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疑心_穿越红星年代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0章 疑心(1 / 1)

像吕英慧这样的岁数,长得这么漂亮又没“对象”的女干部,在987医院属于凤毛麟角。因此吕英慧调来以后短短半年的时间,上级、同事、战友给她介绍的对象已经达到了一个班的规模。这些人里有医院的军医(这一类的较多),机关的干部,外单位住院的病号,甚至还有当地南平镇(公社)的企业员工(南平公社所在的这个镇有两家省、地属的中型国企)。开始的时候,吕英慧出于礼貌还见了几个人,结果发现都离她心目中的标准差得太远。据吕英慧说,那些人不是长得不好就是工作不好,或者水平太低,或者素质太差,或者家是农村的。到了后来,说要是一提给她介绍对象她就头疼。但是同事、战友介绍的可以推掉,领导给介绍的她就得应付应付。就说这个冯副科长吧,他是附近驻军一个野战部队的师作训科副科长,正营职的少壮派军官。长得凑合,脾气挺好,家里是城市的,就是岁数大点。他比吕英慧整整大六岁,吕英慧就为这个不想跟他谈。但是这个冯副科长却有些锲而不舍的精神,经常是一到礼拜六就来找吕英慧。但不知怎么回事,今天他没来。也许是因为吕英慧对他一直很冷谈,所以他选择放弃了。吕英慧说这样正好,省得我多费口舌。

我有些疑惑地问她:“英慧你跟我说实话,你心里是不是已经有人了?要不然你怎么什么样的人都看不上呢?”

我这样问话的时候,我俩正坐在床边吃苹果。屋里的灯很亮,我就发现吕英慧的脸红了一下,然后她就掩饰性地起来扔果皮,一边说:“没有,哪有啊?”

我紧追不舍:“你别这样,咱姐俩这么好,你不跟我说跟谁说啊?你知道吗,你这个问题很重要,跟我还有关系呢?”

“瞎说。跟你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了。你看你比我大,我有对象了你没有,我心里老是不安生。我也不敢结婚,我得等着你呀。”

吕英慧回来就捏我的鼻子:“行啊子华,半年没见你更会说了。谁跟你那么幸福啊,一找就能找个那么好的。唉,我命苦啊。”

不过吕英慧还是跟我“坦白”了。她说,她上初中的时候有个男同学待她特别好,她一直忘不了那个男同学。那同学在河北省的石家庄当兵,现在也没结婚。不过他们好长时间没联系了。

我举手示意暂停,然后指着她“审问”道:“你的,实话的没有:‘好长时间’没联系了,你怎么知道他还没结婚啊?你的快说,不然死了死了的。“吕英慧笑道:“太君,你的狗耳朵还挺灵。不过俺说的是真的,俺是听别的同学讲的,俺的同学遍天下。说实话,其实我也知道自己的想法不现实,可我就是这个德性,我也生自己的气。哎对了,你前些日子出去做报告走南闯北认识的人多,以后你给我介绍一个算了。”

后来我俩上床睡觉,吕英慧又嘀嘀咕咕讲了很多她们院里的趣闻轶事。讲着讲着人家老先生睡过去了,我却猛然间一激灵。

我又想起了吃苹果那会儿的事情。我问吕英慧心里是不是有人了,她那反应确实有点不大对劲。让我震动的是,她心里是不是真有人了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人该不会是周启明吧?

周启明跟吕英慧曾经是同学,但不是一个年级。吕英慧比周启明大一岁,她上初二的时候,周启明上初一。周启明就是初一的时候从那个学校转走的,因此,“原则”上说,周启明就属于吕英慧的初中同学。

想着想着我又骂自己多心。因为吕英慧明明说那人在石家庄当兵,明明说他们好长时间没见面了。那肯定不是周启明。

但是再一分析我又有些疑惑:如果是不相干的人,吕英慧脸红什么,总不会像《智取威虎山》的台词那样是“精神焕发”了吧!

我一下想起我跟周启明刚谈恋爱那会,我曾经在他发誓“说真话”的前提下问过他,我的原话是:“你以前的时候,心里一点都没想过别的女的?”

他当时就有点脸红,他的回答是:“以前不算,反正从喜欢你以后,我再也没想过别的人。”

当然,我那问话也问的很“弱智”,什么叫“想过女人”啊?词不达意。你比如吕英慧这床头贴着“洪常青”,她肯定就想过洪常青,这能说明什么?能说明吕英慧还想跟洪常青谈恋爱?

不行,明天见了周启明,我非得把这事闹明白不可,不然我心里就老有疙瘩。我是谁啊,我是优秀的陈子华加更加优秀的张思静混合提炼的出来的“超人”,超人应该把什么事情都弄得明明白白,超人肚子里应该没“疙瘩”。

第二天早上起来,吕英慧带我去吃了早饭就上班去了。我已经打听好,大约八点左右,有一趟从平乡县开往密阳县谢灶公社的长途客车。周启明所在的密阳农场就在谢灶公社的地盘上。

其实密阳农场到底在什么地方我并不知道,我是推算出那个地方的。

我在987住院的时候,周启明多次来看我,有几次他就是坐的这个长途客车。据他说,到谢灶公社的终点站下车后,就能凭肉眼看到他们农场的大门了。既然肉眼能看见,那说明距离肯定就不会太远。

我本来可以从987医院先打个长途电话跟周启明说一声的,但是我没打。我想给他一个惊喜,我还想偷偷瞅瞅周启明在那里是个什么形象。

我到汽车站的时候,那车还没来。我等的无聊,看到路边有个供销社的商店,就信步走了进去。

这商店还不算小,占了一溜七八间没隔断的平房,长长的柜台里面,尽管商品不多,但品类还挺全。我顺着柜台溜达,一眼看到架子上摆着一张狗皮褥子。

“哎同志,你拿那个褥子我看看。同志,同志!”

我叫了好几声,站一边跟人闲聊的一个售货员才懒洋洋地转回身。不过一看到是个解放军,她赶紧快步走过来,热情地问:“你要买褥子呀。这是新的,才收购的。”说着,她将那褥子拿出来放在柜台上。

此时的供销社属于国有商业性质(供销社与国有商业合了又分,分了又合,折腾了好几次),是个购销联合体,所以那售货员说是才“收购”的。

我翻看着那褥子,售货员在一边介绍道:“这不是当地的土狗,是外头进的。你看这‘板儿’多轻,这毛多软和,隔湿隔潮,好处多了。”

我抚着那褥子,觉得手感真的不错。我问她:“多少钱?”

她说:“八块五毛三。”

价钱是有点贵,不过我丝毫没犹豫,伸手就掏钱。那售货员一边用一张大包装纸给我包,一边说:“你这同志真识货。我这里的货属这床褥子做工最好。”

我心想,我识什么货啊,我这是才听人说的狗皮褥子的好处。

那天我去伙房的时候,看到炊事班的赵班长把一张狗皮放在大盆里泡,我奇怪地问他:“你这在干嘛啊?”

他说:“指导员打的狗,他们吃了肉,我把皮子要下来了。把它‘硝’了,‘鞣’了,然后当褥子铺。我爹腰腿疼,我弄好了捎回家去给他用。”

由此我才知道,原来狗皮还可以做褥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