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车站邂逅_穿越红星年代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5章 车站邂逅(1 / 1)

在陶双飞的引领下,我很顺利地从政治部秘书科领到了那些“材料”。那是大约五十多本小册子,说多不算多,就是不太好拿。陶双飞就从他办公室找了一个旧网兜给我装上。他去办公室找网兜的时候,我才知道他那个物资部所在的办公楼,正好位于大院的最北端,他办公室的窗户,就冲着大院墙外的街道,而那个街道对面,就是我下车的公交车站。

后来陶双飞还要送我去火车站,我连忙推辞,说我朋友周启明在那等着呢。这时陶双飞问:“是你男朋友吗?”

我说:“是啊,我们快结婚了。”

一抹阴影从陶双飞的眼神中一闪而过,不过他马上就很热情地说:“那我该祝贺你。等你以后再来河阳,我请你们俩吃饭。”

后来陶双飞又领我到公交车站,直到看着我上了公交车他才回去。

我赶到火车站的时候,周启明已经等在那里了,并且他还给我买好了车票。离开车时间还早,我俩就想去车站附近的一个百货商店转转。走在路上周启明问我:“昨天晚上你跟我姐都说了些什么啊,嘀嘀咕咕那么长时间?她没说什么不中听的吧?”

我说:“怎么没说,她告诫我,那个“小明’从小就流氓成性,叫我时刻提高警惕,别让他阴谋得逞。”

周启明直晃脑袋:“这才是天大的冤案。我告诉你啊,我小时候笨得出奇,都上中学了,我还不知道男的和女的怎么样才能生出小孩儿来。有同学告诉我是如何如何,然后就会怀孕,我说不对吧,咱听忆苦思甜报告,讲旧社会穷人生孩子多了养不起,愁的要命。既然是那么‘鼓捣’出来的,他们不‘鼓捣’不就行了嘛,所以孩子肯定不是那么‘鼓捣’出来的!”

我为过去那个天真无邪的周启明而感叹,我故意问他:“对呀,这事儿好怪,既然明知道养不起,他们为什么还要一个劲‘鼓捣’呢?”

周启明坏坏地说:“我才算明白过来。因为他们憋不住。”他附我耳边小声说:”你不知道昨天把我憋的呀。子华你不穿衣服的样子太好看了,太太太太好看了,就可惜只脱了一半,下一次你一定要全都……”

我朝他怒目而视:“周启明你再胡说我叫警察了。这光天化日之下你怎么敢胡乱调戏妇女?”

周启明直喊冤枉,说是你先说的,是你鼓励我要流氓成性。我使劲掐他一把,他老实了:“哎呀姑奶奶你轻点,我不敢了,不敢了。那咱说正经的。你们昨晚上都说的什么?”

我说,你姐讲她也想转业,说了些转业了在哪安家什么的。他们也想回河阳呢。

周启明说:“他们回来咱就走,咱们去嘉安。我看嘉安比河阳强多了。你说呢?”

我心想,真是“我的”启明呢,想的跟我一样。我以为他也是不愿意跟他姐在一个城市,谁知他不是那个意思。他是想离家近些,他爸他妈可以帮我们照看孩子。他倒是想得挺长远。

周启明又问我对他姐印象如何,我说,挺好啊;周启明说,不是实话吧,不过我跟你讲,我姐这个人吧,有的时候不拘小节,说话也没谱,但是她人不坏。有我在,她也不敢惹你,你放心。

我说,我怎么越听越不对味啊。你的意思是,你要是不在我身边,她就会欺负我,这还叫“不坏”哪。

周启明笑着解释说,不是那个意思。她有的时候说话挺不注意的,不了解她的人,还以为她心眼不好。其实她是有口无心。

我基本同意周启明的这个说法。也就是说,别看周筱茹是姐姐,其实她的素质比不上周启明。但我实事求是地对周启明评价说:“别的我暂时还不太了解,不过你姐挺有气质的。”

周启明有些不解,说我怎么没看出来啊?

我只说了一句“你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然后我跟周启明又说开别的事了。

我对周筱茹的那个评价是由衷的。周启明和周筱茹相似的一点,就是他俩身上都有一种高干子女所独有的气质。我们得承认,高干的后代中确实有一些纨绔子弟,但公平地说,他们大多数人还是比较有素质的。同时因为种种客观因素的熏陶,这部分人身上大都带有一种很难形容的独特气质。周启明和周筱茹当然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周启明身上的气质让我着迷,迷得似癫似狂、如痴如醉;周筱茹身上的气质让我羡慕不已:我可以不喜欢我这个大姑子,可我却喜欢她身上若隐若现的那种独特气质。

说着话,我俩就来到了河阳第一百货商店门前。正准备往里面走呢,突然有个人不知从哪蹿过来,一下就抱住了我的肩膀。

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我大叫起来:“徐仲雅!”

一点不错,那就是已经“复员”成老百姓的“姐们”徐仲雅。她比原来更丰满了一些,也白了很多。而且不知她怎么“捣鼓”的,穿着一身淡雅的“便服”,人却显得挺洋气。

徐仲雅呵呵笑着说:“我远远看着就像你。好啊子华,你来一趟河阳,也不说来看看我,我以为你都忘了我叫什么了呢?”

“瞎说,怎么会?”我亲昵地打她一下,“哎你不是在长秋吗,你怎么到河阳来了?”

徐仲雅说:“长秋离河阳很近,有公交车。我今天休班,没事进城买衣服。这么巧就碰上你了。哎对了,你俩什么结婚啊,别忘了告我!”

徐仲雅是去年11月结的婚,对象就是原来她家给她找的那个中学教师。徐仲雅对那人一直不太满意,中间还跟我说过她跟那人“黄了”,可不知怎么回事,最后跟她结婚的还是那个叫曹桂堂的数学老师。

我们就在商店门口说了一会儿话,然后周启明提醒我说,火车快来了。

这一阵我跟徐仲雅说话,他就百无聊赖地站在一边看街景。他这一说,徐仲雅笑道:“你看子华,咱俩在这说话,启明不愿意了,要把你从我这儿抢回去呢!”

周启明有点不好意思地辩解:“不是啊。真是快到检票的时间了。”

徐仲雅说:“没关系。我有个表姐在车站的行李房当行李员,等会我找找她,我们从行李房进站,还能早点上车。”

我说:“什么早点上车?车没来怎么上啊?”

“嗨,你真是不懂。这趟车我坐好几次了。这是过路车,在河阳停二十分钟呢。车站上都是等那车进站之后才开始检票,然后旅客一窝蜂往车上挤。咱们早进站,那车一停你就上去,那时候车上好多空座位。”

徐仲雅说完,不顾我和周启明的劝阻,执意带我们去找她表姐。然后她把我送到站台,又送上了车。

徐仲雅说的果然不错,早进站真的是可以早上车,那时候车上的空座有的是。当列车开动时,我坐在车窗边朝车下的周启明和徐仲雅挥手,心里还挺感激徐仲雅。但当列车加快速度驶出车站之后,我却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徐仲雅和周启明并肩走向站外,一边走还一边开心地聊着。走到外面的街道上,徐仲雅就说:快中午了,咱俩去饭店吃点饭好吗?周启明就说,好啊。然后他们就进了站前的“东方红”饭店,要了酒要了菜就吃着喝着聊着,好不热闹……。我心里忽然感到一阵不大舒服。我想起了周启明跟我说过的话:徐仲雅曾经想跟他“好”,他没同意。

很快我意识到,我并没有看到周启明跟徐仲雅一起出站。所谓他俩并肩往外走、走出车站又去大吃大喝的“场景”,纯粹是我凭空想象出来的。仅仅这么一想象,我就“不舒服”,那么昨天我跟陶双飞一起走向检票口的时候,周启明亲眼看到了,他肯定会更不舒服吧?

随之我又意识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今天早上陶双飞怎么会那么巧地在后勤大院门口“碰上”我。他好像没说实话,他很可能不是要出门办什么事,他就是提前在那里等我的。

因为昨天我在火车上说了,他知道我今天要来后勤政治部拿材料。同时他也知道我只有两天假。他就会猜出我肯定是一上班就会来,办完事再赶火车回单位。因此,他为了能“接到”我,就一直在办公室的窗户那观察公交车站,一看到我下公交车,他便从大院里出来与我“巧遇”。

我自已认为,我这个“推理”成立的可能性,至少在百分九十五以上。

同时,我还自认为,就算没一起吃饭,但徐仲雅与周启明在车站外面“交流”一段时间的可能性,也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不过事实证明,我后面那个推断是错误的,我那点不舒服也完全是自找的。因为就在这天下午,当我回到工地办公室,给周启明打电话“报平安”时,他善解人意地把我最想知道的情况告诉了我。

他和徐仲雅确实是一块出站的。因为周启明没买站台票,他必须得跟徐仲雅一起从行李房出去。这个过程大约是四五分钟。路上徐仲雅问周启明,你们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啊,周启明说闹不好得下半年了,现在没房子;徐仲雅就感叹:还是你们这样的最合适,战友好几年,知根知底多好啊,哪像我们,以前不认识,恋爱以后现了解;周启明说,各有利弊吧。起码你们还能在一起,我们还得两地分居。

这时他们就走到了站外。周启明要回去上班,徐仲雅就给周启明留下了一个电话,说是我们结婚的时候一定要提前通知她。这以后徐仲雅就去逛商店,周启明就回了单位。

我把陶双飞和徐仲雅放在我的脑海中“揉搓”了半天,思考了半天,最后我脑子里正在工作的“陈子华司令部”和“离休”中的“张思静司令部”一致决定:我不应该“杞人忧天”去想那些没用的,我应该做的事情,是赶紧跟周启明“登记”。这个“登记”,也就是法律意义上的“结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