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辛酉政变_中华世纪谈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426,辛酉政变(2 / 2)

据史料记载,咸丰给了皇后慈安一枚印章上刻“御赏”两字,给了同治一枚印章上刻“同道堂”三字。慈禧是贵妃,没资格参与国政。但慈禧以代管的名义掌握了“同道堂”印章,因此得到参政的机会。至于这是不是咸丰的本意就无从得知了。

不管怎么说吧,咸丰死后国事由八大臣和两宫太后共同处理。八大臣拿出方案后交慈安、慈禧两太后盖章发布。两方互相牵制,谁也无法专权乱政。

肃顺对这种安排非常不满。他最讨厌女人参政,尤其讨厌慈禧。等咸丰一闭眼,他就领着七大臣来找两宫太后,说先帝交待了,我们拟旨你们盖章。你们只管盖章就完了,奏章都没必要看。

慈安是个老实巴交的家庭妇女,不懂政治也不好权力,怎么着都行。慈禧可精得很,马上意识到肃顺这是想夺她们的权。

慈禧反驳道:先帝是这意思吗?我们只管闭着眼睛盖章,不闻不问,你们怎么说我们怎么是?章是随便盖的吗?章要随便盖,那还要这章有什么用?你们把先帝留下的章看做橡皮图章,这不是蔑视先帝违背遗旨吗?

肃顺等人一听就傻了,无言以对。

肃顺发现自己小看了慈禧。不过肃顺也并不担心,八大臣加起来有500岁,不信斗不过一个22岁小娘们,蒙不住她就吓住她。

之后在工作当中,但凡慈禧对他们的决定有什么异议,八大臣立即群起而攻之,声严色厉,动不动就以罢工相威胁。

御史上书抨击八大臣“贪黩营私”,建议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选一个亲王从旁辅政。

八大臣见书大怒,拟旨驳斥,让两宫太后盖章下发。慈禧认为可行,拒绝盖章。肃顺等人坚持让慈禧盖章,“勃然抗论”,跟慈禧争执起来。载垣声称:我们是皇帝的大臣,不听太后的命令。原本让太后看奏折就是多余!肃顺等人脸红脖子粗地跟慈禧嚷嚷。小皇帝见人跟亲妈吵架吓得尿了裤子。

八大臣罢工以示抗议。

慈禧没辙了。

咸丰死在热河行宫,也就是现在的承德避暑山庄。热河在八大臣的控制之下,慈禧孤立无援。面对肃顺等八大臣的咄咄逼人,慈禧只能以退为进,签发了八大臣起草的上谕,但暗地已经决意要干掉肃顺等人。

她召来跟肃顺不和的奕?,让他串联北京的群臣,准备扳倒八大臣。

等到死皇帝出殡那天,她借口小皇帝身体弱经不起折腾,先行一步回京。让八大臣代表小皇帝护送死皇帝的灵柩回京。八大臣不疑有诈,答应了。

慈溪一回到北京立即向前来迎接的群臣哭诉八大臣欺负她们孤儿寡母并且“图谋不轨”。群臣中当即出现喊杀之声。在取得群臣支持后,慈禧以皇帝的名义下令逮捕八大臣。肃顺等人还没进京就被拿下。肃顺被判死刑。跟肃顺跟得最紧两人载垣、端华被赐死。其他人被免职。慈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把肃顺等八大臣给办了。

从此慈禧和慈安一起垂帘听政,执掌大权。

慈安虽是正牌太后,但性子肉巴巴的又没脑子又没嘴,大权实际上掌握在慈禧手里。

慈禧封奕?为议政王,让他帮自己总理朝政。

奕?跟洋人打过交道,觉得洋人并不可怕。他们只想和中国做生意,图财不害命,对清朝的江山没有野心。攻入北京后也没有烧杀抢掠,签完约就依言撤兵了。相比太平天国,洋人对满清的统治不构成威胁。相反满清可以利用洋人对付太平天国,并且在各方面跟洋人合作。

那时太平天国还没有结束,清朝最迫切的任务是增强军力。清朝开始“购洋枪、置洋炮、办机器、造轮船”的洋务运动。那时也没什么“巴黎统筹会”限制武器、技术出口。只要清朝肯出钱,洋人什么都卖。

俄国人不但卖枪炮,还主动要求提供技术“教铸枪炮”。英法美等国表示军队船只悉听调遣。他们可不希望太平军毁了大清国,毁了他们的买卖,毁了他们刚签下的那么好的条约。

清廷于是决定“借师助剿”,接受洋人的帮助。

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配备洋枪洋炮,由洋教官训练,坐洋船赶往前线。

左宗棠是曾国藩的幕僚,受曾国藩的指派另组新军,称之为楚军。左宗棠和法军深度合作成立“中法混合军”,由法官军官亲自指挥,配合清军围剿太平军。

李鸿章开办洋炮局,聘用洋人工程师,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的设备生产洋炮和炮弹。

曾国藩攻克安庆后在安庆设立军械所,生产新式枪炮。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轮船在这里诞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