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姐听了这话,面子上有点不高兴了。
袁晨还想问咋喝出来的。
“茶这个东西,适口为珍,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的,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从哪里都可以入门。不同境界有不同的风景。”武老师说。
袁晨很不愿意听武老师这样虚无缥缈的讲事情。现在袁晨更想知道这些茶的具体情况,具体信息对他的生意才有帮助。
现在茶桌一侧,左边是袁晨,中间的武老师、右边是林总。云南大姐坐在三人对面泡茶。
林总身子前倾一点,隔着中间的武老师看着袁晨,说:“这茶年头够,味道也足,就是里面缺了点什么,缺的那个就是因为采摘季节在夏季造成的。就是少层次,打个比方吧,就是馅饼和煎饼的区别,煎饼也可以抹上很多调味品,辣酱啥的,好像味道也挺多。但是馅饼毕竟里面有馅呀。不一样的。”
袁晨心想1800一斤的价格估计自己买贵了,没办法,看走眼了,吃亏,怨不得别人。老茶这种东西真的类似买古董,买对了就赚钱,买错了就赔钱,算是教学费了。
袁晨好奇的问:“林总,你怎么这样了解茶?”
“我经常喝茶呀,各种茶都喝,熟悉了就了解。”林总。
“要系统的学茶才可以。茶经、大观茶论、这些书也要看。”武老师说。
“北京有个鉴定文物的专家,是个老太太,你知道她咋当的专家吗?”林总没搭理武老师,对袁晨说。
“不知道。”袁晨。
“她在故宫里面是打扫卫生的,每天都见到那些文物呀,古董呀,都是真货,所以假货逃不过她的眼睛,后来退休了,她就当上专家了。她要是天天在家里看理论书籍,肯定不行。”林总说。
袁晨和林总谈的投机,武老师插不进话。此刻,云南大姐只是泡茶、斟茶,也不讲话。
武老师有点坐不住了,说:“你们聊,我先去看看陈皮。”他向三人点头示意,离去。
林总看着武老师的背影,说:“估计是不高兴了。”
“中国人讲面子,面子是伤不起的。没准得罪他了。”袁晨
“得罪又怎么了?”林总说。
此话一出口,云南大姐和袁晨都看了一眼林总。
此时,太阳的势头比早晨强了,阳光透过落地窗,照进大厅,附近几个展位都在光亮中。温度也似乎高了几度。
“打开天窗说亮话,不是不讲礼貌,是实话实说。”林总看着射进了的阳光说。
“我以前就是怕得罪人,啥都不说,反而不事情办错了,出过大事。我现在是有意见就直接提出来。没准反倒是好事。”林总解释说。
袁晨说:“都是做茶的看法不同,角度不同也难免。”
“这是和稀泥的话,茶是给人喝的,绕开这个点,说茶都是有问题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讲房子里面有啥,多少面积,地理位置在哪里,老是说设计理念,房地产的发展前景,你愿意吗?这不是说空话吗?好啦,我还有事,你们二位继续喝茶吧。回见。”林总也走了。
袁晨乘机也告辞。客人走了,云南大姐起身收拾茶桌,为迎接后面的客人做准备。
袁晨经过一个广东茶商的摊位,这家专做“凤凰单枞”,货架上摆了传统工艺的茶,这是个信号,此刻,袁晨没在意。
继续走到了A区和B区交界的位置,一个福建茶商的货架上,摆了几款传统工艺的“坦洋工夫”红茶。又看了几个摊位,做铁观音的茶商也摆出了传统工艺的铁观音茶。
连续几个茶摊位都摆出传统工艺的茶。这个变化引起了袁晨的注意,2019年北京的茶店大多强调创新、新式的茶饮也出现了。整个社会重视创新和突破这是大背景。
但是,袁晨现在看到的是,来自茶叶原产地的茶商,这些茶商也是种茶、制茶的人,他们开始不约而同的宣传“传统工艺”的茶了,这是大潮流中的微弱信号吗?又说明了什么?
这就是袁晨水平的局限性了,他可以看到细节,但是没能力解读。破壳需要外力,也需要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