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知己知彼_隐秘十年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八章 知己知彼(1 / 1)

喝口水润润嗓子,继续说道:目前,印度研究分析局的内部组织建制是:研究分析局局长之下设副局长(相当政府助理秘书级)及安全总监。副局长负责领导外国情报收集、特别行动、电子监听和密码破译、内部安全及行政事务工作。主管特别行动办公室和5个联合秘书的工作。其中4个联合秘书分别负责全球4个地区科(巴基斯坦科、中国和东南亚科、中东和非洲科、其他国家科)的情报工作。另一个联合秘书主管电子技术科、行政管理科和内部安全科的工作。上述四个地区科各有一名科长负责总部同驻外情报站的联系,并保管有关档案。驻外情报站设有专门的站长,他们以适当的掩护身份在驻外使领馆工作,监督专案员和其他特工人员。专案员负责专案,他们紧跟行动的进展,及时向上汇报,保管行动档案,并直接或间接地招募基层的情报员。在一般情况下,一项行动计划有一名专案员,但有时一名专案员也处理几项行动计划。专案员向下主要同首席情报员接头。首席情报员是专案员与基层情报员之间的联系人,负责情报传递,专案员主要通过他同基层情报员发生关系,但专案员间或也直接同正在搜集某项专案所需情报的基层情报员联系。基层情报员是刺探原始情报的主力,多数是情报对象国的国民。此外,还有由总部直接外派和指挥“单独行动”的情报员,他们都是有公开合法身份而从事隐蔽活动的特工人员,驻外情报站站长一般不了解他们的行动。

安全总监负责领导空中电子侦察和世界情报活动,主管航空研究中心和特勤服务办公室两个重要部门。

航空研究中心:是个专门的航空侦察机构,工作对象是军事目标,它是运用各型侦察飞机等先进设备,对周边国家实施空中侦察,进行航空摄影和为特别行动提供后勤支援。有时,也监视地面上的活动。70年代中期,研究分析局获得过高质量的印中、印巴边界地区设施航空图。另据印度《星期日》周刊中的一期曾透露,印度派遣到中国的藏民间谍中,有些就曾在该中心受过特殊训练。

特勤服务办公室:系1962年中印边境武装冲突后于1966年组建的。1968年划归研究分析处辖属,主要任务是组织实施边境地区的浅近纵深的武装渗透侦察情报活动,也负责训练边民使用小型武器和通信设备,一旦发生战事时,既能“自卫”又能随同该室人员及其部属进行边境武装渗透。或担负反渗透、反暴乱和进行边境检查,制止非法越境;负责政府要人的安全警卫和保卫电厂、银行、桥梁等重要设施;总部设在印占克什米尔的查谟。原先设有一个营,下属5个连,分别部署在印占克什米尔的查谟、卡图瓦、达曼那、阿克诺尔和列城。目前下辖4个营(包括1个女兵营),分别部署在查谟、松达班尼和乌丹普尔3个地区。鉴于女兵在执行特勤任务中表现优秀,印度当局拟扩充女兵营建制。

此外,研究分析局内还有几个极其秘密的部门,它们名义上受副局长或安全总监领导,实际上由局长直接掌握。在信息战极度发达的今天,获取他们的信息也并不是难事,他们分别是:

(1),电子技术科:是研究分析处的尖端电子侦察部门,主要活动是在国内、外(驻外使馆)窃听印度邻国的军用通讯,并破译其密码。该科由军职各文武职专家组成,拥有数千万卢比的尖端设备,机构庞大。据印度一地方报纸透露,有一个时期它窃听了巴基斯坦重要领导人在巴国内所有电话。电子技术科和航空研究中心这两个部门,用掉了研究分析处大部分预算。

(2)特别边境部队:最早是美国中央局训练的“第22部队”,训练康巴人从事反对汉族人、藏族人的活动,后经过改组,由印度军人取代康巴人,并归研究分析局管辖。总部设在北方邦锡瓦利克山靠近萨哈兰普尔的萨尔萨瓦,系一秘密空军基地,配备两架波音707和数架喷气式飞机和武装直升机。据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一前特工人员维克托.奥斯特罗沃斯基在《诈术》一书中称,特别边境部队有一小批人到过摩萨德学院受训。特别边境部队现有8000多人,其人员身穿黑粗布制服,头戴棕色帽,频频受训,24小时待命。它从70年代起也用来进行反恐怖活动,如反劫持飞机、对付恐怖分子占领的建筑等。英.甘地遇害后也担负要人保卫。现在配备的专门武器有特殊狙击步枪、低力度子弹、致晕手榴弹、闪光手榴弹等。

特别边境部队也负责训练国家安全卫队。该卫队是英.甘地遇害后成立的突击行动队,受内政部管辖。队员身穿黑粗布制服,头戴黑军帽,故又称为“黑猫”。原先的任务是以进攻性行动排除特定威胁,现也担任被恐怖分子列入黑名单的要人保卫工作。这个队伍的队员水平比特别边境部队差很多。

(3)训练科:负责所有对外情工人员的教育训练工作。辖有一个情报学校,该校设于瓦桑特维哈尔大楼。配有5名常任教官,其中包括一名训练主任。教授谍报活动技术和行动技能课程的教官,由各情报业务部门有实践经验的老情报特工兼职。整个训练工作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在情报学校内实施,属基础训练阶段,为期10天左右,旨在使学员对未来工作任务有个初步认识。训练多为室内教学活动,内容包括谍报工作基础知识;情报工作术语;情报搜集的目的、内容、组织领导;情报活动的实施及做法;情报的整理及编写等。为了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克服神秘感,教学中,普遍重视国外谍报工作典型案例的讲解及分析,增加教学内容的真实感。

第二阶段,即模拟训练阶段。学员经过全程基础训练后,就被分配到研究分析局所属的边防情报所,为期六个月至一年。在情报所专职情报官的指导下,体验浅近纵深边境谍报工作生活。接受近似实战的谍报活动模拟训练,如熟悉侦察对象国边境地区谍报环境;秘密偷渡潜入敌境;秘密信箱的设置和交通联络工作;被捕及应付审问的技能等。

在野外作业中,受训人员第一次领略只身处于险境从事秘密工作的滋味。例如,在“夜间演习”中,他们要躲过由特别勤务局人员装扮的边界哨兵,越过铁丝网,而一旦不小心被哨兵抓住,还要接受模拟的严格审问。再如在模拟的敌区危险环境里秘密接头的训练中,他们要自己侦察地形,自己寻找接头的安全地点,一不小心还不免被当地人以形迹可疑分子抓送警察局监禁。这种模拟训练使学员懂得在敌区如何工作。

经过上述野外作业训练后,多数学员都调回学校作最后进修,但少数几名准备以后调到特别行动团体专门部门工作的学员还要到前沿高寒山区、喜马拉雅山深谷和多雨的东部丛林接受进一步训练。

第三阶段,即高级谍报活动技能训练。学习如何在海外发展间谍,如何向被发展的间谍讲授完成基本任务的方法,如何识别对方安全人员设下的陷阱,如何甩盯梢“尾巴”以到达接头地点,如何断定接头地点有无受到监视,以及如何应付紧急情况等。另外,还要对受训人员进行“洗脑”,对他们进行职责、忠诚和爱国主义教育。至此,训练结束,受训人员开始间谍生涯,他们在驻外情报站站长的指挥下,以公开或隐蔽的身份进行秘密活动,搜集情报。

(4)协调科:负责该局内部人事业务协调,及与其他情报机构间的公共关系及行动协调工作。

(5)秘密经费科:负责情报经费财会、预算会计工作。

研究分析局在孟买、班加罗尔、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勒克瑙、巴特那、斋浦尔等重要城市设有分部。

此外,研究分析局还借用设在西姆拉的全印广播电台监听站的力量,向它索取情报。该监听站负责监听各国主要是印度邻国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阿富汗全部公开广播,并向政府部门提供,它为研究分析局专门作监听记录。

多少年来,该处在积极开展人力情报活动的同时,注重技术侦察手段的开发和运用,重视情报分析研究工作的战略情报的获取,加强了对情工人员的训练工作。该局和原苏联克格勃一直有着较深的关系。据透露,苏联克格勃常向该处提供重大线索。它与外国一些间谍情报机构也建有情报合作关系。“建立孟加拉国特别行动和“吞并锡金的特别行动”是该局70年代的两大杰作。

研究分析局成立头几年,显得很“神通广大”,曾为政府搜集了中印边界前沿“有价值的情报”,并曾组织训练西藏难民在康巴搞骚乱,这使情报局“大为失色”。70年代初,研究分析局开始插手原归情报局主管的国内情报,反间工作也互有牵扯。两个重要情报组织于是展开了激烈竞争,竞相上报国内重要情报。研究分析局在反间方面的形象和重要性很快超过了中央情报局。同时,研究分析局也越来越深地陷入印度政坛党派之争。

看着身边的迪彭德拉和贾吉夫.沙希:“基本情况就是这样,现在,我们大致能摸清敌人的情况和敌人的矛盾所在,就看我们如何运用现有的筹码了”。

贾吉夫.沙希激动的站起身子,一个军姿,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随时听从国王陛下和王储殿下的调遣,我保证,廓尔喀部队的绝对忠诚。”

迪彭德拉,点了点头:“贾吉夫.沙希上校,我明白您对尼泊尔的忠诚之心,今天我们来,只是想让你了解一下基本情况,随后我们会下达任务给你,为了尼泊尔的安定,和平,我希望我们尼泊尔的军人都能挺身而出。”迪彭德拉说道。

贾吉夫.沙希一并脚,又对着我们敬了一个军礼。

“王储殿下,我们也应该回去了,我想,是时候见见贾南德拉摄政王了。”我走出营房,看着操场上一排排的廓尔喀勇士,不禁心潮澎湃。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