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割断“亲缘”_穿越红星年代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零二章 割断“亲缘”(1 / 1)

这院子确实够破的,院墙是土坯垒的,院门是用棉槐条子编成的。院子里堆了一些秫秸和玉米茬子(就是玉米的根部,可用来烧火),栽了两棵一人来高的小枣树。靠东院墙有个草棚子,里面有了炉子和锅灶,还有些农具和一辆独轮小推车。

“我妈”领我刚走进院子,一个声音就在屋里叫着:“玉儿啊,你妹妹醒了,你快带她出去玩,我这还有的是事儿呢。”

“我妈”喊着:“妈,有个解放军大姨找你!”

这时正屋的房门一开,一个面容憔悴的中年妇女出来了,身后一个梳着朝天辫的小女孩紧紧揪着她的衣襟。

“是解放军同志啊,你这是打哪来啊?你找我?”

我看看她,一点不错,她应该就是我的姥姥。尽管我没见过她这么年轻的模样,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

我急问:“李师傅在家吗?”

“他不在。公社修水利,他在工地上住着呢,你是找他?”

我心里庆幸,不在最好。我这假话就好编了。

“对,我是找他有点事。不过,跟你说说也行啊。”

“那,快进来吧。”姥姥一边把我往屋子里让,一边歉意地说:“家里又小又乱,真是对不住了。”

我跟她进了屋子。里面光线不足,坐到堂屋的方桌边过了一会,我的眼睛才适应过来,同时也看清了“我妈”家里的摆设。

这是三间草房。墙是又宽又厚的土坯垒起来的,然后抹了一层黄泥,上面贴了一些旧报纸。泥墙不大沾糨糊,因此不少墙纸都卷了起来。屋子里面家具不多,堂屋只有一个油漆剥落的方桌,两把椅子和三四个方凳,门后一口大水缸,西屋有个旧得看不出原来色彩的衣橱,一张大土炕,东屋没有炕,用半截砖支起来几张床板,上面放着简单的被褥。

看着这些我一阵心酸。我没想到“我妈”当年过得这么凄凉。我庆幸自己找到了她,我决心一定要全力帮助她走出困境按照我原来的计划,假如我姥爷在的话,我就冒充是他厂某个工人的亲戚,比如那工人的侄女啊外甥女啊什么的。至于那“某个工人”,我可以瞎编一个名字。那是个大厂,有好几千人,他根本不可能都记住。我以那人亲戚的身份来看望一下李工程师,勉勉强强也说得过去。

他如果不在,事情就更简单,我就使用另外的一套“瞎话”。

一边喝着我姥姥给我倒的茶水,我一边就象真事一样编开了故事。我对她说,我的叔叔是李工程师指导过的一个技工。当年,李师傅给了他很多的帮助,终于使他成才,现在他成了技术员,出国去了非洲。他委托我一定要想法找到当年的“师傅”,好好报答报答他。

我姥姥听了直摇手:“谈不上谈不上。都是为人民服务,为党为国家工作,你千万别这么说。”

接下来我问起了姥姥家的生活情况。我妈刚才说的一点不假:我姥姥家因为孩子太多,而且有四个在上学,她忙里忙外,挣不了几个工分,因此家里的“经济”捉襟见肘,没办法,只好让小五(就是我妈)先休学一段时间,等有了条件再上学。

我马上就说,那可不行。孩子不上学,怎么学习建设祖国的本领呢?正好,我叔叔让我转交给你一笔钱,说是当年李师傅借给他的。你就用这钱让小五上学吧。

我拿出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百六十元人民币。这是我全部积蓄的一半多。我还得多少留下点,因为我跟周启明结婚的时候,我不想全用他的钱。

我提干后,薪金是每月52元,但干部的伙食费是要自己掏钱的。除去伙食费和日常花销,我每月也就是剩下20来块钱,所以我攒起这样一笔钱也实在是不容易。我在心里对我妈说:钱不多,你先用着,女儿以后挣了再给你。你放心,有我在,你绝对不会没学上的。

姥姥坚决不要这笔钱。她说她没听老李说借给别人钱,所以她不能收。不过我早估计到这一点了。我拿出了一封非洲来信给她看,信上写得跟我说的一个样。姥姥尽管相信了我编的瞎话,可是仍然不肯收钱,她说她得问问“老李”,而那老李要到月底才能回来歇两天,月底离现在还有十天。

我对我姥姥的固执很气愤。要知道,我编出这封信还费了不少事呢,就说那个来自坦桑尼亚的信封吧,那是我们排小孙的叔叔从坦赞铁路工地写给他侄女的,被我专门借来当道具用,好容易哄得姥姥相信了,她又不肯要钱。我只好苦苦劝说,我说:我费了这么大的劲,找了这么多地方,才找到你们。你要是不收下,我以后怎么跟我叔叔交代呢。姥姥看我急得快要哭了,这才勉强留下了那笔钱。

我走的时候,提出来让小玉送送我。我们在一起才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她竟然对我有些恋恋不舍。在村口临分手时,她咬着嘴唇,半天才鼓起勇气问我:“大姨,你还会来吗?我不想让你走。”

我看看“我妈”,心里的滋味也很不好受。我马上就说:“小玉,大姨今天还有事,大姨明天再来看你好吗?大姨带你去城里玩。”

“我妈”看着我连连点头,脸上笑得像一朵花一样。

回城的路上我算计着,明天我早点过来,然后带着我妈进城逛逛商店,给她买件新衣服,再去饭店吃顿饭,下午再送她回来。我能够利用的时间不多,忙完“我妈”,我就得叫着马卫青回部队了。

至于回去以后怎么办,我也想了很多。我感到最可行的一个办法,就是把我妈接出去,接到蒙道县里的学校去上学。我现在每月的薪金52元,供我妈上学,让她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应该不成问题。甚至我连具体的实施方案都有了:我们工地机关服务社的女职工刘姐家是县城的,我托她给我妈找个地方借住,我每月给那家一些钱。星期天我可以去看望我妈,照应一下她的生活。这样多好啊。当然我得好好“教育”我妈,让她努力学习,争取考上中学,再去考大学。“文革”折腾不了几年了,将来邓小平还要领导我们改革开放,知识经济的时代很快就要到来,我妈只有好好学习,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我回密东招待所以后想了很多,想得也很细致。但是第二天我爽约了。我不光没有再来找我妈,而且还急不可耐地打电话给马卫青,让她到密东县招待所找我,然后我就带着她匆匆离开密东,返回了工地。更为“缺德”的是,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跟我妈联系过。

我的突然变卦并不是因为我“薄情”,而是因为就在那天的深夜时分,我的脑子里突然如同电石火花般的一闪,让我意识到了一个极为关键,并且对我说来是生命攸关的大问题!

这个问题警示我,我必须得赶紧远离“我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