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保护圆明园,必须影响到咸丰的决策,也就是说,张禾虽然不要做皇上了,但必须成为一个手握权柄的人,有一定的决策权。
要想做到这点,以张禾的本事,想要靠做官一路青云是不现实的,唯一现实的,就是装神弄鬼,因为这是古代,无神论还没有那么普及,而且张禾本身是血丹巅峰期的大妖,完全可以做一个《西游记》里面的国师。
已张禾的修为,想要装神弄鬼,实在是极其容易的事情,因为张禾在修炼附身系技能的时候,最重要的一项功课就是分化自己的意识,并用分化出来的意识来附身到别人身上,以此驱使他人。
想好了计划,张禾便去找了那妃子,跟她说,谋反是不成了,我这水平当不了皇帝,你也搞不定那些王公大臣,但是我可以变化皇上的模样,必要的时候可以临时客窜,然后你那个愿望我还满足你,想办法把慈禧那老不死给扔井里去。
那妃子本来没什么见识,在张禾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当皇帝的难处后便没了主意。
张禾安定了妃子,便让那刘太监传话,说自己夜观天象,发现了重要秘密,必须面见咸丰。
三天后,张禾见到咸丰,说有两件事要报告。
咸丰道:“说来。”
张禾道:“一件是后天的事情,一件是后年的事情,皇上先听哪个?”
咸丰道:“先说后天的。”
张禾道:“后天早朝,群臣会突然发疯。”
咸丰惊道:“此话不可乱讲。”
张禾道:“人头担保。”
咸丰道:“有何对策?”
张禾道:“我跟着上朝,群臣发疯的时候作法制止,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咸丰道:“后天先跟我去上朝,要是没有你说的现象,后年的事情就不必说了。”
两天转眼即到,咸丰没有食言,带张禾去早朝。
起的相当早,这个时候天黑着呢,那会还没有手电筒,却不是所有的大臣都有权利点灯,以前还因为没灯出过大臣掉沟里摔死的事情。(大臣掉沟里摔死是真事,正史记载)
那没灯的大臣怎么办呢?就是等有灯大臣走的时候,就着光跟着进宫,就跟搭公交一样,要是人多了搭不上,那就只能等下一位有灯的大臣了。
不过张禾被咸丰皇帝带着,自然属于有灯一族,没有出现什么危险。
上了朝,张禾分出意念附身了大部分的群臣,然后听着。
开始看着下面的人奏事什么的,还觉得挺好玩,也没控制着大臣发疯,咸丰皇帝看张禾的眼光也有些不信邪了:你看,这不是好好的么?
不一会,张禾听腻歪了,便用分出的意念控制着群臣集体发疯起来,有唱小曲的,捏兰花指的,张禾还想表演大臣当众撒尿,觉得太骚,改成了当众脱裤子,看咸丰帝时,咸丰比张禾预想的要震惊的多的多!
满朝重臣汇集于此,这要是都疯了,大清这摊子就可能撑不下去,急的团团转的咸丰朝张禾吼道:“立刻作法!”
张禾便装模作样地做了一会,收回了意识,群臣不被张禾控制,便恢复了正常。
这时让张禾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大臣性子还挺烈,想着刚才发疯的样子,都羞愧难当,尤其那位脱裤子的,非要吵着去上吊!
咸丰皇帝龙颜大怒:“这么点小事就寻死觅活,大清还怎么管!再有敢言上吊的,满门抄斩!”对于处理这种事情,咸丰皇帝还是有些手段的。
平息了事件以后,咸丰皇帝握着张禾的手,激动道:“你是朕的国士啊!”
150。有道高僧
张禾成了咸丰帝的国士,那刘太监也正式成为了他的下人,除此之外,还在圆明园赐给一座宅子,赐名“国士苑”,在福海的北边,东区和西区交界处。
张禾搬进了国士苑,却保留了以前在杨桂堂家住时的习惯,叫人弄了几十只小鸡,每天没事干就喂鸡。与此同时,张禾叫人去村里寻那只成了精的母鸡,看看还在不。
过了半月,张禾都忘了这茬子事了,那刘太监却抱着一只老母鸡回来了,张禾一见,正是上次那只成精母鸡。
那母鸡见了张禾,也不避讳刘太监,当即说了人话:“你上哪去了,好几天都见不着,咱家的小鸡都可想你了呢!”吓得那刘太监就钻到了桌子底下。
那母鸡来了以后,张禾就把喂鸡的重任交给了她,除了喂鸡意外,张禾还教给她洗衣服和熬小米粥,张禾是山西人,小米粥是一日三顿,饭前饭后都不断,一天六大碗。
喂鸡、洗衣服、熬粥,都不是义务劳动,张禾时不时赏给她一颗蜂怪的妖丹,给她增加修为,很快就突破了金丹,成为了金丹妖怪。
这一日,张禾起了床,依旧变成小孩的模样,走进院子,在母鸡搭起晾晒的被子中间穿梭,让被子裹住自己,感受上面的阳光。
小的时候张禾就很喜欢这样,晾着的被子上,有一种特殊的温暖和味道,那时候大人不让,怕脏了被子,现在自己成了国士,自然可以为所欲为,脏了大不了重新洗洗。
这种清闲日子过了一个多月,咸丰帝来找,有高僧来访,让张禾去震震场子,张禾跟去了,心中不住嘀咕,不会真是唐僧取经,要降自己这个妖怪?自己可什么坏事都没干啊,跟那母鸡妖怪一直都安分守己的。
张禾跟咸丰帝见了那高僧,心中却是一紧,这高僧不是忽悠的,张禾查看对方修为,丹田处有个小金人,显然是结成了金身法相的高僧,相当于妖家的血丹。
让张禾放心的是,这高僧的金人还小,看样子还是刚刚结成,因此对自己的威胁不是很大。
那和尚见了张禾,向咸丰帝道:“有此国士,可保陛下无恙。”
张禾松了口气,看来对自己没有什么敌意。
说了一些话,本来以为那和尚只是云游的,就要走了,那和尚却不走,说自己想搬进国士苑,跟张禾一起住。
张禾就不高兴了,委婉地表示,自己习惯一个人,不太欢迎别人。
那和尚不理张禾,却向咸丰道:“贫僧修炼佛法多年,也颇有几分手段,不如跟这位国士比试一下,如果陛下觉得贫僧不是乱说,便留贫僧一起保我大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