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不解之谜_穿越红星年代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4章 不解之谜(1 / 1)

那是在吕主任向工地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会议上,吕主任提出,现在有一些人反映,贾师宪是因为追求话务排的女兵佟蕊不成,而失望自杀的。佟蕊一直没有向领导汇报这个问题,警通连分管领导(显然指的是我)也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她们都有责任。建议就此事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此言一出,就有人支持他的意见。在这个关键时刻,杨次山仗义执言。他说:吕主任的这个说法不妥。这个事情我比较清楚。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这件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贾师宪见异思迁。贾师宪在家里的“对象”还没处理好,就想着跟张丽华谈恋爱(这条至关重要的线索是我提供给他的),又想着追求佟蕊。大家可以想一想,他跟张丽华谈勉强说的过去,但是佟蕊是战士,佟蕊要答应他就是违反纪律,同时也是跟她排长对着干。所以佟蕊不可能答应她。贾师宪追求她的时候,她把这件事汇报给了副连长陈子华。陈子华立即就跟我汇报了。因为事情牵涉到机关的卫生所,所以我要求她先不要声张。就在贾师宪死的前一天,陈子华还专门找过我请示这事怎么处理(他指的是送我文具盒那次。把他找我送我东西,说成是我找他“汇报工作”),我随即给贾师宪打过一个电话,侧面提醒了他,他的表态也很好(已经死无对证,杨次山这样说非常聪明)。你们说说,这件事佟蕊做的哪个地方不对?陈子华做得哪个地方不对?嗯?你们说啊?

结果是没人说话。杨副政委说的有理有据,谁也说不出什么来,这件事就此放下了。

但是我的脑子里在好长一个时间内,一直没有放下贾医助自杀这件事。因为这件事情太诡异了,没搞清楚的地方也太多了,简直就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首先一个问题,贾师宪到底为什么自杀就一直搞不清楚。虽然说法很多,假想也很多,最有说服力的应该是张丽华拿着那封信去恐吓他,要挟他,从而逼得他无路可走,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

这个“可能”还有一个“佐证”,就是贾师宪出事的那天早上,张丽华一反常态早早起床躲出去了。她会不会是觉察到了贾师宪有“走极端”的征兆,她怕贾师宪在自杀之前,先把她枪杀了来“垫背”。因为贾师宪认定是张丽华破坏了他即将到手的“珍贵爱情”。既然她不让贾师宪“好”,贾师宪也不能让她“好”。

但是我后来想到了另外的一个可能。

佟蕊在值班的那个晚上去找贾师宪,按照她的说法,是为了证实贾师宪是不是给她写了信,以及那信上说了什么。他们见面之后,在那个黑黑黝黝的小树林里到底说了什么,干了什么,其真相已经成了一个永远的秘密。不能排除的一个假设是:佟蕊在得知贾师宪做了蠢事后气愤至极,跟贾师宪吵了起来,甚至说了什么绝情的话。这极大地刺激了贾师宪,使他痛悔不已、内疚不已、伤心不已,导致他的思想钻了牛角尖而不能自拔。

不过这两种可能需要一个共同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张丽华扣押了那封“家信”。

实际上,佟蕊和我都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那封信是张丽华拿走的。佟蕊说张丽华第二天表现烦躁,“逮谁跟谁发火”,也许只是巧合,那不过是女孩子见“大姨妈”之前的正常反应。因为张丽华在贾师宪自杀后表现的十分冷静,几乎看不出什么异常,以致于让我怀疑这起“事故”到底跟她有没有关系。

还有一个小小的细节是我以后调查出来的。通讯员小刘送信那天,的确是在连部将话务排的信件报纸都给了张丽华。那天的信不是一封而是七八封,也不是张丽华自己去发的。她拿着信件报纸回到排里后,见八班的小吕在外面晒衣服,就自己留下一份《解放军报》,将其他报纸和那些信都给了小吕,小吕又把那些信分发到了各班。我曾经找过小吕,问她那些信都是谁的,小吕说她记不太清楚了,但是她却很明确地说那里没有佟蕊的信。

我问她的时候并没有单独提出佟蕊来,可她回答的时候却特意说明没有佟蕊的信。这个细节让我感到迷惑。因为从这可以引申出一个问题:谁也不能保证那封信就是张丽华扣下了,眼前的这个小吕就跟佟蕊有矛盾,因而我就没法排除是她“使坏”,扣下、私拆并销毁了她班长的“家信”;当然,我也没法排除另外一个可能:小吕没有“扣信”,但她知道是谁扣了那封信。

这件事情我最终也没得出一个能让我自己信服的结论,但我却因此得出了另外一个重要结论:我不能继续在警通连干下去了。或者说明确点,我不能再管那个话务排了。话务排有四十个女孩子,经历各异、性情各异、心思各异,弄在一起实在是复杂加复杂。这其中哪个人出了问题,最后都要找我来算账,这个责任太大。怪不得宇文君也好,陈从仪也好,当了一阵“女兵头儿”都要调走,她们都是明白人,我也要当明白人。

自从有了调出警通连的念头之后,我就琢磨着调哪儿去好。当然,这个“哪儿”还是在250工地的范围之内。工地很多干部,尤其是女干部,都在想方设法调离这个“兔子不拉屎”的穷山沟,但是调动一是得有理由,二是得“上面”有人。21世纪的时候,某些人撰文怀念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人际环境,说那个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腐败啊,走后门啊等等的不正之风,这是不准确的。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这个年代的“腐败”没有后来的程度那么严重,但是“走后门”这个问题还是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的,以至于74年还出现了一个“批林批孔批走后门”的小“运动”。我在上面没什么“后门”,唯一能帮助我说说话的“领导”就是工地政委杨次山。但是要让杨次山帮我朝上(军区后勤)“运作”,难度仍然很大,虽然他在250工地算个人物了,可到了军区后勤,像他这样的副师级干部随便搂一下就是一大把,他根本就不顶用。因此,我只能先在250工地内部晃悠晃悠,我还真是看好了一个位置,那就是政治部组织干事一职。

原任组织干事金荣慧已经向组织上递交了结婚报告和请调报告。这两个报告之所以一块递交,是因为两件事情密不可分:金荣慧只有先调走,才能结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