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诫15_年轻知识分子校园忏悔录:第十一诫(全本)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一诫15(1 / 1)

得他在家乡的车站下车时,对那些没有逃过命运魔爪,只好把箱子运往山区的同学,怀着一副怎样假惺惺的心肠。在得意忘形的轻松中,他高兴得差点被地上浇水的软皮管绊倒,拎挎着两个大包,兴冲冲地出了车站。

进家门时,父亲紧跟在母亲后面欢迎他,他们高兴地说了一阵话,脸上渐渐露出了茫然的神情。妹妹的工作一直没有着落,父母为他上学借了贷,满以为他即将挣钱养家的时候,他却兴冲冲地跑回家来休学。在全家人盼他毕业,生活即将发生可喜变化的时候,不料想他只带回一张吃闲饭的嘴。这位原来在家里了不起的大学生,终于无话可说了,没了上学期间的那份光荣劲。最可怕的是别看他无精打采,却喜欢上了文学。那些父母看来很肮脏的书,他读得津津有味。一九五六年反右以前,父亲发表过几首诗,反右开始以后,便和查他日记的人一起诅咒文学。当着儿子的面,他一提起文学,就像发讣告似的难受。几个月下来,姜夏像换了一个人,文学操练让他有了愈加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不属于中国人、美国人或俄罗斯人,他属于世界文学,属于消除了方言的那部分。这个想法一下把他父亲难住了,他想着姜夏说的每个字,想弄清姜夏究竟是从哪儿误入歧途的。他忧心忡忡地看着文学,这个他又敬又怕的恶魔,附身在了他儿子身上。他相信儿子是一位憋脚的习作者,只会拾捡从那些天才嘴上掉下来的饭渣。他感到时间紧迫,因为姜夏赶在挣钱之前,发出了人干嘛要挣那么多钱的可怕疑问。

他父亲急不可耐,在镇小学门口等到了姗姗来迟的老同学。那人教语文,顺带负责为学生编一份《春笋》文学小报,是个宽肩膀无话不说的家伙。他和姜夏父亲临时组成了鉴定小组。姜夏去镇图书馆借书的当儿,他们翻阅了姜夏的笔记本,满床满桌的废稿纸。他们发现姜夏没有从书中学到什么,他说的那些亵渎的话,不过是背诵名人名句而已。他的习作单纯得让人害羞。鉴定小组原来打算花上十天半月说服姜夏放弃文学,没想到只半天就办到了。与姜夏父亲的做法不同,那人先是赞美文学,背诗,然后说了许多姜夏不知道的天才轶闻。末了现身说法,认定自己为文学奋斗了大半辈子(鬼知道他是怎么奋斗的?),至今一事无成。姜夏用手绞着一张餐巾纸,他的话足以让姜夏冷静下来,好好掂量一下,这位起点比姜夏高的人,已经奋斗了大半辈子……看来属于姜夏的写作前景也不美妙,他似乎该接受这种文学宿命。

到了春天,家里已经有了冷战的气氛。荤食越来越少,变成了让他知趣的语言。其实他不该有所抱怨,他应该认识到,动物性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动物的父母不愿为子女多当哪怕一天的监护者。他父母省吃俭用,让他在家里呆了这么长的时日,他应该感激涕零才对。阳光,书籍,闲饭,这些都说明了他的差劲。父母为落实下一顿饭害上了失眠症,他却把这么宝贵的日夜,用在不可救药的闲书上,的确闲昏了头。

记得他提出要走后,家里的气氛突然热烈起来,又变得依依不舍。他早想好了,在饭桌上甚至向家人吹牛夸口,他一定会留在大城市,有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也许最终会在华东的某个地方,娶上一位当地的漂亮老婆。他回学校的日程安排,清晰得让他害怕,那些还没有着落的事像眼花缭乱的景点,已经纳入了旅游手册似的。他回到学校时,身子瘦条条的,体重与以前没有两样,他吃闲饭竟然没吃胖。原以为轻松得如同睡眠的休学生活,不料想成了一本教他时刻留意金钱的教科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