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1996年的普洱茶(2)_解锁茶文化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章 1996年的普洱茶(2)(1 / 2)

新来的是一位女士,她属于不容易看出年纪的类型,说她二十多岁可以,说她三十多也可以,短发,眼睛细长、长脸尖下巴,皮肤很好。黑色小外套,下面是百褶裙,穿了长靴。

袁晨回来落座的时候,武老师正在讲话:“林总你也来看茶?”

林总说:“是呀,刚才看到您在这里,过来请安、打招呼,武老师您最近还讲课?”

武老师:“这几年到处都在办茶文化课堂,找我的人也多。”

“那挺好的。”林总说。

云南大姐继续招呼喝茶,袁晨不想再消耗时间了,打算再喝一杯就走。

云南大姐出茶汤,给三位斟茶。

林总一口茶喝下去,张开左手,说:“姐姐,那个茶叶底你给我看看。”

“小心烫。”云南大姐把盖碗递给林总。

林总左手拇指、中指捏住杯盖和杯底,接过盖碗。

左手一转有手心托着盖碗的底儿,右手掀开盖子,她长长的眼睛定睛看了看杯里的茶叶子。

“这个是二水的,是芒种以后采的茶,是夏茶了。”林总说。

袁晨一听,这个林总这话,感觉她对老茶很了解。

云南大姐赶忙说:“老茶主要的看年头的,存放时间越长越值钱。以前是云南茶叶总公司国营茶厂通过通过供销社收茶,质量到还行。”

以前年代,云南产的等级低的普洱茶大多运到香港的餐厅里,餐前免费提供的普洱茶多是这样的茶。

林总似乎不打算让步,就说:“老茶也讲等级,等级高再加上仔细的存放,就更好了。”

袁晨看着林总问:“您也是做茶的?”

林总说:“我不懂茶,我是做文化产业的。平时喝点茶,这个茶没啥懂不懂的,一喝就知道了。”

可能林总的快人快语,触动了武老师的神经,他严肃的说:“林总,茶文化还是博大精深的,需要学习的。要是所以事情都靠自己摸索,不用学习了,那国家何必搞一个九年制教育呢。”

袁晨对林总的印象不太好,她讲话直,不给人面子,但袁晨还想听她说说茶,就耐着性子没走。

“武老师,我是想说,这个茶喝下去,人自然就体会到口味,体会到啥感觉了,这是茶汤直接给出的信息,还需要学吗?我没吃过北京烤鸭,我一吃就知道啥味道了,我需要上一个如何吃北京烤鸭的培训班?”

林总这样举例子,摆明了是在怼武老师。

武老师:“你不能举这个极端的例子。要是不讲佛家和茶的关系,你能自己知道这些知识吗?”

“这些书面知识和喝茶这件事本身没有直接的关系,我就是把陆羽的茶经一字不差的背下来,我还是学不会喝茶。这种事,太多了,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情况。”

武老师有点激动了:“茶文化是历史传承,不是说不要就不要的。”

“武老师,您的道理我懂,《论语》里面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喝茶就是本,没有这个本,喝不明白说啥也不好使。昨天朋友聊天,也说现在京剧要振兴,根本做不动。京剧的本在唱腔,唱腔不打磨,没人听,肯定比不过流行歌曲。再花钱,编剧本,搞舞台设计,服装道具,也不行,因为那些都不是本。”

袁晨听了林总的话感觉有些道理,他也感觉武老师有些纸上谈兵。

武老师捻着佛珠说:“传统文化,就是对人、事、物的总结和提炼。”

袁晨不想听武老师东拉西扯,他想再问问茶的事情,“这位林总,刚才你怎么知道这款茶是芒种以后采摘的?”

“你没看到那个茶底,茶叶子大,还薄,一看就是夏茶了。春天是茶,夏天是草,晓得啦。一喝就知道。”林总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