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之作:秦军大战马其顿军团_唐时烽火炼诸侯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梦幻之作:秦军大战马其顿军团(2 / 2)

亚历山大惊恐的看到重骑兵的战马被一支射在马前胸的箭活活射穿,恶毒的秦矢,三棱构形使中箭者无法轻易拔出矢头,身体的任何部位中了箭之后,即使没有丧命,也会在极大的痛苦中失去部份的行动能力与继续作战的勇气。第一阵箭雨之后,马其顿重骑兵倒下1/4的骑士或马匹。。

骤然之间遭到重击的骑兵与战马蒙了,冲锋波在秦军阵前不知所措地停了下来,整个曝露在秦军的军阵之前。在没缓过气来的骑士们还没认知到这点之前,他们又听到来自地狱的声音:“风,风,风”。

这次,马其顿重骑兵们哀嚎着成片倒下,平时容易控制的战马也在前所未见的惊骇下慌乱,满地都是奄奄一息的骑兵与发狂扭动的战马。

“风,风,风”。

马其顿重骑兵崩溃了,包括亚历山大在内的幸存骑兵,在第三阵箭雨到达之前就已经掉头逃命。。

在秦军的军事术语中,这叫“射住阵角”。

这批奉命射住阵角的秦兵在无意间展示了秦国弓弩的惊人威力。骑兵在游动野战中最好使用容易操作的弓,但是若所执行的命令类似18世纪西方所称的轻骑兵,只需要在定点上射击甚至下马射击,秦国骑兵也不排斥射程更长的弩。射住阵角的任务刚好不需要骑射,下马射箭就行。亚历山大认为这只是秦军的雕虫小技,不至于动摇整个战局,他拒绝相信马其顿方阵在战场上的威名与作战习惯,将会毁在小小的弓箭上。高贵的希腊人不愿意向没有文化的蛮邦学习。

在向马其顿军团发动攻击后,秦军右翼开始向马其顿军的左翼攻击前进,在前卫逼近敌营600步时,下令展开制压射击,以充份发挥每一幅弓弩的威力。鱼丽阵绵密布置使秦弩达到最高效能,而秦军的左翼部队也收起雁行之阵,转为紧密而威严的玄襄之阵。向马其顿军的第1大军团压迫。

亚历山大下令将工兵的攻城用的大盾牌集中起来,重步兵不可能一边扛着大盾牌一边以马其顿矛冲锋,而步兵的小盾在箭雨中显得全无作用。亚历山大希望让所有轻步兵,炮工兵与各种杂兵全部上阵,这些士兵将在重步兵冲锋时与重步兵搭配,举着盾牌同时掩护两个人。虽然以马其顿的方阵结构观察,这实在匪夷所思,但马其顿的对手,更加匪夷所思。

这时,一阵箭雨射倒了大批后卫队,亚历山大惊骇地发现这阵箭雨竟然来自军团的后。

在马其顿军团的右侧,秦军骑兵射杀了马其顿军试图组织抵抗的游动轻骑兵。秦军骑兵突然冲到马其顿军团右侧600步处,并且广正面散开。

马其顿第1大军团在从两面射来箭雨中伤亡惨重,阵形大乱。亚历山大试着组织原本用来随着冲锋的轻步兵出击,但是大草原上的秦骑兵轻易驱马甩开扑过来的马其顿轻步兵,在步兵的小矛能构着秦军之前,已经被秦军在骑射中逐一射杀。另外一批轻步兵兵举起弓箭与掷石试图还击,但是他们的箭术与射程远不及秦亲骑兵。

伟大的巴拉克鲁斯将军在高加米拉大战中以弓箭与标枪击退了冲到马其顿军前方的镰刀战车,这批射手主要的技术是短距离的平射,使弓箭发挥类似手枪的效能。弓箭与标枪的混合编队,代表弓箭的射程甚至必需与手掷的标枪相比。这就是为什么马其顿式训练所产生的射手,对于远处分散而高速运动中的目标感到无能为力。

亚历山大下令大军团直属的轻骑兵团全力向秦骑兵逆袭,2000名轻骑兵向秦骑兵出现的发起整齐冲锋,但是轻骑兵团是不懂得在战马奔驰中射箭的,他们多半只会投掷标枪。秦轻骑兵两个骑兵屯向马其顿轻骑兵团进行反逆袭,秦骑兵在冲锋中一路尽情射击,在精准的平射下马其顿轻骑兵纷纷落马。当两军相逼不到450步的时候,秦军的两个骑兵屯精确地改变冲锋方向,张开两翼向马奇顿骑兵卷去。马奇顿骑兵完全没得到白刃战的机会,也不可能进行固定方阵的射击,于是这个轻骑兵团在秦国骑兵的骑射下全军覆没,没有人能够生还。

亚历山大疯了,高贵的希腊人,不可能被野蛮人打败。他下令使用马其顿矛的第3重步兵军团转向,向秦骑兵进攻。但是马其顿长矛军团不可能在10分钟内完成方向的转变,特别是在箭雨打击所制造的恐慌之下。马其顿第3重步兵军团在转向列阵中遭到秦军两面箭雨挟攻,伤亡惨重,该军团在10分钟之内基本上已经全军覆没。

亚历山大的眼中渗出了血!他决定,在箭雨还没有消灭他的军团之前,他的军团要以人数的优势冲过1500步的距离,以马其顿长矛捅穿那些该死的秦国弓弩手!高贵的希腊人唯有以勇气在短兵相接中取胜!于是他亲自率领剩下的三个重步兵军团向秦军发动冲锋,只留下一名将军率领军团直属部队与由左翼调来的最后一个完整轻骑兵团牵制秦轻骑兵。

秦军将领发现左右两军的箭海都已经使正面的马其顿步兵阵型大乱,轻骑兵也准时在马其顿军的两翼出现,他知道这一仗已经胜了。他吩咐部队推进到敌前600步处,即四石弩的有效射程内,将射击由曲射转为精确的平射。当马其顿军崩溃之后,再让大戟步兵冲锋,澈底歼灭当面之敌。

于是在两军同时发动攻击的态势之下,全战场唯一的交手战,发生在秦军的左翼。

当亚历山大发现他的方阵离秦军已经不到600步的时候,他让所有残存的骑兵到各步兵团方阵督战。只要是逃离方阵的官兵,格杀勿论!但是马其顿士兵的纪律,在这些人身上仍然闪耀生光,多数的士兵坚守岗位,所以他仍然拥有三个较完整的军团组成传统的长矛方阵。不过在秦军箭雨的残杀下,这三个军团伤亡过半。

观望兵喊道:“敌长矛步兵,左翼正前方500步,常步推进中”。

秦将查觉左翼的马其顿军队并没有在箭雨下退缩,反而正对着左翼军挺进。不得不佩服马其顿人的纪律与勇气,下令:“令左翼军,停止前进,维持原阵,弓弩改为平射。敌推进至阵前75公尺时改锥型左钩阵。令右翼军,左侧与左翼相连接部五百主,于本军突出时,左转向左翼敌兵团侧翼改锥型阵,大胆冲突”。又下令:“一号战车05车,06车,加配长戟,轴刀,协同右翼军侧击之五百主作战。左翼军各车,平射,加配长戟,轴刀。2号,变换阵地至左翼军中央第三排,待命行零距离射击”。

接到命令之后,辎重兵将戟,铍送到本阵右后方。弓弩改为戟铍,原来因没有弓箭而配置在后方作为左翼预备队的士兵也跑步到左翼军阵后方待命。作好换阵准备在左翼军军阵前方的三个五百主仍由两名千人主指挥,秦将下令:“左翼军,正前方100公尺处,闻鼓,平射三轮,再闻鼓,自由射击”。

鼓声擂起,秦兵放平弓弩,第一排弩兵卧姿,第二排弓弩兵跪姿,第三弓兵立姿,第四排以后仰角45度,瞄准目标。

“大风,大风,大风”

如蝗的飞箭不再由天下落下,而是对马其顿士兵劈面而来。原本干脆将盾牌顶在头上的马其顿士兵再度遭到惨烈伤亡。亚历山大吼道:“顶住,冲呀”。马其顿兵开始吃力地小跑步,此时距离已经突破300步了!

秦军考虑到前置量,于是提早下达变换阵形命令:“前队千人主,自由射击。后队千人第2五百主,换戟。第1五百主,推进至本阵第六排中空处为锥尖,待命”。

更换戟,铍的命令在两分钟内完成,因为辎重兵早已将戟铍送到各伍旁边。各伍士兵直接丢下弓弩,拾起戟铍,在伍长的引导下向变阵的位跑去,辎重兵则在原地将弓弩收拾好。整个阵型因为平时对官长的严格教练而能精确执行,士兵只需要丢弩,拾戟,跟着伍长跑。轻松容易。

观望兵喊道:“左翼敌重步兵,转入冲锋,150步”

新的信号旌旗竖起,秦将吼道:“前队千人主撤,后队千人主,锥型,闻鼓进军”。

亚历山大看到秦军左翼军正在自由射击的所有前队弩兵突然掉头就跑。在箭雨下冲锋的马其顿士兵们也看到了,在300多步的冲锋路上,大量马其顿士兵尸首枕藉,有些地方甚至叠了多层。不过他们的牺牲是有代价的,眼前的秦军正在溃散!亚历山大取得了突破!马其顿士兵平举长矛,发出恐怖的吶喊。

但是当马其顿士兵再往前冲了60步之后,亚历山大的血液凝固了。

出现在秦军弩手后方的是一个品字型方阵,每个方阵的第一排士兵都手持长2公尺半的长戟,与马其顿士兵不同,这些士兵的队型错综,宽松而疏隔。即使一个伍,也站成两兵在前,三兵在后的品字形。而这个品字型方阵的两翼,各有多部兵车与几伍强弩兵,兵车上已经摆平的弩仍然拼命射击,但兵车上插好的大戟,表示兵车与兵车步兵将投入白刃战,弩兵的配置明显只居于支持的角色。这个品字型方阵最奇怪之处在于军阵外左前方约1200步处也有一百长戟兵与两辆兵车。亚历山大不大清楚这是什么意思。

观望兵喊道:“120步…90步…我军弩兵开始零距离射击”。秦将说道:“接战”。

秦军的鼓手开始快速擂鼓,秦军的品字型方阵在鼓声响起之后,拼出最大的力量喊出一个字“杀………”

品字型的军阵在马其顿人逼近到90步时也开始向马其顿方阵冲锋。亚历山大冷笑着,现在才开始启步,太晚了。没有冲力,矛又比我短,希腊的荣誉仍然获得坚守……

可是秦军的小编队要的并不是与马其顿人硬碰。秦军每个伍的前两个士兵(包含伍长)在逼近敌人时冷静地大戟上的戈钩住马其顿矛,然后用力向两边甩开。后面3名士兵则灵活地钻入伍长在馬其頓矛阵中撑开来的空隙,然后以戟或砍或剌,击倒前列的马其顿士兵。在一个伍成功的打开一个缺口之后,后面两个伍一拥而上,一样以戟将剌向胸前的马其顿矛挑开,让后面的士兵接上来扩大缺口。当然,在马其顿矛的冲力下,秦军的伍长们只有一次机会,不少冲在前面的伍长或拾长错过了马其顿矛尖而被剌穿,但是秦军较疏开的队型与灵活运动的小组使得前组士兵的损失不会影响到后组,同组间前排士兵的失误不会波及到后排。而约60步的助跑所形成的冲力虽然不能抵消马其顿方阵的冲力,但是也使对马其顿重装矛兵的第一线截杀更有力道。最重要的是以伍为主体,伍伍之间的疏开队型在整体上形成抵消马其顿矛冲力的1500步战场纵深。。

在遭到秦国戟兵绵密的打击之后,马其顿方阵队型陷入混乱,勇猛的马其顿士兵纷纷拔出短剑与秦兵厮杀,因为马其盾长矛实在太笨重,在整体的冲力被抵消之后,重步兵只能将长矛向前狠狠一掷,希望多少再打到一个秦兵。但秦兵的白刃战兵器则依伍长的能力而定,较团结的伍能在混战中继续使用戟剌杀马其顿士兵,伍长则在一旁以短剑掩护攻击戟伍的侧面。较没有凝聚力的伍则纷纷拔出短剑与一些杂七杂八的兵器与敌短兵相接,部份在后方的伍使用铍-加长版短剑,这些铍伍在交手战时才投入战场,使马其顿短剑士兵的伤亡更为惨烈。这场激战使马其顿的重步兵们格外怀念希腊式的长矛。

最后,秦军投入预备队参战。但是在到战场之前,马其顿兵已经被收拾的差不多了。

当马其顿方阵的前方陷入白刃战时,秦将命令观望兵挥舞一面绘有鹰爪的旗帜。

亚历山大看不懂的那个突出的百人组与兵车突然摆出一个小锥型阵,正对第1军团的侧翼展开冲锋。亚历山大气的发昏,原本用以掩护侧翼的轻骑兵都断送给秦军骑兵了,马其顿方阵的侧翼是最柔软的小腹。秦军的车兵竟然在轮轴上装上长刀,广正面一路侧砍进来,第1军团的左翼马上崩溃了。

这就是钩,当马其顿军在正面胶着时,就像扣下了扳机,而被带动的击铁也因此释放而向下猛击。

当亚历山大捶胸顿足的时后,右方的秦兵也传来恐怖的吶喊。一个組成錐形的五百主与十个二号战车组从马其顿第2军团的左翼切进来,所经之处,一片断肢残体。马其顿兵再也无法坚持方阵了。也许,全速撤出战场,还有一线生机。

但是亚历山大背后传来的哀嚎澈底击破他的幻想,秦骑兵在歼灭了第1大军团的轻骑兵及直属部队之后利用短短20分钟从运输车上补充了羽箭,然后以分散的队型冲向马其顿第1大军团的后方。

失去判断能力的残余马其顿士兵漫无目标的在战场上乱窜,成为骑兵飞驰练射的良好目标。因为秦军的首功习惯,只有极幸运的马其顿士兵得以生还。亚历山大在卫兵的保卫下拼命逃出。马其顿军在攻势中损失异常惨重,但整场攻势只维持了1个小时。而秦骑兵对零星马其顿兵的追杀,则一直沿续到当天傍晚。整个马其顿第1大军团,中亚最大的重装军团,战后只剩下200人不到的活人。

秦将在观察到当面之敌已经溃散之后,下令推进中的各种弩从100步到900步进行沿伸射击,使整整1公里纵深内的战场上铺满了中箭倒毙的马其顿军士兵。

第2大军团的40000人中,有32000人在大草原上丧生。而全马其顿军团共3000人的伤兵与战俘在两天后被秦人下令集体坑殺,以宣示对侵略者的严厉惩罚,使马其顿军的总伤亡人数高达七万人。史载战后的大草原,“斫首之骨盈野,乌血潺然,鹰枭覆原,饫狼昼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