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一幅图,就拨开了我一年的迷雾。
谁说陛下沉迷木作!
谁说陛下是个昏君!
陛下不惜世人污名,潜心搞技术开发。
还跨了学科。
从木工行业跳到农业开发。
陛下又体察到我年迈体衰,农技改造一无所获。
直接送来了手谕。
哪怕我因为之前的朝堂之事而抗旨,陛下仍不问罪,反而赠送金银养老。
这,是我大明贤德之君。
这是圣君呐!
沐浴着天恩,徐光启老泪纵横,躬身匍匐在茶台下,对着圣谕叩首道:
“老臣谢陛下恩德,臣即刻回京。”
说罢,又是一阵嚎啕大哭。
由于房山只是徐光启的一处农作试验地,此处并无家眷,甚至连下人都没有一个。
只有用低微的俸禄几名聘请的当地农民。
所以锦衣卫一行很快就收拾好了行礼。
用准备好的马车拉上徐光启准备踏上回京之路。
看在徐大人的面子上。
锦衣卫抬脚踢了一下还跪在路边发抖的汤若望。
“阿番,起来了,走了走了!”
汤若望胆战心惊的转过头来,心有余悸的问道:
“你们,不....不是来杀我的?”
几个锦衣卫叉着腰一阵大笑。
“这阿番真有意思,不杀你了,赶紧走吧。”
“不是看在徐大人面子上,我们就把你扔在这穷山沟里了。”
笑后,一名锦衣卫走过来扔下一套便服。
捂着鼻子说:“赶紧的,换了衣服,徐大人要你坐他的车。”
汤若望大喜,飞奔到民房偏僻处。
.......
回京的路上,颠簸的马车内。
汤若望小心翼翼接过徐光启递过来的谕书。
横看竖看了一番,皱着眉头问道:
“这真是陛下所画?”
同车的李公公与徐光启点了点头。
汤若望放下了谕书,陷入了思考。
半晌之后才说了一句:“陛下所画结构我倒不清楚,但穹内的作物我倒见过。”
徐光启有些兴奋,赶忙问:“是何作物?”
汤若望回答道::“陛下所画四种作物分别是——甘薯、土豆、玉米、南瓜。”
“甘薯?土豆?这是何物?”李公公百思不得其解。
汤若望科普道:“你们没见过正常,这四种作物非中原之物,原产于拉丁美洲,呃,就是大洋的另外一头。”
“目前已经传入了中国沿海一带,不少沿海农民开始种植,我在澳门就见过。”
“产量比水稻高出好几倍,灾时可当主粮充饥,丰收时也可当副粮吃。”
“而且这几种作物耐旱,对土壤要求并不高,很适合在全国种植。”
徐光启浑身一震,欣喜万分。
“这些作物,竟然比水稻产量高出几倍?”
“已经传到了大明沿海?意思是可以从沿海调来种子进行大规模推广?”
汤若望点头道:“中国灾害连年,看来陛下已经有了解决之法。”
听到这里,李公公内心一阵惊涛骇浪,原来陛下让我星夜赶来天津。
竟是为了此事!
还好没出什么幺蛾子,不然......
李公公赶紧对徐光启一拜:“恭喜徐大人,看来朝廷要将此重任交给你了。”
徐光启抖动的双手接过手谕,然后轻轻的抚摸着书中画作,泪流满面。
嘴里颤颤的说道:
“——我大明百姓——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