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诫4_年轻知识分子校园忏悔录:第十一诫(全本)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一诫4(1 / 1)

觉得身体有了飘浮感,他恨不能马上回旅店睡一觉。整个上午他是在逃生的煎熬中度过的。教授把他塞进找弹组时,让他以为那是一个肥缺。教授曾经站在靶场的山脚下,无数次地眺望被风吹出阵阵涟漪的无边的草场。他知道靶场哪儿该呆,哪儿不该呆。他似乎有意让姜夏重温他过去的精神生活,那种在死亡边上战战兢兢的精神磨难。

教授主持炮弹项目已有两年了,大部分参加研究的人脸皮奇厚,争先恐后扮演小丑角色。经姜夏偷偷查明,大多数人的设计是从国外文献改头换面照搬来的。这些人不认为这有什么错,他们把外出参加实弹试验,当成一次集体狂欢,出差小组庞大得像个到乡下演出的官方剧团。教授昼夜把心思放在公关上,这时候,他能放心依靠的行家只有姜夏一人。大部分人像来参加一场热闹非凡的婚礼,他们在旅店彻夜打牌,下楼吃饭都懒得穿上皮鞋,趿拉着旅店里的塑料拖鞋,叭哒叭哒地在饭厅走动。还有人专寻那些幽秘的小巷,用私房钱答谢按摩小姐的肉体款待。他们当然不会因为按摩小姐长着比他们妻子更富弹性的乳房,便对婚姻的评价一落千丈。他们非常清楚,婚姻是他们在两次肉体冒险之间休息的宁静港湾。

姜夏心里矛盾极了,他发现小组里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氛围。一种吊儿郎当,无所用心,他帮教授干得越多,得到同事的嘲弄目光也越多。另一种,是对教授怀着宗教般的崇敬,他必须收敛起个性,以便得到教授的重用。教授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奖赏那些敬畏他的人。姜夏发现即使再聪明,他也无法做到两边讨好。他跟在教授后面唯命是从的样子,早已成了部分同事讽刺挖苦的对象。教授虽然尊崇文明循环论,但不认为自己与迷信有什么瓜葛,他相信世间一切都在科学掌握中,包括爱国这件事情。他相信爱国是一种权力,不是别人想象中的义务。一位穷人的爱国,怎么能同一位富人的爱国相提并论呢?他真想告诉中国的老百姓,爱国跟爱父母一样,没有钱全是白搭。爱国就像赌博,是需要下赌注的,真正能下得起大赌注的人少之又少。他至今感谢在小学听到哥白尼轶事时的感受,那个故事后来把他带进了权力的殿堂,这是没天分的人无法做到的。有人因为爱国,把嗓子都喊哑了,那不过是用皮尺上最小的刻度,丈量自己的爱国力量。对一场有中国队参加的足球赛,教授可以无动于衷,但他深信,他的爱国力量超过整个球场上的中国球迷。

教授在为自己酝酿一个非同寻常的神话:他能同时干许多事情。爱国、研究、酗酒、开会、出国、干女人等等。当然,除了酗酒、干女人等这类小失检点的事情,许多事情都有人帮他干。姜夏辨认出了自己的使命,他在用自己的吃苦耐劳和天赋,成全教授的神话。教授说,“你应该记住我的话。”姜夏就不敢忘记。姜夏投奔到他的门下时,虽然没举行什么仪式,但他心理上已经是教授的仆人了。教授从此无需亲自干纸上的活,他的脑子成天思考的,是谁缔造了中国?政治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样的女人可以不让男人移情别恋?这类历史、政治、文化的大是大非问题。姜夏从此有了趴在纸上埋头计算的隐居生活。偶尔,一张写满了希腊、英语字母,阿拉伯数字,少量汉字的纸头,会使他产生片刻幻觉。披着长袍的希腊贵妇,戴着摇铃的肚皮舞女郎,身着华服的英国女人,中国皇帝的后宫妃子,仿佛围在他的周围,为看不懂他写的本国字符表达的意思,感到惊恐,格外担忧。每次算出了结果,姜夏就等着教授祝贺,每次姜夏的希望都不会落空。教授非常体贴地认为,结果无足轻重,重要的是繁琐的计算过程不能省略,因为计算结果都在他的学术政治的掌握中。最后,在研究报告上署名时,犹如两人走路,姜夏的名字远远落在教授的后面,中间冷不丁塞进主任、所长等其他不相干的人名,大概这就是教授苦心孤诣的学术政治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