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_西汉权臣霍光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1 / 2)

宣帝开始对朝中近臣“掺沙子”。

符节令眭弘因“公孙病已立”事件,上书请求昭帝仿尧禅让帝位,被霍光以“妖言惑众,大逆不道”的罪名诛杀。宣帝当时在民间就知道是因自己而招来的杀身之祸,听说他还有一个儿子,就派人打听到下落,征召眭弘的儿子入宫在自己身边任郎官。

太仆丞张敞因劝谏刘贺被擢升为豫州刺史,后他多次上书言事得罪了霍光,贬他回京城主管节减军队开支的事务,稍后又将他放出担任函谷关都尉。宣帝见他忠心耿耿,就擢他为太中大夫,参与尚书事。

宣帝听说于定国曾规谏过刘贺,精通法律、能力过人,于是将他升任光禄大夫,参与尚书事。

侍御史严延年上书弹劾霍光、田延年不成,反被以“玩忽职守,纵容罪人私闯宫禁”的死罪弹劾,随之弃官潜逃。宣帝借大赦天下之机,不但赦免了严延年的罪名,还要丞相、御史府征召他入朝为官。严延年同一天接到丞相、御史府的征召信函,因为御史府的信函先到,加之自己以前一直在御史府任职,便又去了御史府,担任御史府属官御史掾。

宣帝知道,霍光主政以后,听从杜延年、丙吉的建议,着手改革调整武帝时的严刑峻法,在上官桀一伙谋反被诛杀之后,又回到武帝时的刑法制度,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控制朝廷官员和广大臣民。从此很多粗俗世俗恶俗的官吏都以用法严酷来表现自己的才能,而河南郡太守丞黄霸却为政宽容温和、爱民如子,因此赢得了仁厚的名声。

宣帝对黄霸作了进一步了解,知道他出生于淮阳郡阳夏县,其家因是豪绅徙居云陵。黄霸年少时学习法律条令,胸有大志,喜好当官,武帝末年以待诏身份捐钱做了郎中令的属官侍郎谒者,因兄弟犯罪被弹劾罢官。后又捐谷补官,在左冯翊任官俸二百石的卒史,负责掌管钱谷出入工作。黄霸记账不欺瞒,以清正廉洁升补为河东郡均输长,负责征收、买卖和运输郡内货物,接着又因清正廉洁被举荐为太守丞。黄霸勤学善思、思维敏捷,熟习法律条文,善于观察思考,待人接物温良谦让,处事议政合乎法度,深得太守信任和百姓爱戴。

黄霸年轻时在老家阳夏县担任乡官游徼,掌巡察缉捕之事,曾与相士一同乘车出游,看见一女子,看相的人说:“这女子将来肯定是富贵之人,如果不是这样,相书将不能使用了。”黄霸一听连忙就前去询问,得知女子是乡里一大姓人家的女儿。于是黄霸就娶她为妻,并要与她白头到老。

宣帝幼年遭遇变故,长期生活在民间,深知百姓的疾苦和吏治得失,了解百姓都为官吏的执法峻急而困苦。即位后通过侍御史严延年本是上书弹劾他人,却反被以死罪弹劾畏罪潜逃,他感到执法公平不仅对于治民,而且对于治吏作用极为重大。于是,他便将黄霸召到长安,任命为廷尉正。

霍光看到宣帝这一连串提拔重用被自己打压官员的人事动作,岂能不知宣帝对朝中近臣“掺沙子”的用意,他想了想,决定“抛石头”,采取以退为进这一招,于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春季上书给宣帝,乞求归政。

宣帝接招了。接到霍光请求归政奏章的第二天早朝一开始,宣帝就叫中书官员宣读对废除汉废帝刘贺、拥立自己即位的有功人员论功行赏的诏书。

对大将军霍光,增加食邑一万七千户,加上以前的食邑,共享有二万户的赋税。还有车骑将军富平侯张安世、已故丞相安平侯杨敞的儿子杨忠、丞相阳平侯蔡义、霍光的女婿度辽将军平陵侯范明友、前将军龙雒侯韩增、太仆建平侯杜延年、长信少府关内侯夏侯胜等十人增加封邑户数。

封为列侯的共五人:封御史大夫田广明为昌水侯,后将军赵充国为营平侯,大司农田延年为阳城侯,少府史乐成为爰氏侯,光禄大夫王迁为平丘侯。

赐关内侯爵位的共八人:右扶风周德、典属国苏武、廷尉李光、宗正刘德、大鸿胪章贤、詹事宋畸、光禄大夫丙吉、守京兆尹赵广汉。

“谢皇上隆恩!”受到奖赏的臣官纷纷出列跪拜谢恩。

“众卿平身。”宣帝抬手说道。

可是还有两个大臣迟迟没有平身,一个是大将军霍光,一个是丞相蔡义。

蔡义迟迟没有平身,是因为年迈跪下去后一下爬不起来了,旁边的两名臣官见状赶忙上前将他扶了起来。

霍光迟迟没有平身,殿中众臣心里十分诧异:大将军昨天上朝都好好的,一夜过了怎么就爬不起来了?

“快扶大将军平身。”宣帝命令道。

霍光朝前来扶他的官员摆摆手,然后接连以头触地,说道:“皇上,老臣前日奏请归政,恳请皇上恩准。”

霍光此话一出,犹如晴天霹雳,殿中众臣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都以为听错了,以极为惊异不已的眼光望着宣帝。

宣帝接到霍光请求归政的奏章后,马上想到这是霍光对自己的试探,笑了一下,就将奏章放在旁边不做任何处理,并决定对霍光等人封赏。宣帝以为霍光就只会采取上奏虚晃一枪,完全没想到霍光会在朝会上当着大臣们提出来。

“大将军为何突然要提出归政啊?”宣帝略为沉吟一下,向霍光问道。

“回禀皇上,老臣已是六旬之人,年老体衰,再继续主持朝政,完全是力不从心了。”霍光抬头回道。

“不、不、不。”宣帝摆手说道,“大将军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身体还硬朗得很呢!”

“自孝武皇帝驾崩之前诏托老夫辅政,已经十四年了,这十四年来,我早已是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了。”

“大将军德高望重、资深能强,应是老骥伏枥、老当益壮。”宣帝说罢,指着蔡义说道,“蔡丞相已是八十多岁的人了,不是还在为朕和朝廷操心费神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