笑,拿着帕子的手一指赵氏,假嗔道:“我这忙里出错,偏还遇上个嘴上不饶人的”,说完拍了一下赵氏,又转身对众女眷道:“诸位娘子莫要见怪,咱们先进府里再说话儿不迟。”

就在女眷们先后入府的功夫,孟孙大娘子隔着袖子悄悄拉了一下走在前头的赵氏,赵氏会意,故意慢了几步,直待二人擦肩而过的间隙,孟孙大娘子嘴里飘过来一句:“今日可有大乐子瞧了。”

赵氏听得云里雾里,偷偷递过去一个询问的眼神,孟孙大娘子又飞快得瞟了四周一眼,见无人注意,说道:“韦氏来了!”说罢又一阵风似的走到前头招呼方才未来得及照面的女眷去了。赵氏恍然,敢情是大嫂嫂的发小兼仇人来了。说来也怪,杨氏与韦氏各自出身洪桐大族,因同处一地的缘故,祖上还或多或少的有些亲缘关系,因此,二人自小便认识了对方。可惜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世家里的两个庞然大物,在度过了短暂的蜜月与冷战期后,形成了长期的对峙局面。在此影响下,两家的长辈虽未刻意诱导,可两个人偏偏就喜欢互别苗头,今日让你占了上风,明天我便要找回场子。只是同样属于要强的性格,杨氏有些咄咄逼人,兼难以靠近,韦氏却是和风细雨,且“平易近人”,是以在娘家的日子,杨氏身边少有助力,往往处于下风。赵氏虽知道两人素有仇隙,却未想到如今彼此都嫁做了人妇还会将这份女人间的争斗心思继续下去。这会子也顾不得细问,只好随着众人一起向孟孙府深处走去,接连穿过了两道门,又路过了一处雅致的花园,这才来到了数间粉饰一新的精舍之前,早已侯在那里丫鬟、小厮各领了众女眷走了进去。

有几位往日交好的女眷却想先行拜望一下孟孙老夫人,下人们似乎早早得了嘱咐,务必婉拒各位贵客的请托,那吃了闭门羹的几位贵妇随即想到,孟孙老夫人的身体果真不妙了。待轮到杨氏和赵氏,不等开口,便被那带到了孟孙大娘那里,由她亲自领着去了后院。刚进院门,杨氏与赵氏就闻到了浓浓的中药味,二人互看一眼,这药局都搬到了老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夫人的院里,自然猜到孟老夫人的身体恐怕比早前想得还要不如。

接到了下人禀报后,屋子里窸窸窣窣的一阵动静,随即传出来一连串激烈的咳喘声,只把等在院子里的人咳得心惊不已。不多时,杨赵二人见到了大病过后的孟孙老夫人。这位掌管孟孙世家半个世纪的老妇人再不复往日的硬朗神色,华美的外袍不知道加了几层里衬,却依然呈现一派瘦削枯槁之态,隐隐还露出来将死之人的灰败之气。只见她一只手伏着软枕,另一只虚虚一抬,唤住了正要行礼的杨赵二姝。侯在一旁的下人,更是小心侍候着,仿佛这一个轻描淡写的动作会引发什么巨大的后果一般。

孟孙老夫人用她深深陷落的脸颊用力笑了笑,却也挤不出多少肉,虚弱道:“罢了,将死之人,也没那么多讲究了。咳咳……”

杨氏等她咳完,这才慢慢说道:“老夫人莫要说这些晦气话,今日礼毕,卸下来这副重担子,您只要好好调养,想来也无大碍。”

孟孙老夫人耷拉着浑浊无神的眼皮,缓缓摇头道:“昊天老爷那里我已算挂了号了,罢了罢了”,说完,看向赵氏,疑惑道:“这位娘子是何人啊,我这老眼昏花,竟是不能看出来。”

孟孙大娘子瞧着自己婆婆连人都有些认不出来,颇觉得尴尬,向赵氏歉然一笑,赵氏却没当回事,只顾端正行礼,温柔道:“老夫人慈安,奴家是落家二郎的婆姨,公公让我与大嫂嫂一道过府,一来敬敬礼数,二来也是为着探望老夫人。”

孟孙老夫人听得有些茫然,转头看向自己的孙媳妇,孟孙大娘子会意,赶忙凑过去耳语了几句,老人这才露出恍然的神情,笑道:“二娘子勿怪,我这清醒一阵,糊涂一阵的,竟连你都认不出了。回去劳烦替我向落家主告个罪,这些年,咱们孟孙家真真是没少麻烦他。”

赵氏没有说话,只恭敬地蹲身行了个礼,杨氏这时开口道:“老夫人言重了,咱们两家几辈子的交情,自然同气连枝,更要守望相助,何当一个谢字。”

孟孙老夫人微微点了点头,道:“你我俩家的情分自然是真,落家主的援手之恩也的确不假。我那老头子走得早,留下我以妇人之身,掌管孟孙家数十年,没有落家主的扶持,恐怕我们这满府的孤儿寡母早被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了,哪里还能将这家主之位传到下一辈的手里。这份情,孟孙府本宗上下那是一日不敢忘的。往后,咱们的前程还要仰仗落家,”说着又看看自己的孙媳,又说道:“至于我家孙媳也全赖二位娘子多多帮衬了。”

杨氏瞧着孟孙老夫人饱含深意的脸,微微一笑,说道:“老夫人言重了,咱们还是那句话,有落家一日,便有孟孙家一日。”

赵氏的身份不足以代表落家说出杨氏的话,可面对这位孟孙家背后的女主人,也要拿出自己的态度,继而迂回道:“老夫人请放心,我与大娘子俗来交好,但有用得上我的地方,自然没有袖手旁观的礼儿。”

几句话下来,屋子里的众人达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毕竟,小孩子才会直来直去,大人却总愿意含沙射影。像世家这样的庞然大物,往往更是喜欢在寻常的对答中亮明自己的态度。杨氏在孟

(本章未完,请翻页)

孙老夫人的客套中得到了某种保证,同样,孟孙老夫人也得到了落家代表人物的某种允诺,只要不出意外,在祁州的这片土地上,昭馀郡的落家与孟孙家将延续过往的盟友与依附关系。双方的目的既达到,眼看孟孙老夫人已然疲惫不已,开始打起了瞌睡。杨氏与赵氏互相对了个眼神,便随意找了个借口告辞离去。

回精舍的路上,达成今日目的后的杨氏自然心情大好,竟也有了闲情逸致观察孟孙府。往日里,她并不如赵氏来得勤快,直到今天才有机会一窥孟孙府内宅的全貌,心下便不由得就细微的差别对杨家、落家以及孟孙家的府邸进行比较。她的娘家洪桐杨氏地位煊赫,历史也最为久远,因此以木质为主的家族建筑促成了上品高门最为显著的标志;落家居于中等,砖木混搭的建筑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孟孙家地位最低,受后来建筑用材以及审美变化的影响,砖石最终成为了孟孙氏的唯一选择。这无形中,自然也暴露了孟孙世家在底蕴上的差距,无论是世家的品轶还是装饰的等级都难免流于俗套,甚至连屋脊上的鸱吻、连廊处的彩绘都逊色了几百岁。因此,尽管孟孙家的府邸也是昭馀一处十分雅致的所在,相较于其他两家无论是规模还是格调上都要差上许多。就拿这次宴客来说,孟孙家用来宴客的精舍也只一处,可是落家却足足有三处之多,而杨家不仅数量更多,且每一处亭台楼阁都极尽华丽,被誉为“洪桐杨氏,去天三尺”,由此可见一斑。

杨氏心中自然有些鄙夷,看了会子便也自觉无趣,行行复行行,二人走了不多时已快回到精舍,杨氏远远地看着众多女眷簇拥着一位贵妇,待她瞧清了那女子的面容,立时便住了脚步,皱眉说道:“阴魂不散,好不晦气!”

赵氏眼珠一转,猜测到那个身着绛紫华衣的妇人就是孟孙大娘子嘴里的韦氏,见杨氏面色不虞,轻声道:“大嫂嫂,要不咱们另寻一处偏堂可好?”

杨氏娇躯一转,冷冷瞧着赵氏,只把她看了个心里发毛,问道:“你可是觉得我怕了她。”

赵氏用力摇头道:“哪里,哪里,只是听说这韦氏是出了名的的难缠,弟媳妇只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毕竟,今日咱们是在人家府上,闹得不好看,咱们失了面子不说,孟孙家也脸上无光。”

“在昭馀的地界上,若还要忍气吞声才能护住落家与孟孙家的体面?那咱们还活个什么劲儿。你若怕了便自顾闪开。只是莫怪我没提醒你,以退为进不过是沦为笑柄的一张遮羞布!”说罢,杨氏又轻哼一声,大步流星地向屋子走去,赵氏没有胆子离开,只好紧随其后。不等屋里人反应过来,妯娌俩已然袅袅娜娜地走了进来。方才还热络的一众女眷瞬间就冷却了下来,迎着众人的热切关注,杨氏、赵氏也不等人招呼便坐了下来。众贵女也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惊讶者有之,嘴角向下者有之,眼神飘忽者亦有之,每个人的脸色都出奇的等着看一处好戏,只因畏惧落家的声势,当着人家的面不敢太过明显。

紧接着杨、韦二女的眼神在电光火石间稍稍碰撞,浓浓的火药味道便就此弥漫开来。二人心头不由得同时响起一句话:“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本章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