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侦探小说的题材_穿越红星年代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53章 侦探小说的题材(1 / 1)

小刘的讲述,让我感到非常意外。

原来那天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吃过晚饭正在外面水池边洗碗的时候,张丽华匆匆跑来了。当时王叔文正和通讯员小刘在门前空地上嫁接一棵枣树,张丽华问他晚上连里有什么安排,王叔文说:连里没事,你们自己安排吧。张丽华就说:我想去后山给七班开个会,你不是要去看一下坑道通讯站的设备吗,咱一块去?王叔文就点点头,一边说:稍等一下,我这马上就好。张丽华站一边问:这么点一棵小枣树,什么时候能长起来啊?王叔文说:我这是前人栽树,后人吃枣。他拍拍小刘的肩膀:我是够呛能吃上了,以后你小子吃枣的时候别忘了老子。

这时张丽华才像是忽然想起来一样问我:“对了副连长,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找她是因为佟蕊的事情。她已经跟连长说好要去后山,我还能再说什么。我冷冷地说:“你够忙的。明天你最好抽出点时间来,我跟你研究一下排里的工作。”她连忙答应说:“明天一早我过来。”

这个时候王叔文就大声招呼小刘:“行了,洗洗手,你跟我一块去后山。”

此后的情况是:王叔文带着张丽华和小刘朝东穿过警二排的宿舍门前,准备沿着东山坡的小路朝北走。当走到东坡那个小树林子的时候,王叔文忽然停下,对小刘说:“我这嗓子疼了好几天了。小刘,你上卫生所给我要点那什么什么丸,就是治嗓子的。”小刘答应着去了。

这个地方离卫生所不远,小刘原以为王叔文会在原地等他,不料十五分钟后他拿了药回来的时候,王叔文和张丽华等不及走了,因此小刘就回了连部。此后的事实是:直到晚上十点二十,王叔文才从外面回来。

小刘说的这件事情,引起了我极大的震惊。

先让我没想到的是,那天晚上去后山的,竟然只有王叔文和张丽华两个人。而且从小刘的叙述来分析,王叔文显然是故意要甩掉小刘这个“尾巴”的。

从警通连住的这个山脊,到后山的工地,有四华里的距离。这段路上有山崖、断谷和丛林,地形相当之复杂。王叔文和张丽华要想在路上干点什么别的事情,没人能够知道。

更能引起我遐想和耐人寻味的,王张二人从后山回来以后的事。可以证实的是,张丽华去找了贾师宪,但王叔文呢?王叔文干什么去了以至于十点多了他才回到连部?

这样想着我忽然发现,贾师宪一案,应该是写悬疑推理小说的理想题材。好的悬疑小说,应该留下一个开放式的,不确定的,让人想象无穷的结尾。“贾案”的最终结局,就完全符合这些要素。

当然,把“贾案”当推理小说来写,现在不是时候,因为那一类的小说不允许在书店出现。但是过几年改革开放以后就可以了。我那时也转业了,闲来无事,我可以把“贾案之谜”这个题材发掘出来,试着写一个侦探加推理加悬疑,或者再加上感情纠葛这样一部小说。既然是小说嘛,就要有一些虚构和加工。人物的名字要虚构,情节要调整,时代背景什么的也要转换一下,还可以天马行空一样拉大想象的空间。比如,我可以这样设想情节,首先,七班长王丽华在后山的那段时间里,认识了当时机械大队管设备器材的张叔文(这情节是真的),她很喜欢这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干部(这里有点虚构,因为王叔文谈不上英俊,不过挺潇洒);交往中她偶然发现张叔文有贪污嫌疑,便以此为把柄,胁迫已经有了妻室的张叔文跟她保持一种不正常的关系(这是绝对的瞎猜);后来事情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叔文竟然不可救药地爱上了王丽华,可是王丽华却发现了更可爱的“佟师宪”,不料佟师宪的梦中情人却是“贾蕊”;王丽华想尽种种办法要得到佟师宪,佟师宪想尽种种办法要摆脱王丽华……。这个时候张叔文呢?张叔文已经到了离开王丽华就活不下去的程度了。但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佟师宪的手里有他贪污的把柄,因此他决定要干掉佟师宪,一是解除后患,二是重新夺回王丽华。因此、所以、大概、可能——佟师宪并不是自杀的,他是被张叔文开枪打死的!枪杀佟师宪之后,张叔文将那支半自动步枪放在他的脚边,脱掉他的鞋袜,伪装成他自杀的样子,然后任由“陈”护士在外面使劲砸门他也不开,并在“刘子华”踢开房门冲进来之前,从容地跳出后窗逃走……。

当然后面这些都是我的胡思乱想,都比较不靠谱。我觉得,我从小刘这里得到的新线索当中,有一点是非常靠谱的。那就是,贾师宪的死很可能还与王叔文有关,尽管我实在闹不明白那到底是什么关系。

“贾案”予给我的警示是:人不能干坏事,更不能无端地去伤害像贾师宪这样忠厚老实,热情诚恳,与人为善,与世无争的好人。如果谁胆敢伤害这样的好人,谁就必然会遭到报应。天理昭昭,发人深省。

我正在胡思乱想,忽听外面吹哨。这表明是“下课”了。

我回到活动室,几个小女兵已走,指导员秦平峰和话务排代理排长马卫青来了,他俩正在向小李干事汇报组建这个理论组的情况。见我进去,马卫青起立敬礼,恭敬地叫着:“陈干事,你也来了。”

我笑了一下,走到桌边上坐下说:“你们继续,我也听听。”小马就接着汇报起来。

马卫青上任有半个多月了。她没有辜负我的信任,到职后很快就掌控住了话务排的“后张丽华时代”。

小马施行了一些“新政”,她的第一项“改革”竟然是从“服装”开始的。

我们女兵在“五一”之前就发了军服裙,但是话务排却没人穿。原因是张丽华不喜欢那个东西。

对于女兵裙服的穿着,连里将管理权下放给了张丽华。张丽华便明确规定,除非排里统一要求,谁也不准随便乱穿,礼拜天也不行。从发下裙子到张丽华“下台”,“排里”一次也没“统一要求”过,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敢穿。马卫青上任后,就在首次全排晚点名时规定,从明天早上出操开始,话务排一律穿裙子。以后除非天冷了,或者连里、工地有什么特殊活动,排里再另行规定外,其余时间的着装都是裙服。礼拜天不做限制,愿意穿什么穿什么(当然不能是奇装异服,这个时代也没有)。

此令一下,话务排欢声一片。马卫青的支持率一下子升高了n个百分点。

在其他方面,马卫青表现的也很不俗。比如用人,她知道林和双、常小莉都是张丽华的“死党”,但照旧予以重用,丝毫不加歧视,很快将那两个“老兵”拉到了自己旗下。这次她又面临着一个极好的机会:如果能将“战士理论组”这一炮打响,在军区后勤展示一下“风采”,那她这个“代排长”的“代”字很快就会被去掉。

我想我得多下点功夫,把她这个“理论组”的经验总结好。

秦平峰和马卫青汇报完之后,我们又开始研究“理论组”的组长人选。因为如果要是到大会上“介绍经验”,这个组长要上台做报告,所以得选个合适的。按说马卫青最合适,她现在还不是干部,完全能当“战士”理论组的组长,问题是她掌握着全排走不开,因此马卫青提出让女战士小李当组长;但李昌符不知怎么回事不同意,说还是那个小薛比较合适。马卫青说,论学习的深度,小薛不如小李;李昌符说,那无所谓,我觉得小薛口才比小李强。再说了,那个经验反正是由政治部给你们写好,你们照着念就是了,学习的好点差点无所谓。

马卫青听李昌符这样说,也就没有再反对。李昌符转头问我:陈干事你看呢?

这事归李昌符管,我自然要尊重他的意见。我就说行啊。但我内心却不以为然。我倒不是对小薛有什么看法,这小女孩挺不错的,我是对李昌符有看法:他非要让小薛当那个“组长”而不让小李当组长,仅仅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小薛长得比小李漂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